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陈年旧案(1/1)

闻言,座位上的白湖蓦地起身,嗓音低沉道:

“没错,我就是黎白。”

“哼,还真是小看你了,我以为你不会承认。”

眼见形势越发剑拔弩张,辛颜回头同阿汝低语几句,阿汝点头偷偷溜了出去。

“我是黎白,这没什么不能承认的。”白湖为自己辩解道,“师兄,当年的事不是你想的那样,我是……”

“你不会是想说你是被冤枉的吧?”

黎荀面带嘲讽的看向白湖,语气中带着恨意,“当年,是谁签字画押承认了罪行后又越狱逃走?又是谁逃走后将死者的家属全部毒死,就连四岁的孩童都不放过,我父亲听闻此事后气急攻心而亡。”

身后的黎洛亲耳听到太祖的死因,一时间也不禁红了眼眶,她还是从她父亲那里听闻太祖是因病去世,却没想到竟是被气死的。

“黎白,你说,这些难道不是你做的?”

“师父……”白湖不敢置信的抬起眼,他双目猩红,脚步踉跄的走上前,颤声道,“不,师兄,这些都不是我做的,我从未用活人试过毒,真的不是我,我对不起师父他老人家。”

一想到被气死的父亲,黎荀闭上眼别过头去,“这些话你还是留着到大理寺去说吧!”

可白湖并未理会他说了什么,而是低着头自顾自道:“是他,一定是他,他答应过我不会再找那些死者的家人的,他答应过我的。”

“他?”辛颜伸长耳朵,敏锐的捕捉到白湖口中提到的那个“他”。

“老白头,“他”是谁?”

就在此时,门外响起一道洪亮的嗓音。

“太子殿下、景王府世子、大理寺少卿到。”

闻言,众人皆齐刷刷回头行礼。

“臣、草民见过太子殿下,世子殿下。”

“免礼。”

太子姬北棠身若修竹,手中拿着把折扇更显风度翩翩。

景煜一身玄色锦袍,长身玉立,在他身旁站着的长胡子中年男子便是大理寺少卿宋广运。

在二人身后则是去景王府报信的景十一和阿汝。

“本宫听闻童府甚是热闹,遂同世安过来瞧瞧,童大人不介意吧?”

“怎会。”童大人伸手做出一个“请”的手势,道,“太子殿下能来使我童府蓬荜生辉,还请殿下移步正厅。”

“有劳。”

姬北棠长腿一跨,转身离去,众人连忙跟了上去。

辛颜忙拉过阿汝,小声问道:“阿汝,我不是让你去叫景煜吗?怎么太子表哥也来了?”

“小姐,我跟十一本想到景王府说明情况,却不想太子殿下竟也在景王府做客,听闻此事后,也跟着来了,还让人把大理寺少卿也一并叫来了。”

辛颜稳了稳心神,“如此也好,正好查清当年之事。”

姬北棠坐在正厅主位上,低头小口啜着茶。

“童大人,不知令孙可还好些了?”

“谢殿下关心。”童大人回道,“黎家主已经为孙儿诊治,体内的毒已经压制住了。”

姬北棠点头,抬眼看向黎荀,“黎前辈可是有事要状告大理寺?如今大理寺少卿宋大人也在,您不妨直说。”

闻言,黎荀朝上首作揖,“今日既有太子殿下在场,老夫便要向宋大人状告白湖,他便是二十年前为祸京都的毒医——黎白!”

“白神医就是当年的毒医黎白一事,本宫确有耳闻。”姬北棠放下手中的茶盏,斟酌着开口,“但白神医曾随本宫入西北医治时疫,实在不像是作恶多端之人,黎家主可否给白神医一次为自己辩解的机会?”

见太子为白湖辩白,黎荀也不好多说什么,只道:“一切听殿下的。”

姬北棠点点头,随即看向宋广运,“不知宋大人可否将当年的卷宗带来了?”

“回殿下,臣听闻此事便立马找到当年的卷宗带来。”

说着,宋广运便从衣袖中掏出一卷卷宗呈了上去。

“臣还记得上一任大理寺少卿王轩卸任前曾向微臣说过一桩陈年旧案,这桩旧案似乎成了他在任时的心结。”

“哦?何案?”

“王大人曾对微臣说,二十年前京都曾犯下一起多人命案,经仵作尸检,死者皆是被囚禁多日后毒死,且后颈部画有特殊标记,大理寺经过半月查案和百姓走访仍没有任何头绪,不料此时大理寺收到一封信,信中称此次命案的凶手便是黎家的黎白。

王大人当即便带人围了黎家,并在黎白的住处找到了些许毒药和一群被关在一处的画有相同标记的鸡鸭鹅,经仵作检验,这些毒药及中毒鸡鸭鹅却与死者中的毒无异。

证据确凿,黎白即刻关押进大理寺,起先黎白拒不认罪,王大人也觉得此案诸多细节有些蹊跷,便让仵作再次验尸并查验带回的毒药,就在仵作查出异样之时,黎白却认了罪,称这一切都是他做的,让大理寺不要再查了。

凶手既已认罪,并在认罪书上签字画押,王大人也只好草草了结此案,黎白被判斩首后,却在斩首的前一夜毒倒大牢守卫,畏罪潜逃。

黎白越狱出逃,官差极力追捕却始终一无所获。

令王大人没想到的是,黎白越狱几日后,原先死者的家人被人发现死在家中,他们所中之毒与先前的毒一样,但其死状更为可怖,而且死者的后颈处也同样画有相同标记。

那几日,京都东西南北四门皆派重兵把守,仍没有寻到黎白的踪迹,此案也因此成了悬案。

但此案的诸多疑点始终像是一根刺深深扎在王大人心里,令他夜不能寐。”

宋大人说完后,众人皆神色各异的看向角落里被明乔和景泗看管起来的白湖。

姬北棠细细翻着卷宗,从卷宗中抽出了两张画像。

“这便是当年仵作发觉的可疑之处?”

宋大人连忙上前将两张画像一一展示在众人眼中,众人定睛看去,只见两张画像上都只画了一个小小的“×”。

“这两张画像便是当年王大人找擅丹青之人,按死者的后颈处及那些家禽腿部的标记临摹下来的。”

辛颜走上前细细端详了一番,道:“这两张看上去并无异样之处啊?”

“白湖,你有何可说的?”

闻言,白湖循声望过去,脑海中陷入深深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