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薛家入府贾联宗(1/1)
王子腾淡然道:“我王家忠于太上皇,无人不知。今上一直看不上王家,不打压就不错了。
如今王都尉升官发财,想来贾雨村不知道在今上面前帮你说了多少好话啊,真是难为他了!”
王义连连摆手:“不不不,堂叔,绝非如此,想来一定是太上皇他老人家授意的,今上不得已而为之……”
王子腾挑了挑眉毛:“哦?这么说来,你这趟差使一定办得有十分出彩的地方,让太上皇格外满意了?
你自己想想,随便说一点出来,只要你能说得出来,我就敢信!”
王义顿时语塞,他当然知道自己这一趟差使不但不出彩,而且十分窝囊,太上皇不可能满意。
“那,会不会是太上皇他老人家看在堂叔的面子上,觉得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呢?”
王义自以为这次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且无形中还吹捧了一下王子腾,可谓一箭双雕,聪明如我。
可惜王子腾早就对这种低级马屁免疫了:“不可能。若是这样,戴权早就提前告诉我了!
这说明太上皇也不知道其中原委!你在宫中许久时间,难道不知道今上为何要赏赐你吗?”
王义顿时惊出一身冷汗来:“不不不,堂叔,我只是被叫进宫里的一个小屋儿里,片刻之后便被带出来了啊。”
王子腾怀疑地看着王义:“那银子呢?你别说你也没拿到银子?”
王义叫屈道:“哪有银子啊,我是真的没拿到一文钱啊!莫非是送到京营里去了?”
王子腾摇头道:“万岁的中旨到了京营里,并没用圣旨,自然不可能捧着银子。也不是夏守忠去宣的。
只去了个小太监,很低调地对你进行了表彰,旨意里说,在宫里已经赏过你了。”
王义大惊失色:“我冤枉啊,我真的是一文钱没拿到啊,他们是在骗人啊!”
接着也顾不得别的了,把贾雨村如何骗他有天大的秘密要告诉他,让他跟着去皇宫的事完整说了一遍。
“堂叔啊,我是一心想要刺探贾雨村所说的天大的秘密,才会上了他的当啊,请堂叔明查啊!”
王子腾看了王义两眼,深沉地说道:“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贾雨村干得出来这种事儿!
不过万岁肯和贾雨村一起骗人,只为了对付你这么个小人物,倒是少见得很。”
王义见王子腾明显是不全信,记得恨不得抛开肚子,让王子腾看看自己的心,却苦于没有六爷的勇气。
王子腾见他急得面红耳赤,便摆摆手,和颜悦色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何必如此,咱们才是一家人,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来,这等小小的离间计,我岂会中计?
你回京营去吧,既然受伤了,也可请上几天假,不在营里住。
子胜,让管家给侄子拿一百两银子,就是那句话,这一趟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
王义转忧为喜,乐颠颠地跟着管家拿银子去了。王子胜看了王子腾一眼,声音低沉。
“大哥,这件事儿,你怎么看?王义真的毫无保留?他出身不高,平日对钱看得很重的。”
王子腾淡淡的说道:“十有八九是贾雨村故意耍他,想顺便施个离间计。
实话说这计策本身并不高明,只是对他来说,不过举手之劳,对我们,却是有些难受。
心腹之人,才能变成心腹之患。有些事是赌不得的。以后先只让王义做些小事吧,机密大事另外安排!”
三日后,薛家全员到京,荣国府自然派人到码头盛情相迎。
因为单大良还在贾雨村的贾府监督施工队的工程扫尾,王夫人名正言顺地让周瑞办理迎接的事儿。
周瑞平时负责收租子,虽然有油水,但没有管家的名头,权势上始终弱了三分。
今日暂代了单大良的差使,才真正体会到管家的威势。令牌在手,调兵遣将,号令下人,莫敢不从。
周瑞家的作为王夫人的陪嫁丫鬟,早年间在府里和薛姨妈就相熟的,陪着薛姨妈和薛宝钗,一路奉承,最好不过。
而周瑞陪着薛蟠一起骑马,一路指点薛蟠京城的青楼勾栏,投其所好。
不料薛蟠摆摆手:“老周,京城的青楼再好,能有金陵城的好?勾栏就更不要提了,不上档次!”
