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秋收(1/1)

李婶子带来的都是幼苗,确实不能离土太久,其他几人也都没意见。

“我下午也没什么事儿,跟你一起吧。”

李连霞说着,“不过,红缨,你哪儿弄得这么多幼苗啊?不声不响的!”

红缨想了想,没说从李婶子那里买的,毕竟私下做买卖这个事情,不能放在明面上。

只说:

“星隆镇的一个认识的婶子送的。有次碰巧碰到,她说家里种的蔬菜需要间苗儿,又听说咱们试验站连自己的菜园子都没有,就答应把多出来的苗送我了。”

几个人听了没继续深究,毕竟红缨在星隆镇出名的事情也是人尽皆知。

大家都挺高兴。

这些蔬菜种下去,就意味着她们今年会有很多蔬菜吃。

中午吃过饭,大家收拾完,该下田的下田,红缨跟李连霞则是拿了尺子本子笔等也全副武装的出来。

虽然说,是给自己试验站开辟菜园子。但她们也不打算就随便翻几块地就种上。

既然是种地,那就要科学严谨。

所以先规划好每种蔬菜种多少,怎么种,之后把需要的地块测量出来,做好标记。

等这些都做好,俩人才又回试验站取了工具,翻整土地,为种植做准备。

茄子辣椒西红柿这种一旦熟了,肯定是现吃现摘最好,所以规划的时候,种这些的地方就距离试验站最近;

小白菜从出叶就可以开吃,也可以让它长到秋天,所以种的也不需要太远。

黄瓜豆角都需要搭架子,以便它们长大后攀爬,就种的比别的菜远一些;

土豆这种收获要在后期,所以种的最远。但是土豆是又可以当菜又可以当主食的,存储好了可以吃一冬天,所以她们计划多种些。

红缨跟李连霞干脆开出来半亩地留着种土豆。

避开正午跟下午最热的时间段,红缨跟李连霞顶着一头一身的汗,把菜园子的地翻了个七七八八。

试验站这边没有打井,因为附近多数是农田,也没有合适的打井地点,原本这里用水是很不方便的。

但幸好试验站这边距离进总场部的路近。

当初为了防止雨水大淹没主路,主路路铺设的时候特地在路的两边挖了蓄水沟。

这样下雨的时候,水就顺着坡流下去,时间长了,沟里慢慢蓄起了水。

红缨她们先前如果需要浇地,就跑到路边来取水。

当然,她们的生活用水还是得专门有人给她们送过来。这么热的天,蓄水沟里的水里啥都有,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人喝了。

农场每三天有人来给她们送一水缸的水。

但她们五个人呢,一水缸的水,用三天其实并不多宽裕。

干净水主要是用来喝跟做饭的,所以她们原本洗漱洗澡其实很不方便。

可现在毕竟是夏天,她们每天干活,天天一身汗,不洗澡实在是难受,就算她们可以忽略一身汗臭,那衣服天天湿了干、干了湿,汗水里的盐份都干巴到衣服上,到第二天后背布料都硬了。

不洗根本没法继续穿。

后来几个人商量了下,一起额外买了三口大水缸。

但凡下雨,她们就拿出所有能接水的工具,力求把大水缸填满。

平日里都盖好缸口,尽量保持卫生。

然后,烧开的雨水就可以用来洗洗涮涮。

虽然不能痛快的洗澡泡澡,但是每天睡前把身上擦一擦总是可以的。

红缨跟李连霞把第一批蔬菜苗分类种下,浇了水定根,太阳也落山了。

晚上俩人生火做饭,等其他几个人回来,吃过饭,这一天工作算是结束。

第二天上午,刘特李连霞几人都很默契的早起去试验田,然后早早的就回来了。

刚好,李婶子推着个板车把红缨买的菜苗跟种子全都送过来了,红缨清点好后,几个人就按昨日划定好的范围,把各种蔬菜苗都栽进土里。

又把蔬菜种子播了,最后才开始把李婶子拿来的生芽土豆切块。

避过最热的时间,五个人一起动手,用了一天时间,算是把试验站的菜园子全部栽种完成。

李婶子来时还给额外拿了不少春葱,红缨把它们种在最靠近试验站的方向,沿着地垄边缘种两排,刚好当地块的分隔线。

看见整整齐齐的菜园子,红缨心里很是舒坦。

可以想象再过一段时间,等各种蔬菜都结果时的盛况,到时候她可以吃自己亲手种的最新鲜的蔬菜啦!

