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一条龙(1/1)
沈静文将赚来的钱投入进桃源村景区的开发保护中,得到了镇长的大力支持。
国家鼓励城镇建设,好多地方都在将旧街道拓宽,旧城区也开始改造规划。
此时,出现了第一批‘拆迁户’。
沈静文却反其道而行,提前与镇长商议,将旧城区一些古色古香的街道保留,马路稍稍转个弯绕行。
城区开发,本不该交给一个毫无开发经验的新公司。
可镇长是个保守派。
底下人都跃跃欲试的想要按照上面规划的,直接把旧城区推倒,一条笔直大道修过去,不知要节省多少时间。
可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旧城区有些情怀,总觉得街道上门头的花样里有些用文字描述不出的浑厚感。
若是现在将几条老街推翻,日后自己一定会后悔。
几家竞投公司,只有这个新兴公司的规划是保留原有街道,绕行的同时将新旧两个城区串联起来。
并且承诺,后期会负责旧城区的商业规划。
力求保护的同时,还能让民众生活方便。
镇长满意,当即就拍板定下了这家。
沈静文就开始投入到开发中。
一眼不眨的盯着施工进度。
一开始,大伙听到自家这边的修整竟然和别的地方不同,个个都意见极大。
毕竟,近在眼前的‘拆迁款’它飞了!
可随着沈静文的产业大楼建成,手工学校招生,众人开始不明白沈静文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麟儿三岁生日时,沈静文都一心扑在工地上没能和他一起过生日。
说起这个沈静文就满心愧疚,好在霍宁川买了生日蛋糕回家哄他。
“妈妈在忙,但有叮嘱我给你买生日蛋糕,祝你生日快乐!”
麟儿听了这句话才展露笑脸。
沈母担忧不已,等月儿带着外孙子去玩了,才问女婿:“你说说她,人又不是铁打的,怎么能不休息呢!该休息要休息的!”
霍宁川闻言就只是笑。
沈母一见他这样子,也知道他管不住自家主意正的闺女。
当即嘀咕了一句:“嘶!瞅着也是个不好惹的,怎么到了静文面前跟耗子见了猫似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年底,沈静文的新老城区改造计划终于竣工,与此同时景区基础设施完善计划也已经完成。
现在的临水镇真是焕发了新生机。
年夜饭桌上,沈家除了沈鸿詹之外的所有人都在。
沈鸿良的汽修铺子在今年终于开起来了,出乎所有人意料,他说不跑长途就不去了。
沈静文和霍宁川近一年都在桃源村,两老乐得合不拢嘴。
沈鸿学大学毕业后分去了化工厂,今年好不容易不用值班,赶回家过年。
沈静秋这两年忙着做设计师,跟一个年轻设计师看对了眼,今年也要结婚了。
沈鸿良抱着外甥牵着女儿,一家人都围着沈父沈母坐在堂屋。
沈家院子,经过沈静文的建议,新修了个前院。
主要是沈静文说,以后景区开放,少不得有人来住,要是跟陌生人住一起怎么都不自在,还不如修个前院。
就让那些来玩的住前面,咱们自家人还住自家院子。
“爹娘,过了年,咱家前院的农家乐就能开张了!”
沈父沈母近两年来白发更多了,精神却同以往一样好。
听了女儿的话,两人惊喜之外还有担忧:“妮儿,要是没人来会不会赔本?”
沈静文早已习惯父母对自己的担忧,当即顺着她说道:“所以您得帮我啊!一定得坚持,行不?”
“哎哎哎!你放心!娘和你爹又没事,又有退休工资的!俺俩一定是坚持到最后的!”
沈家姐弟几个听了都忍不住偷乐。
大姐还是这么会哄人。
年夜饭后,沈鸿学不好意思的说出今年想要结婚的话来。
沈父沈母大惊:“前两年问你,你还总是‘没这个想法’呢!今年这是受啥刺激了?”
沈鸿学失笑,“这不是岁数也不小了么!就......该结婚了!”
沈静秋古灵精怪叨念一句:“哦!那我可得告诉婷婷一句,你说了这是到岁数了!”
沈静文大感意外,“鸿学,你要跟婷婷结婚?”
沈鸿学脸颊一红,点了点头。
沈静文却许久没缓过神来。
上辈子林婉取笑自己的话仿佛就在耳边:“她沈静文凭什么跟我比?一个不下蛋的鸡,连高中都没上,还想进厂?做梦去吧!”
这辈子,随着沈鸿学与她划清界限,这个人就好像消失在自己生活里。
沈静文此时才意识到,已经许久没有听到林婉的消息了。
沈静文出神的功夫,沈父沈母已经在叮嘱沈鸿学。
“你自己有数就好,要是想好了就定下来,看是不是要在你们上班的城市买房,我跟你娘还能给你凑点。”
“哎呀爹!哪还用得着你凑!婷婷可是跟我从小玩到大的,我给我二哥凑!你别管了!”
沈静秋大手一挥就将这事揽下,看得沈鸿学失笑不已,“哎哟,咱们家小富婆看来是没少搂钱啊?”
沈静秋一仰脖子得意道:“那是!咱家现在除了咱姐,就属我最有钱!”
沈静环球笑嘻嘻道:“咱姐还没时间玩,可是我有啊!”
“我预备等咱家这边的景区正常营业了,我就去溜达一圈,做做贡献!”
今年,桃源村家家户户都欢声笑语不断。
一来纺织厂和纺织学校招生、就业一条龙,解决了不少人家的温饱问题。
二来景区产业园建设和城区改造吸纳了不少周边的农民工。
用沈静文的话来说就是——只要不懒,都能活得下去。
次日正月初一,来沈家拜年的街坊四邻络绎不绝,沈静文就拿小红包,里面放上个一块两块的给邻居家孩子们。
图个高兴。
年后春回大地之时,市里汽修厂组织工人和家属来桃源村踏青。
村长组织了一些抓鸡撵猪的趣味活动,让大人孩子们都参与进来,晚上就住在沈家的‘农家乐’里。
次日,村长更是找了村里几个年轻人跟着上山做向导,领他们参观自然风光。
隔天一早,汽修厂人离开时,还有人问:接不接私人的接待?
沈静文一听就知道,这生意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