周瑞陪笑道:“南方北地,燕瘦环肥,各有千秋嘛!蟠哥儿不去这些地方,又去何处玩耍呢?”
薛蟠笑道:“听说京城戏班众多,凡戏子群居之地,必有绝色男女,正是好去处。
而且京城乃天下读书人荟萃之地,读书人中也多有喜好此道的,想来比金陵城中更有味道些。”
周瑞心说能有什么味道,走后门而还不都是一个味儿?嘴上却不敢顶撞,只是点头称是。
薛家一行进入贾府,薛蟠在前院拜见了贾政、贾赦,贾珍和贾琏也被叫来彼此见了面。
女眷则进入后院相见。王夫人和薛姨妈一见面就抱在一起落泪,彼此倾诉年轻时的往事。
贾母则看着薛宝钗连连点头称赞:“总听你姨妈在我面前夸你,今日见了,果然是个好孩子。
我这些孙女儿里,大概也就入了宫的大孙女能和你相比,其他的,哪有这么沉稳从容的。”
贾宝玉在旁边看着薛宝钗,面如银盘,眼如水杏,脖颈白嫩如玉,眼神顾盼生辉,心里一阵发热。
这种感觉,贾宝玉看见漂亮女孩儿都会有,但唯独看见林黛玉和薛宝钗时最明显。
那感觉就像一棵干渴的小草,看到了露水一样,恨不得一口噙到嘴里,细细品味。
在旁边伺候茶水的袭人,心里忍不住一动,偷偷看看旁边的林黛玉,却见林黛玉也在看着薛宝钗。
王夫人便劝薛姨妈住在荣国府里,薛姨妈假意推辞一番,此时贾政那边也让人传话过来了。
“姨太太已有了年纪,外甥年轻,不知庶务,在外住着恐又要生事。
咱们东南角上梨香院,那一所房十来间白空闲着,叫人请了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了甚好。”
薛姨妈听了此话,知道王夫人已经提前和贾母、贾政都沟通好了的,这才答应住下来。
薛宝钗的眉头却微微皱了一下,觉得贾政的话里有话,虽是热情留住,却另有深意。
薛姨妈老了,薛蟠年轻不懂事儿,在外住着肯定会惹是生非的。
我家正好有空房子,你们就住在这里,少惹是生非,对大家都甚好!
这话的语气,不像是贾政说的,薛宝钗忽然问道:“前院中,今日可是有客吗?”
贾母深深地看了薛宝钗一眼:“今日你姨夫的好友,巡城御史贾雨村来看望他,也不知此时走了没有。”
薛姨妈一愣,看向王夫人,王夫人也没想到,看向贾母。
贾母微笑道:“姨太太,你家蟠哥儿和贾雨村在金陵的事儿,这几天已经传到京城了。
你姐夫把贾雨村请来,也是想当面帮潘哥儿转圜一二,冤家宜解不宜结嘛。”
薛姨妈点点头,倒是松了口气:“这是亲戚们的好意,只是怕我那孽障不知好歹,反而冲撞了,加深误会。”
贾母笑道:“放心吧,贾雨村是个明事理的,又是你姐夫的好友,不会和蟠哥儿一般见识的。”
王夫人默然不语,心里却暗暗希望,薛蟠别那么懂事儿,最好能像薛姨妈说的那样,不知好歹一些。
薛蟠此时确实在强压着火,看着贾雨村大辣辣的坐在大堂中间,一脸不屑地看着自己。
“既然存周兄开口了,此事又确实是个误会,我自然不会再和小辈一般见识。”
贾政给薛蟠使了个眼色,示意他要有所表现。薛蟠虽然混,但此时人在屋檐下,气焰也没那么嚣张。
只得不情不愿地拱手施礼:“贾大人大人大量,薛蟠年少无知,在此给大人赔礼了!”
