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该进入下一个阶段了(1/1)

“几位大人来得巧,月圆节将近,这膏蟹正肥,几位大人快试试。”

招待旧友,许良弼从不吝啬。

这一桌子好菜,让他们吃好的同时,更要把他们吃服了。

衙门前天发了膏蟹,许良弼独身一人在丰耕县,反正也吃不完,便回家带来让客栈的人帮忙做。

客栈虽也有,但衙门发给扶贫小队的蟹,更肥。

季卓绝几人在等待许良弼的这一个时辰里,在吉祥客栈总店旁的麻将馆里,待了一个多时辰。

那是一个消遣的好去处。

左靠客栈,前临美食街,对面就是洗头馆。

饿了吃、累了歇,渴了喊一声儿,茶水店的人就能立刻送来冷茶和甜品。

以牌会友,还有各种瓜果点心、山竹葡萄尽情享受。

甚是美哉。

这个麻将馆也是吉祥客栈的。

旅游季以来,游客一拨接着一拨,客栈楼上的休闲室地方不够大,玩牌还会打搅其他客人休息。

所以林宝初花重金买下旁边的铺子,改造成麻将馆。

“这是什么玩意儿,怎么从未在盛京见过?”

先端上来的就是这一盘清蒸和乐蟹。

蟹的个头如手掌大小,背带肚赤,肉肥膏满,这个季节吃正是好时候。

许良弼伸手给自己拿了一只,熟练开剥,“这好东西,出了丰耕县就吃不着了,更别说是盛京城。”

桌上另外几个户部的人,目光都投在许良弼的盘子里。

看着他将蟹壳打开,露出里面那金黄油亮,软滑鲜甜的脂膏。

许良弼取一把指腹大小的瓷勺,挖蟹壳上蟹膏,细细品尝。

“美,真美啊!”

这一口,相当满足。

户部几人见状,也学着吃起来。

那丰厚的膏脂在口中化开,以鲜夺人,是不同于以往草木、牲畜、鱼虾所带来的口感。

这是一种,他们从未有过的,惊艳味蕾的体会。

难怪啊。

难怪许良弼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不远万里回到这个流放县。

丰耕县真有它的不可取代之处!

户部几人一边吃着,一边心情复杂不已。

户部的身份,让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无知,同时又不想放下手里的蟹。

只能默默吃着。

膏蟹可以静静享受,火锅不能。

即使桌下放了一盆冰,几人还是吃得满头大汗,嘴里吭哧吭哧地吸着气,脸都辣红了。

可尽管如此,田正几人的筷子都没放下过一刻。

牛肚、羊肉、豆皮、鸭肠、鱼丸……在这锅里烫煮之后,怎么那么好吃!

季卓绝是捂着肚子,扶墙出的门。

“走吧,跟我回医馆,我早已让人煮好了汤药,可以让你们舒服些。”许良弼奸计得逞还卖乖。

他们果然被辣得肚子疼,印象深刻了。

这几个盛京城来的肠胃,必须得喝一碗汤药解解辣,否则晚上就不好过咯。

-

昨日一天,户部几人感受了丰耕县的热闹,也吃了膏蟹火锅。

狠狠的体会了一把当地的特色。

所以,今日上丰耕县衙,他们满怀期待。

把一个人人谈之变色、避之不及的流放县,改造成今日这般远近闻名的富饶之乡。

丰耕县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季卓绝迫不及待想知道。

巳时。

县衙办事大厅准时开门做事,门一开,就有百姓前来补税。

扶贫小队立刻展开工作。

户部几人也在巳时准时到访。

踏进县衙大门,最吸引几人目光的,就是那人来人往的办事大厅。

而那挂着‘明镜高悬’牌匾的县衙公堂,相比之下,就显得极为冷清。

“百姓进出衙门,竟这般自如平常。”田正叹道:“真不可思议。”

在他们的印象中,民众对于进衙门一事,那可都是避之如猛兽。

哪有像现在这样,手挽着手,牵着孩子,说说笑笑来衙门的。

林宝初趁着周末两日,和沈戟一起把庄子规划出来了。

还找工人盖了几间庐子,像之前修栈道工人宿舍那样,把之前来过的佃户安顿入住。

油菜花和莴笋现在都可以播种,快的话,过年就能收成一批。

办事大厅里,季卓绝和田正几人进来,率先看到沈筝。

几人微微行了个礼:“见过七公主。”

论公,其实他们无需向沈筝见礼,毕竟她现在已经不再是公主,只是一介流放之人。

论私,他们还是要给那位,或者是如今大势将行的三皇子沈琅一个面子。

说不定不久,沈筝的地位就恢复了。

沈筝摆摆手,毫无公主的架子,“几位大人别这么客气,这里是丰耕县又不是盛京,随便坐。”

她指了指办事大厅茶水区的长椅,“九哥和嫂嫂一会儿就来。”

扶贫小队招了新人,她正忙着带新人干活呢。

等新人上手之后,福珠和赵佳儿都会来她的组做事,不再做扶贫的活儿。

嫂嫂给她派了新任务——负责文创和宣传。

沈筝和福珠、赵佳儿三人,必须尽快让新人上手,好投入到新的任务中去。

这的确是林宝初的意思。

县衙的工作做到这个地步,该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了。

《丰耕县报》不能再藏在村子里进行,该正式化、正规化,打造其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至于宣传的事儿就更多了,环保、消防、生育、扫盲,这些都要做。

且任重而道远,必须尽快开展。

季卓绝和田正几人坐下,看着忙碌的办事大厅,自己倒茶喝。

“佟娘子,我来补税。”

有东城的百姓前来,赵佳儿立刻从抽屉里掏出东城的税务册子,“邢掌柜,这是你家的税账,请仔细核对。”

赵佳儿负责东城已有三年,对于她责任区的百姓,她差不多都能叫出名字。

“杨秀才。”

赵佳儿把接任自己工作的新人叫过来,她微笑柔声说:“邢掌柜,这位是杨晔,我要调组了,以后东城由他负责。”

前来补税的男人看了杨晔一眼,点点头,表示理解。

赵佳儿嫁人了,确实不该再去入户抛头露面。

这是百姓们的想法。

其实林宝初把赵佳儿和福珠调组,是为了不让她们那么辛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