红缨美滋滋的心情一直持续到姜稳来找她。姜稳直接被红缨拉着到菜园子旁:

“姜稳?你看,我们试验站也有菜园子了!”

“这是刚种下的?”

姜稳惊讶了下,他就两三天没来,结果红缨这边就把菜园子种好了。

“对呀。”趁旁人不注意,红缨小声告诉他,“星隆镇的李婶子卖我的蔬菜苗跟种子。

一共花了一毛五。”

姜稳听着她的话,拉起她的手看她手掌心。

一天之内翻了这么多地,她的手果然磨红了。

“是我忘了,我早应该想着给你弄点蔬菜苗的。

总想着反正我有的是存货,时不时给你送过来吃就好,其实早在试验站建立的时候就该帮你开块地种菜的。”

红缨却看着他摇头:

“这你有什么好内疚的,我要不是碰上李婶子,我也没想起来这个事情,再说了,我不可能事事都指望你,你也不能什么事都想着面面俱到不是。

你也是人,又不是神仙,哪能想那么多。”

姜稳没再说什么,就是偷偷拿了支药膏出来,给红缨抹了抹手心,直到药膏被吸收了,才又给她拿了个布兜子。

自从他把空间的秘密跟红缨说过之后,布兜子就是他给她送东西时的障眼法。

“这里头有蚊香,你们睡觉的时候点起来,能防蚊子。我试过了,还挺好用的,就是味道有点大,不过倒也能忍受。

还有如果再有被蚊子咬的包,那个绿色的小瓶子可以用来涂抹,止痒消肿的。”