贾雨村笑道:“薛公子,我这个人很简单的,只要你不惹我,我就不会对付你,尽管放心。”
贾政松了口气。他对薛家的感觉要比对王家好,大概是因为薛家门第较低,一直是被照顾的对象。
而且亲戚之间,越远矛盾越少,所以人们才说“远亲近邻”关系好,就是这个道理。
贾赦一脸平淡,对贾雨村不冷不热,对薛蟠也淡淡泊泊,而且好像晚上没睡好,满脸倦容。
倒是贾珍,上下打量着贾雨村,心中颇有不屑之意,觉得贾政未免太过抬举此人了。
他身为贾氏族长,又是宁国府爵位的继承人,在宁国府里,就是关上门的皇帝,无人敢违逆。
老爹贾敬有官不做,跑到城外道观修仙练道;贾政贾赦虽为长辈,顾及他族长的面子,也不干涉他。
平日里结交的勋贵之家,也都因为贾家权势对他礼让三分,因此养成他无法无天的性子。
贾雨村和王家作对,本来贾珍也没什么感觉,可如今到贾府来抖威风,贾珍就觉得很不舒服了。
“听贾大人的意思,只要惹到了贾大人的,贾大人就不会放过了?果然是霸气十足啊。”
贾政眉头一皱,看着自己这个身份特殊的侄儿,不知他为何忽然对贾雨村发难。
贾雨村看了贾珍一眼:“我说的是只要他不惹我,我就不会对付他,是因为给存周兄面子。
别的人,即使不惹我,我也未必就不会对付他。就像我走在路上,也会顺便踩死个臭虫一样。”
贾珍一愣,他没想到贾雨村竟然嚣张跋扈到这个程度,竟然比自己还要嚣张?
“贾大人是身负仙缘之人,名声是很要紧的。这番话若是传出去,只怕对大人不利吧?”
薛蟠眼睛一亮,对呀,贾珍提醒了自己,贾雨村如此嚣张跋扈,自己能不能传出去,败坏他的名声呢?
贾雨村笑道:“路见不平,惩奸除恶,正是我的忠君之道,也正是巡城御史的职责所在。
天下恶人,如果不惹我我就不管了,那我还当的什么官,从的什么龙,岂不是辜负仙缘?
所以好人见我这般嚣张,不但不怕,还该心存庆幸才是。坏人见我这么嚣张,自然心惊胆战,不敢为恶。
钟馗捉鬼,靠的就是嚣张跋扈,手段凶恶,难道是靠与人为善,就能得到他的好名声吗?”
贾雨村说话时,眼中射出两道寒光,和他对视的贾珍竟然打了个冷战,一时不敢开口了。
贾雨村心里很满意,本来今天我就想收拾你的,你竟然还自己送上门儿来了!
你是贾家的族长,虽然辈分小,但是权力大。我就是要让你怕我,如此一来你打死也不会让我联宗。
正在此时,大门外忽然传来夏守忠的声音:“宁国府贾珍,荣国府贾政,出来接旨!”
贾珍一愣,贾家倒是偶尔有圣旨来,但那是因为贾政在工部当官,元春又在宫里的缘故。
宁国府自从贾敬出家修道,自己继承了三等将军的爵位以来,就没再来过圣旨了!
如今无缘无故地来了圣旨,想想自己平日所为,并无任何值得表彰之处,那肯定就是惩罚了。
自古圣旨一下,要么升天,要么入地,自己既然没干啥出彩的事儿,那估计就是什么地方犯了事儿了!
贾珍面如土色,连滚带爬地跑到大门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竟然都忘了诸多礼节。
贾政虽也惊慌,但他毕竟在朝为官,见多了世面。再加上圣旨不是给自己的,反而更加沉稳。
当下一面派人飞快去通知贾母,一面命人摆上香案,打开中门,带着贾赦等人出来接旨。
夏守忠看着跪在地上的贾珍,手持圣旨,却迟迟不肯展开。
一直到贾母等人都出来了,跪伏在地,才面无表情地展开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近日太上皇偶思及荣宁二公功绩,翻看贾家族谱,恰逢贾雨村奉旨回京。
贾雨村蒙今上恩赐举家团圆,特献家谱,以表忠诚。太上皇考据所得,贾雨村与荣宁二府乃同为一族。
当年衣冠南渡,自北向南,不知几百年矣。如今有幸重逢,乃大康太平盛世所致,朕心甚慰。
故请太上皇之意,赐贾雨村以文字辈与荣宁二府贾家联宗,自此当同心协力,尽忠尽孝。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