祝寿(1/1)
一行人将手中祝寿礼品交于门口记名之人,记名之人询问:“说一下名字,我这里需要登记一下。”
顾念冒出头率先抢答:“我是顾念,旁边的哥哥是刘君临,这两位形同父子的没错就是父子,这个小一点的叫宋景,这个大一点的叫宋仁,后面这位就是我们的村长大人顾安,而这个高大小巨人就叫剑秋池。”
女孩说一个人名那记名青年写下一个人名:“好,名字写好了,东西放我这里就行,各位吃好喝好。”
在众人即将进门之时,被柳家家主拦住:“村长,家母早有吩咐,希望这位少年能与家母同桌。”
女孩蹦起问答:“那我呢。”
柳家家主笑道:“自然是一同,你就坐在你哥哥旁边可好。”
女孩开心的一跃而起,落下险些一个没站稳跌倒,好在一旁的少年宋景扶住少女。
柳家家主,左手抬手拦住一位四处奔走的柳室子弟:“疏儿你带这几位奶奶钦定的贵客去主位。”
少年抬手带领众人走入院内主主桌边:“各位请坐,奶奶在内堂于朋友闲聊,待会放完炮奶奶就来了,我还得去接待其他人你们可以先吃桌上的零食。”
少年离开后,女孩将桌面瓷盘拉到自己面前,磕着瓜子,但一个人嗑嫌太慢,叫上一旁的刘君临宋景一块嗑:“宋哥哥、刘哥哥帮我一起嗑,好不好。”
宋景听到这娇酥的声音立马拿过一把嗑了起来,宋景扫视四周视乎在寻找这什么:“好啊,奇怪进来怎么都不叫文正那小子也不见文叔叔,分明那么早就过来了?”
刘君临磕着瓜子无奈道:“进门那几桌,都没看见,不过现在应该想怎么磕完瓜子,太快了,我们嗑瓜根本赶不上顾念吃的速度。”
忽然一道惊雷炸响,爆竹声响,女孩躲进刘君临怀里,没心没肺的女孩现在躲在少年怀中如同一只受惊的小猫,而这鞭炮响起也便就代表了宴会即将开始。
鞭炮声鸣不绝于耳,就在此时一只枯老的手搭在了少年肩膀,少年回头一看是柳奶奶,与柳奶奶一同出来的还有姨和孔夫子,少年急忙起身与姨一同帮扶柳奶奶到自己身边后落座,就在柳奶奶落座后,门外炮竹声也戛然而止。
而一旁小门中涌出一众人,中中端这各式各样的菜品走进来,而朝着少年这桌走来的,宋景惊喜叫道:“文妈妈”
那妇人在将菜品放在桌上,拍了拍少年额头:“没规矩,你小子怎么坐这桌来了,这是柳奶奶的主桌。”
少年喜笑颜开:“是柳奶奶叫我们坐这的不信你问。”
一旁刚刚落座的柳奶奶轻声笑道:“没事的文家媳妇,是我让他们坐这的,今天大喜的日子就图个开心,你待会菜上齐一起坐这桌没事的。”
中年妇人受宠若惊,笑道:“柳奶奶这位置就剩俩了,我坐了您儿子儿媳不就没地方坐了,我待会去和我家丈夫那边去坐,他们给我留了位置。”
将妇人推脱老妪也不多做挽留,而一旁的少年宋景起身发问:“文正来了?我怎么进来一路上都没见到他?”
