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世界11:卧底不好当-商女亦知亡国恨(1/1)

原主云夙在战乱中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人生前半场,尽是令人扼腕的悲剧。

可在国破山河碎的岁月里,悲剧是原上长出的野草。

遍布人间。

苏莺莺出生在南方的一户富农家庭。

家中五个孩子,她是最小的一个。

村里人都说她们家祖坟埋得好,风水兴旺。

不仅家底殷实,还生养这么多孩子,没一个夭折早逝的,全都健健康康活下来。

苏莺莺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常常在村里下地干活的吆喝声中醒来。

她揉着眼走到门外,大片大片的都是青色的禾苗。

满目青翠。

父亲和大哥带着长工早就下了地,母亲和姐妹们屋前屋后地做饭洗衣,赶鸭喂鸡。

苏莺莺吃完早饭,就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跟着四姐做些轻松的活。

春日洗野菜,夏日剥莲子,秋日折豆子,冬日洗萝卜。

村里人路过,都要夸家里这个小女儿真漂亮。

一双眼睛大大的,比莺莺她娘年轻还水灵。

以后肯定是要嫁进富贵人家的。

很久以后,苏莺莺游走于各种社交场合,想起年幼时乡亲们的话,觉得实在讽刺。

八岁那年,战争第一次肆虐到这片平静古老的水乡。

原本驻守该区的军官被这帮黄头发蓝眼睛的鬼子吓得发抖,带着兵最先跑了。

洋鬼子冲进来,杀红了眼。

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院里的鸡鸭,圈里的牲畜在那一刻没有分别。

都不过是屠宰的对象。

尸体一堆一堆地摞在一起。

苏莺莺被藏在地窖中的一口大缸里。

两天两夜。

最后她颤着身体从地窖里爬出来。

时值夏日,她浑身汗湿,饿得胃部痉挛,迫切地想要找些吃的。

可是刚爬出地窖,就被一股臭味熏得作呕。

父母兄姊的尸体全都倒在院子里,在绝望的夏日高温里,散发出臭味。

二姐的尸体倒在井边,衣服被撕破,裸露这大片的肉体和一道道伤痕。

苏莺莺惊恐地站在院子里,失措地望向门外。

夏日青翠葱郁的稻田浸染上血色。

那血色渐渐铺染开,蔓延了整片土地,蔓延到院子、墙壁、屋瓦。

蔓延过院子里的尸体,甚至覆盖过天空。

最后,她低头,看见自己的双脚、双手也一点点被浓稠的血色覆盖。

“啊——”

她捂住头,发出凄惶尖锐的惨叫……

苏家村被屠,苏莺莺是唯一活下来的人。

此后四处流落,被人捡,被人卖。

被人买做童养媳,又被转手卖去戏班子。

乱世中,能让一个孤苦无依的女人活下来的方法不多。

她凭着漂亮的外貌,最后幸运又不幸地沦落风尘,在这怀水城的舞厅里当了交际花。

她恨透了当年侵略的洋鬼子,也恨透了贪生怕死的地方军。

却对带着军功战绩的军人抱有倾慕。

所以她跟了陶华多。

她很累了,也想要在一个有安全感的地方,有自己一个小小的家。

就像时光倒流,她想回到平静的生活去。

可惜时光不会倒流。

历史却总会重演。

和平协定破裂,鬼子又一次打上门来。

苏莺莺一夜又一夜地失眠。

她只要一闭上眼,就仿佛回到了那个可怕又漫长的夏日,血色铺天盖地地蔓延……

就在这种时候,陶华多居然说,要撤军离开。

原来那样鼓吹自己战功赫赫的人,也不过是临阵脱逃的懦夫。

令人不齿。

离开?

呵,离开?

离开又能去哪?

苏莺莺表面上收拾着临行的东西,心里却很清楚。

只要鬼子在一天,就不会有好日子过,她就不会有家。

她宁可死,也不愿再见到当初梦魇般的场景。

收拾东西的时候,她摸到了一把枪。

是之前和云夙聊天时,云夙状似随手给的一把枪:

“我看你整天心神不宁的,这是阿陶给我的枪,我借给你把枪安安神吧。”

苏莺莺心里飞快地有了盘算,让陶华多临走前,喝下了一碗她准备的燕窝粥。

终于在城门口,劫持住了陶华多。

宋从戎匆匆赶到北门,让人把陶华多押了下去。

他看着这情况,怎么看都不对劲。

小妾把夫君给劫了,还送到了对头手上。

难道……

宋从戎皱了皱眉头,心里有了个大胆的猜想。

难道苏莺莺就是潜伏的柿子同志?

依然藏在牛车里并且困得快要睡着的某人,忽然打了个喷嚏。

阿嚏——

(?□?谁又大半夜地想我了?

车外,宋从戎扫了一眼苏莺莺隆起的肚子:

“苏小姐把人送到我这,就不怕孩子没了父亲?”

苏莺莺苍白地笑笑,用枪口划过自己的腹部,反问宋从戎:

“若要亡国灭种,何必要让这个孩子来到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