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来了许多熟悉的面孔(1/1)
月圆节越来越近了。
林宝初能明显感受到,最近进城来的人越来越多。
从各地回丰耕县的客运马车,每一趟都是满座。
美食街也是人山人海的。
而且。
林宝初还发现,这些进城的人当中,还有不少熟悉的面孔。
是年初时,那些变卖家产和田地离开丰耕县的流放户!
“钱孝全,怎么是你?!”
办事大厅里,许牧惊讶的声音响起。
这个名字林宝初听着甚是耳熟,她抬起头来,看着站在门口的男人。
思索片刻,终于想起来了。
是当初马车在小坡岭起火,遭受意外的乘客之一。
她和沈筝在医馆,给乘客报销诊治费的时候,钱孝全是第一个。
他不是带着妻儿离开丰耕县回盛京了吗?
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钱孝全一脸的无奈与苦笑,放低姿态。
“许老板,我是来办户籍的,我把卖掉的宅院和田地赎回来了,想继续在丰耕县过日子。”
他属于流放二代,从小就生在丰耕县。
这次皇上大赦流放县,他回盛京投奔叔伯家。
本以为叔伯们见到他会很高兴。
即使他爹不在了,叔伯们也会看在他是钱家人的份儿上,让他认祖归宗。
可事实并非如此。
钱孝全一家,在钱家寄人篱下,地位比家生子都低。
看了半年冷眼,他终于忍不住提出离开,回到丰耕县。
至少在这里,他们一家的日子过得还比较舒坦。
“回来过日子啊,欢迎……”
许牧刚要带钱孝全进门办户籍,话音未落,就听到县衙门口传来高声通报。
“商大人、沈娘子,皇上来了——”
衙役跑进门来。
办事大厅所有人都吓傻了,扭头齐刷刷望着院外。
“什么!”
商卓和林宝初率先起身朝县衙大门口走去,其他人跟在身后。
办事大厅里,只剩前来办事的几个百姓。
“平安,快去把沈戟找来!”林宝初回头对佟平安道。
佟平安点点头,转身往县衙后院的方向离开。
“皇上在哪儿呢?”
林宝初到门口,门口只有来往的百姓和车马,没见什么大阵仗啊。
那通报的衙差气喘吁吁,“是、是青州城府衙派人来报,说皇上快到了。”
众人闻言,再次齐刷刷看向小坡岭的方向。
“各位,好久不见啊。”
林宝初没等到北边来的人,反倒先等来了南边来的人。
“池公子!”
怎么是池朔!
池朔一身便服,手执折扇,身后只带了个侍卫,出现在丰耕县衙的门口。
“见过池公子。”
认得池朔的扶贫小队几人给池朔作揖见礼。
林宝初没跟他客气,直接问:“你是为了书来的?”
瞧池朔的打扮,谢执又不在身边,没准是从宫里溜出来的。
池朔耸了下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不过,这位是为了书来的。
那北边来的这群人,又是为了什么?
沈琅在贺秉的护卫中,姗姗来迟,现身丰耕县。
跟着一起前来的,还有一群正儿八经,又憔悴不堪的老头儿。
盛京城当今的局势,早已在皇上大赦流放县的时候,改朝换代。
如今在那个位置上的,是沈琅。
也正因为如此,商卓流放户的身份得以参加考学,丰耕县也才会得以解赦。
这事儿,林宝初和沈戟都知道。
但丰耕县天高皇帝远,他们不想过多参与盛京城的事情。
便自动屏蔽了来自盛京的消息。
至于这群老头儿……
据沈琅所说,这群老头儿是两朝大臣,随他下江南来考察丰耕县的。
“考察丰耕县?”
丰耕县突然这么受重视,林宝初还真有点不习惯。
“可这是沈戟的封地啊。”
之前商卓中状元回来,带了一份明黄卷轴,偷偷交给他们。
那卷轴上是来自沈琅的许诺,待他稳坐江山后,会将丰耕县划封给沈戟做封地。
沈琅还是那般温和如玉,“宝初莫急,朕只是带诸位大臣前来见识丰耕县的扶贫振兴,顺便亲自将圣旨送来。”
沈琅示意一旁的宫人。
那宫人虽看着与普通男人无异,可一开口就是又尖又细的嗓音。
‘奉天承运’四个字一出。
在场的人,除了池朔和他的侍卫之外,跪了一地。
这个好消息,就这么送到了林宝初的手上。
哪怕沈戟还没过来。
沈琅不拘这等小节,圣旨颁布结束,就让林宝初给他们安排住处。
“宝初,朕与诸位大臣舟车劳顿,便不等皇弟了,你领我们先去歇息吧。”
他带这群上了年纪的大臣来,是因为他们都是一群老顽固。
温怀、程书益等人回去之后,大肆在朝堂上吹嘘炫耀丰耕县的成就。
而这群老顽固,正是持质疑意见的人。
他们不相信一个流放之地,光靠一个县衙、一群平民百姓,就能做出如此大的改变。
所以沈琅才会把这些质疑丰耕县的人,都带出来。
带是带出来了,也差点要了他们的老命。
一切都发生得太突然。
林宝初看着沈琅,又看了看池朔,心中不免嘀咕。
原来古代的皇上也不是都像电视里的那样喜怒无常,难以相处。
这两位新帝,莫名的让她有种零零后当老板的松弛感。
社畜大喜!
真好!
林宝初高兴地抱着圣旨,“三皇兄、各位大臣,这边请。”
城里客栈临街,晚上会有些吵。
林宝初担心这些个上了年纪的大臣们晚上睡不好,于是带着他们去新店。
“不不不,我不能再坐马车了,再坐,我这身子骨就要散了。”
几个头发半白的大臣拒绝上马车。
他们这一路走来都在马车上,马车又颠又晃,吐得他们面如菜色。
看到马车就怕。
“我就走着去客栈,几位大人你们先走吧。”
林宝初听到后面的动静,又折回。
顺便把在城门口等客的黄包车叫来。
“几位大人,我们丰耕县有小车,保证稳妥不晕车,请吧。”
“小车?”
几个老头看向那一排黄包车。
车子由人力拉着,车座四面通风,车夫们长得一个比一个结实。
一看就稳!
几人抱着试试的态度,上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