见少年询问妇人向着角落一处指了指:“就在那,哎呦被柱子挡住了,难怪你没看见,待会你可别乱跑,吃完了你们在一起玩哈。”
宋景点点头重新坐下,在中年妇人连续来回数十次将整个餐桌都快铺满了,终于上完了,桌上菜式琳琅满目,有鱼有虾,甚至还有这个季节不多见的螃蟹,嘴显眼的便是放在整中心用面食制成的巨大蟠桃点心。
一旁小女孩早已按耐不住,伸手就向这桌面那螃蟹伸去,被刘君临将手按住:“等下,柳奶奶都还没吃呢,你别瞎夹。”
柳奶奶伸手拿起一只螃蟹放入,顾念面前瓷碟中:“没关系,小孩子想吃就吃,听我的啊。”
在柳奶奶得示意之下,女孩就拿起螃蟹大块,拆肢解壳,打开壳时那满满的蟹膏夺目而出,小女孩用嘴去接,满嘴流油,柳奶奶又将两只只螃蟹递到了刘君临与宋景身前瓷碟,推向少年:“垫垫肚子,待会还得听他们瞎掰扯,许多繁文缛节,老婆子我都不爱搞,可就是不行,吃几口待会说气浪就没完了。”
有了柳奶奶得批准两个少年也如同刚刚女孩一般步骤解壳食膏,可少年则就运气没那么好,壳里就只是零星几点,蟹膏小的不比那瓜子大多少,一掰两半嗦了两口蟹肉,真别说蟹膏虽然贫瘠,蟹肉却是丰满可口,几口吃完蟹肉,便就只剩蟹脚,拆下蟹脚嗦起来等待柳奶奶动筷。
柳家家主来到柳奶奶身边:“娘您说几句。”
柳奶奶扶这椅子站起:“诸位,我以前啊也就是个庄稼汉,没读过书也就会说那么几句客套话,在场的都是自家人就没那个必要,大家吃好喝好,空着肚子奶奶才真的不开心,我这腿脚不利索,让我儿子挨桌去陪你们啊,别看我面子,灌他就成。”
柳奶奶便重新坐下,在柳奶奶坐下后,各桌子都响起了叮叮当当的夹菜声。
顾念则是首当其冲,东夹一筷西夹一筷距离自己较远的则就叫少年宋景帮忙,其次就是少年刘君临,而中年儒士则与村长宋仁三人对菜兴趣不大,反而是对这桌上陈年柳叶酒赞不绝口:“柳家奶奶,好酒啊,以柳家独门手法酿制的美酒,果真是入嘴后存齿留香,这等佳酿也就在您老人家的寿席上喝得到啊。”
柳奶奶笑道:“好酒但也不要贪杯啊,安子看看你媳妇眼睛晚上非把你生吞了。”
面纱妇人见柳奶奶在拿自己打趣,低声道:“哪有婆婆,我家老汉我清楚,我只是怕他酒后误事。”
柳奶奶对着一旁的狼吞虎咽的少年发问:“君临啊,吃的开心吗,可合胃口?”
少年吃样并未比那顾念好多少,两腮被填的鼓鼓囊囊的根本发不出话,只是嗯嗯两下敷衍柳奶奶,但是嘴根本就停不下来。
见少年满嘴都是,柳奶奶拿过青瓷茶壶给少年倒了杯:“哎呦吃慢些,没人很你抢,还有这么多不是。”
顾妇人翘嘴道:“这孩子,就是这样,柳奶奶别见笑。”
柳奶奶笑到:“哪里会。”
而此时有几位柳氏小辈拿着酒杯,向柳奶奶走来其中有一位正是先去带领众人来到正桌的人,四人在柳奶奶面前一字排开站好,齐声道:“祝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随后一同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柳奶奶喜笑颜开,从怀中掏出几个早已准备好的红包:“一人一个,好徒孙们,拿着用啊。”不止是给那四位少年少女,柳奶奶也给了在一旁狼吞虎咽的三人一人一个。
接过红包三人拿起茶水顺了顺将嘴中食物咽下,站起也一同给柳奶奶鞠躬祝福道:“祝柳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柳奶奶笑的合不容嘴:“好好好。”
顾夫人对着三人瞪了一下:“念儿就算了还未进给学塾读书,但是你们两个怎么也将他人贺词摘于己用,这样不行宋景、君临你们两个重新想贺词。”
宋景挠挠头细细思良,自己本就学习不好现在顾夫人又自己提了个难题,少年贴到与一旁刘君临身边问道:“你有什么好致辞吗?江湖救急。”
刘君临绞尽脑汁,仔细回忆所学知识尴尬的站在,原地只是九年义务教育里实在没怎么提到与祝寿有关的诗词歌赋,就当少年一筹莫展时,中年儒士以极其微妙的眼神变化,示意刘君临看向门外。
少年看着门外挠了挠头,门外什么都没有如果说实在有什么也就只有戏台和一望无际的柳树。
柳树!对啊柳奶奶姓氏是个柳字,人人皆将寿与松树牵连一起,而极少出现与柳字相惜的贺词,但据自己所知,在咱历史柳树的含义好像并不适宜用入贺词之中。
