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知青女主播-李应融(2/1)
火车行程堪比下乡时的长度,两天的硬座下来,刘雅和李观海已经筋疲力尽。
又倒了一趟大巴车,走了两里路才算是到了劳改农场。
手里的东西早就把手给勒青了,但刘雅还不敢抱怨,李观海更是着急见父亲,也没有在意。
在农场大门前停下脚步,两人发现这里竟然还有警卫持木仓站岗。
刘雅新奇的打量着,心里是既害怕又兴奋。
这是真木仓实弹了?没想到穿书一回,竟然把啥新鲜事儿都经历了一遍。
李观海走在前面上前询问,那边了解到他们是来探视的,连忙给刚要从门房里出来的人使了一个眼色。
李观海目光一沉,觉得这第一道关卡可能就不好过。
但也顺从的同他们一起进了屋子,这是个在农场外围的独立小屋,面积不大,里面摆设也是简陋。
只有桌椅和一张单人木板床。桌子上放着纸和笔,还有一盒红印泥。
“同志,我们要检查你们的物品,这是咱们这边的规矩,你要配合明白吗?”
这会儿可没有什么警民一家亲,而且这里看守的人也不是什么正经的在编人员。
能怎么办?不给检查是不可能的,人家还端着木仓。
一个谈不拢,就有可能无条件身寸杀了你!他们是来探视的,不是来惹事充好汉的。
李观海对这种情况算是拿手,只管点头保持沉默就行了。
搜查物品倒是简单,只是把包里的所有物品都翻出来而已,放在桌子上一次摆开。
“哟!东西倒是带了不少啊!你们这是在哪淘换的棉衣裤啊!这年头弄这一身可费不少劲!”
警卫也没想着他们俩人能回答,接着把棉衣从头又摸又捏的检查一遍,回手又打开米袋子。
看里面是磨碎的玉米茬,就拿木仓头搅和了一遍,刘雅在一边看得脸都青了。
这也检查的太粗暴了!感觉他们站在这里就像两颗老鼠屎一样被人嫌弃。
这些警卫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是行动却对他们非常的轻蔑。
一袋子红糖,一包药品,还有两瓶酱菜,警卫算是把所有东西都过了一遍手。
李观海就发现带头检查的警卫,对他们带来的两罐儿酱菜多看了好几眼。
那是出村前,他去小宋知青那边偷偷用钱买来的。
一罐鸡蛋炸酱,一罐什锦辣椒泡菜。
他抿了抿有些发苦的嘴,在警卫示意他可以装进袋子里时单独留下了那罐儿鸡蛋炸酱。
收拾好包袱,把特意留在外面的鸡蛋炸酱塞在了警卫手里。
“嘿!我说小伙子,你这可是违反规定的啊!你老哥可不是这样的人那!”
刘雅在后面看着,差点没冲过来抢走那个罐子。
哼,不是这样的人,你那牙都快笑的全露出来了!
刚刚还对我们爱答不理,现在就老哥老哥的了!这两罐儿酱菜可花了不少钱的!
分出去的还是最贵的鸡蛋炸酱,这怎么能让刘雅不心疼那!
可看着李观海拉住了那个警卫,假意推搡的手势,刘雅也知道李观海是想贿赂贿赂人家。
有钱好办事儿,在这个时代,没有钱,那就要用好东西来堵嘴。
“老哥,以后我再想来也要一年半载的了,不是啥好东西,你们俩就当给弟弟个面子吧!”
“再说天这么冷,在外面站岗怎么也要弄点油水吃,要不身体怎么能受的了!”
其实就是李观海不说这些,这两个警卫也是要收下东西的,再有这有眼色的小子会说话,那东西放口袋里就更舒心了。
“让我兄弟带你们进去吧,放心,只要你父亲在里面有一两个相熟的下方人员是朋友,这些东西就不能被抢走。”
李观海赶紧感激的点了点头,跟着另一个警卫进了农场大门。
看着被玉米地高粱地遮挡着的房屋,那是连排建的,走了很久才走到近前。
警卫在外面喊了一声李应融,不一会就看见从其中一个屋子里小跑出来一个个头不高的瘦老头。
李观海瞪大眼睛,看着本就不高的父亲,黑瘦佝偻,眼睛立马红了。
李应融也呆愣了一瞬,他完全想不到,自己的亲儿子还能跑这么老远来看他。
警卫看了看,觉得留下也没有用,人家父子肯定有不少话要说,打了个招呼,转身就回门房了。
他还惦记着中午吃饭时,把人家送的那罐儿酱吃了,最好找个容器,跟另一个抢食儿的分开来。
省得还要为一口吃的打架,哎,真希望以后这样的探视家属能越多越好呀!
李应融最先反应过来,疾走两步,上前一把拉住了李观海的胳膊。
上下摸了一遍,看儿子身体还算结实,才松了一口气。
又像是才发现李观海身后站着的刘雅一样,向李观海投去了个询问的目光。
李观海连忙解释:“爸,这是我们大队的知青刘雅,我们是非常好的朋友,还一起组了个学习小组。”
李应融人老成精,哪能不明白里面的门道。
儿子这是在说他和这姑娘还不是男女朋友,但关系不一般。
而且能和儿子千里迢迢的来看他,儿子又没和她承诺什么,那这个姑娘绝对是对自己儿子有心思的。
于是一边拉着李观海往屋里走,一边很客气的招呼了一下刘雅,让人往屋里去。
刘雅是一点儿也没看出里面的暗流涌动,她正沉浸在这是李观海的父亲
以后官复原职后就会是,京城里面的大官的紧张羞涩中。
三人进了屋子,看到里面住着的并不是李应融一个人,还有两个,都站在窗户边儿上。
看他们进来,这两个人也好奇的上前搭话。
“这是老李的儿子啊!这长的也忒俊了!打哪儿来的啊?”
“你爹可是净挂念你了!这是真有孝心呐!千里迢迢的就来看了他来了!”
“是啊!真是没白生了你一场,赶紧坐吧!”
李应融赶紧做介绍:“这是你王叔叔,向叔叔。他们也都是京城的,我在这边也多亏了他们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