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身心灵/玄学的作用与限制性(1/1)

最近和一个心理咨询师朋友从星座聊到占星,进而扩展开聊到身心灵/玄学对于个体的影响。

了解到朋友对其的态度是从一开始的上头和着迷,接触心理学后急转直下,到如今的略带批判性,更看重其在聊天和娱乐的互动属性上。

我非常好奇这个转变的过程是怎么发生的,于是让朋友展开细说,在朋友的阐述中,我也得以系统地梳理了自己对于身心灵/玄学的一些想法,现将朋友的观点和我的观点整理展开如下(如你在其中也能得到自己的一套理解和体悟,那是再好不过了——我们很多时候的成长有主动发生的,也有被动发生的,被动发生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借由与外界的交流和碰撞,进而明确自己的三观):

在朋友看来,身心灵/玄学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连结中间隔着一个很生硬的工具,阻断了人与人之间循序渐进的了解以及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对此我也有同感,尤其是对于刚认识不久的朋友/同事,在没了解对方之前如果先看了ta的星盘,也许能够帮助我们对ta有一个全貌的认知,但与此同时,也会让我们对其产生一些刻板印象,降低了我们对其进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探索的耐心和兴趣,我们会被星盘里的表达框住,进而忽略掉每个人独特的个性和表达。

朋友还有个观点是觉得,人们在接触身心灵/玄学之后,会把那个系统奉为圭臬,依赖那个系统给出生命的答案,甚至期待那个系统能够帮忙规避人生中的障碍/苦难(很多“大师”都提出可以帮忙化解人生中的危机和厄运)。

这一方面会让人的主体性受限,不利于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活出自己;

另一方面,如果说真有所谓的“大师”可以做到规避厄运,这种规避其实同时也剥夺了个人成长的契机,因为人大部分时候的成长都是在苦难中催生的,生命中发生的一切都是有它的“意图”的。

关于这点,我并非完全认可。

在我看来,喜欢身心灵/玄学的可以分为两类人。

一类是想从中获得生命的全盘指引和安慰,甚至不惜放弃自我、放弃生命的主体性——换个说法,就是不想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

这类人会愿意完全依照所谓的上帝也好、某个身心灵/玄学权威也好,希望从外界得到一种规范和标准,让其帮助自己做选择、指导自己的行动和生活。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这样的话ta就不用为自己的选择和结果负责啦。

也就是说,人生境遇无论好坏ta都能为自己找到一套“解释”,尤其是不好的时候,不用“背锅”——这个外归因机制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对于自身负面境遇的负疚感。

而另一类是想通过身心灵/玄学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人。

这类人将身心灵/玄学当作一种自我探索的工具,以及在某种情况下能够了解他人、链接他人的工具。

就像《内在的天空》那本书提到的,星盘就是你出生所携带的人生地图,了解了地图你就能够清楚:你去哪里更轻松,去哪里比较费劲,哪里可能会有一些障碍······但是地图不能帮你选择出一条最合适的路,怎么走、怎么去面对人生的课题,以及超越课题,都是个人的选择。

所以朋友前面提到的那个关于个体主体性受限的问题,只会发生在上面我提到的第一类人身上。

对于第二类人来说,身心灵/玄学并非人生指南,它就是一个地图,有了这个地图他们可能会更了解自己的处境,少一些迷茫,但是没有的话他们靠着直觉也能走到想去的地方。

身心灵/玄学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主体性,反而是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更有信心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路径,创造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而在接触身心灵/玄学的工具多了之后,我会发现:万道归一。

各家可能讲的是不同的理念和系统,但是本质上表达的意思差不多,都是在引导个人向善和积极生活的,而最大的真理/真相就是:人只要遵循内心而活,并且从所遇到的人生阻碍/课题中不断成长,就总能走向一个圆满、完整的状态。

但我对于人能够通过人为的力量(所谓大师)“改命”这件事持保留态度,因为其实人生所有的经历都是必然的——一个人心智模式没有调整和改变,该经历的人生困境/阻碍/卡点还是会经历。

因此,身心灵/玄学并不能帮我们绕过什么障碍,它只是说可以让我们拥有一种对于自己生命的比较全观的视角,在面对当下的人生课题时,能够拥有一个更好的心态,以主人翁的姿态决定怎么去经历,以及从中获得哪些东西而已。

事实上,我们人生中所经历每个坎都在帮助我们成长,也就是身心灵常常提到的“丑陋包装的礼物”。

也就是说,任何的负面事件必有其正向意义,任何的痛苦和苦难,都在帮助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让我们的人格趋向更完整、更统一。

也可以说,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表达,代表的是不同的价值导向和思维模式,进而导向不同的人生经历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