少年无助的看向儒士,儒士又常人无法察觉的点了下头,似乎在告诉少年无碍大胆去用心中所想。
而不等少年开口,宋景见少年一直发愣便率先打破寂静:“祝柳奶奶与天同寿,与日同辉。”
中年儒士一口酒没咽下去险些窒息指这送景怒斥道:“回去后将‘寿’字抄录三千次,明日学塾我要看。”
“什么!为什么啊,先生,我都说出来了”宋景大叫道。
中年儒士回归平淡表情:“你自己细细琢磨其中,‘天’‘日’二字用的是否恰当,村子虽距离山上较远,可除山上仙家,谁又敢称呼与天同寿妄言‘齐天’,这两字太过沉重,在现在这个场景用之无错,但还是要罚你抄录三千遍,坐下吧。”
见自己失言,宋景低头沉闷回答道:“是的,夫子。”
柳婆婆狠狠地瞪了眼孔夫子,安慰宋景道:“没事的,孩子谁说不好的,我就很喜欢嘛,什么山上山下的,你们读书人不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嘛,你这个读书人还信这个,我看你才是失了规矩,来宋景有婆婆做保,什么三千遍不要写。”
夫子叹气,宋景坐下后只剩刘君临一人站立当场,少年见这紧张场景,原来有些词不能在这里随意提起,少年本以为吹的天花乱坠最后,那想居然还有如此之多的规矩,少年左右思量,到底怎么说才好。
一缕春风从门外袭来,拂过少年脸庞,少年灵光乍现,委婉轻声道:“东风破抚日将斜,春尽秋来柳刃新。”
话落,少年试探的眼神看向中年儒士,中年儒士闭眼不露神色,而一旁的柳奶奶欣慰的笑道:“孩子,这句诗什么意思跟奶奶说说。”
刘君临解释道:“好嘞,意思就是日新月异,从春天都到秋天了,那柳树上的枝条竟还是嫩绿色的,似乎岁月并没有在上面留下痕迹一样,而奶奶就是那柳树,月寒日暖,岁月更替都没有在奶奶的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柳奶奶用枯瘦的手抚摸这少年脸盘,这岁月冲刷的枯瘦肌肤,如果岁月真能逆转就好了,老妇眼角散出点点泪花,而在无人注意时中年儒士也微微点了下头。
柳氏家主在各桌盘旋时,被主桌一阵训斥声引了过去,心想四位小辈过去贺寿,怎会如此,在一旁目睹了尴尬发生的所有闹剧以及那少年作诗,家母眼角泛出点点泪光也是尽收眼底:“好诗,好诗”
众人向其看去发现不知何时那位柳氏家主早已站在一旁,四位小辈率先敬礼,爹爹好、大伯好、……
那柳氏家主对着少年作揖行礼:“感谢小先生作诗一首。”,四座皆惊这柳氏家主尽对一名小辈行如此大礼,要知,柳氏家主与少年算上辈分隔差两辈,家主年纪以至知天命,而少年仅仅不过总角之年,而这一礼实在是令少年无法招架。
柳氏家主轻声开口道:“在下在世已将近一甲子,自幼父母早逝便常伴于祖母身旁,祖母虽每日喜笑颜开,但像今日由内而外的的欢喜,愚孙在今日才得以见得,在下在此谢过小先生了。”
不止是柳氏家主,连同四位柳氏小辈也一同作揖行礼道:“谢谢小先生。”
众人真诚无比,刘君临也同样作揖还礼。
柳奶奶轻声笑道:“哎呦,都这么严肃干什么,快坐东西都还这么多,还有你庄儿忙前忙后的定然是没吃多少东西快吃,这桌上还有许多,你们四个也快去吃啊你们那桌奶奶可看见了再不回去东西都要没啦。”
四位柳氏小辈与柳奶奶告别回到各自座位,柳氏家主与另外三位举杯对酒后自然坐下:“这位少年我昨日便有见到,戏下哭啼被祖母拉到身边安抚好一阵才止啼,没想到今日一首祝词竟有如此威力,将祖母也给说动了……”
在几下杯酒换盏后,鞭炮声在此响起,宴席结束众人来到主桌与柳家奶奶道别,当文正父子来到桌前与柳奶奶辞别时,宋景将文正拉驻留在了主桌,而一旁宋景父亲则与文正父亲一同结伴回家去了。
文正疑惑道:“你拉住我干什么”
宋景大大咧咧的喊到将双手各自搭在了刘君临与文正肩膀上:“都是兄弟待会有事,帮忙一下呗。”与这宋景同桌的刘君临自然知道这件“事”会是什么,而一旁的文正则就摸不着头脑。
就当一众宾客细数走尽时,宋景与刘君临一同站起,准备与柳奶奶辞别时,被一旁柳奶奶轻轻拉住了手:“孩子,你忘记昨天戏台下奶奶答应你什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