红缨接了东西,看了看,点头收了。

因为天气热,晚上蚊子多,姜稳来了又不方便躲进红缨宿舍,所以每次来待不了太长时间就离开了。

倒是菜园子里的苗都缓过来,种的蔬菜种子也陆续出苗后,每次姜稳过来都帮着红缨打水浇浇菜园子。

倒不是红缨几个人故意把菜园子留给姜稳浇,实在是入夏以后,白天气温太高,如果赶天热的时候给菜苗浇水,容易把苗激到,弄不好会死苗或者影响菜苗生长。

所以红缨几个人都是等太阳落山温度降下来一些再浇地。

其实也就是红缨几人的试验田跟菜地才这样浇水,寻常家里不到大旱的时候也是不怎么浇地的。

红缨几人等所有的蔬菜苗都缓过来后,每类蔬菜都选了几棵做实验,有的是施了化肥,有的是用了农家肥,然后在水土一致的情况下,观察植株生长情况。

现在大家都习惯了,看到一棵植物就开始分析株型,土壤情况什么的,所以种个菜也把菜园子划分出三六九等来,时不时的就观察菜苗的变化。

七月份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偶尔下一场雨就是难得的舒缓。

兴盛农场跨度大,所以同样是农场的田地,有时雨水情况也不同。

比如有时候一分场这边下了一下午的大雨,沟满壕平。

但是走到七分场一看,艳阳还是高照着,一滴雨没下。

红缨几人不但顾着自己的试验田生长情况,还时时去各个分场查看田地情况,同时标注着降水情况。

结合水利方面的同事的降雨量报告,相信等到这一年收获完成,粮食产量统计之后,她们还能做出一个更详尽的农作物评估。

日子就在对抗炎热与蚊虫,观察记录各种作物中度过。

七月份即将过去,在七月里,农场组织过两次大会。

一次是宣读中央跟农业部发来的贺电,表扬农场的全体职工超额完成国家交给的两万公顷开荒任务。

另一次是秋收动员大会。

这次大会上红缨终于又见到了董兰兰徐美。

红缨知道这些优秀的拖拉机手们,在开荒任务初步完成之后就出去进行了培训,主要是给其他地方的拖拉机手们传授经验。

而剩下没有离开的拖拉机手们也没闲着,没有耕种任务,他们就继续开荒。农场基建需要运送东西的时候,他们也是开着拖拉机过来帮忙。

散会之后,大家聚在一起说了半天的话。

董兰兰徐美拉着红缨,不敢相信她们就离开俩月的功夫,红缨就把自己嫁了。

不过俩人都特地给红缨带了礼物,董兰兰给红缨带了一根红绸发带,发带颜色鲜红,萱萱软软,看着很喜庆;徐美则是给红缨带了块丝绸的手帕,手帕是白色的,上边绣着红色的樱花。

“原本是给你带的礼物,这回成了结婚礼物了!”

董兰兰笑着说。

红缨跟俩人道谢,然后一翻兜,给她俩一人一包喜糖。

都是二十来岁的小姑娘,看到糖果没几个不喜欢的,俩人乐呵呵收下。

只可惜她们两个作为拖拉机手,这次也是麦收的主力。

经过分场研究,已经决定8月1号正式开始麦收,拖拉机手们要驾驶“康拜因”,第一次尝试机械化收割。

她们之后还要去跟所有拖拉机手一起参加会议,所以说了一阵话,三人就只能分开,约着秋收以后没什么事儿了再聚。

红缨她们的试验站试验田今年没赶上种麦子,她们主要是等麦收后的秋收就好了。

8月1日,全农场十二个农业生产队,十个电气化以及普通晒麦场都已经准备完毕。

近百台收割机以及三千名工人也准备就绪。兴盛农场第一次麦收正式开始。

55年兴盛农场小麦种植面积一共约是31.9亩,这一年总体来说算是风调雨顺,收麦子前红缨还去田里看过。

这年麦子长得极好,植株很高,沉甸甸的麦穗几乎碰到她的肩膀。

农场的地块平均下来都是80——100亩一块,一眼望去,金黄色的一片。

若是按照传统人工收割的法子的话,这么多的麦子真的不知道要收到什么时候去。

但如今有机械,只需要麦收前,人工先进麦地里,打出一条道来,联合收割机就可以开进去收麦子了。

农场总部的粮厂晒场都已经弄好了,麦子割完直接脱粒,然后卡车一辆辆的再机器下边接着,装满车斗就运去晒麦场。

不知道比过去的人工作业省了多少功夫!

这期间天气也很给面子。

麦收期间只有个别地区下了几次小雨,但是因为提前做过规划,不论是康拜因还是人员调配都还算合理,到8月25号,麦收正式结束。

麦收后统计,兴盛农场建场第一年,当年开荒,当年播种,最高单产141斤,共计收获小麦477.7万斤!

接下来,是秋收!

农场种植的玉米,黄豆,高粱,谷子以及其他作物等都陆续成熟。

农场第一年播种的所有作物共计亩,小麦的丰收让大家充满了信心,接下来的秋收所有人也都充满了希望。

试验站的菜园子陆陆续续有蔬菜成熟,虽然她们几个人的厨艺都不算出色,调料也不够丰富,但是每天都是现摘的新鲜蔬菜,大家干活虽然辛苦,但日子还算有滋有味。

试验站的试验田成熟的时候,是董兰兰开着收割机来帮着收的,她们种的面积小,但是都是精心看护的,所以红缨特地找了熟识的人来帮忙,生怕影响最后的统计数据。

等红缨等人的试验田收割完成,农场的整个秋收也就算结束了。

时间也进入了十月。

农场这一年种植玉米968亩,谷子654亩,高粱48亩,这些都算是粮食作物;

大豆亩,土豆1605亩,还有饲料1908亩。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工业原料作物以及其他。

到秋收完成后,统计出的结果十分的振奋人心:

这一年,农场粮豆总产量722万2千斤,已经可以确定兴盛农场建成第一年绝对是盈利的,且秋季的丰收为来年的生产留下了种子,也解决了职工的口粮,更是摸索到了先进的耕作收割方法跟管理经验。

收获不可谓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