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捷报入京,龙颜大悦(2/1)

京城,紫禁城,皇极殿。

清晨的朝会,气氛庄严肃穆,却又暗流涌动。

兵部尚书李嵩,今日一扫连日来的阴霾,身着一品麒麟补服,昂首挺胸地站立在百官前列。他手持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奏折,眼神睥睨,嘴角挂着一丝稳操胜券的冷笑。

他已经收到了心腹从边关传回的“捷报”——沈素心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丫头,被困死在了阎王坡,粮草尽毁,人也半死不活。

现在,就是他收网的时候了。

他要趁此机会,将所有罪责都推到沈素心头上,不仅要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更要将这个胆敢挑衅自己的女人,以及她背后的汪家、扬州商盟,彻底打入万劫不复的地狱!

“启奏陛下!”李嵩出列,声音洪亮,充满了“正义”的悲愤,“臣有本奏!弹劾护国夫人沈素心,假公济私,干预军政,致使军心大乱,粮草尽毁,实乃我朝之巨蠹,恳请陛下将其革职查办,明正典刑!”

他话音刚落,朝堂上一片哗然。

与李嵩交好的官员纷纷出列附议,一时间,弹劾沈素心的声音,响彻整个皇极殿。

龙椅之上,万历皇帝身着龙袍,面无表情地看着下方这场闹剧,眼神深邃,让人看不出喜怒。

然而,就在李嵩以为大局已定之时,殿外,一名小太监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手中高举着一卷用黄绫包裹的文书,声音尖利地嘶喊着:

“报——!!”

“北境八百里加急!边关大营捷报入京!”

捷报?

李嵩的心,猛地“咯噔”了一下,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瞬间笼罩了他。

怎么会是捷报?不应该是求援的急报吗?

满朝文武,也都愣住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份从天而降的“捷报”上。

“呈上来。”龙椅上,皇帝终于开口了,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小太监立刻将两份文书,一份是李嵩的弹劾奏折,一份是边关的捷报,一同呈了上去。

皇帝先是拿起了李嵩的奏折,飞快地扫了一眼,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随即,他放下了那份奏折,缓缓展开了边关副将陈骁亲笔所写的捷报。

他看得不快,但随着他目光的移动,他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渐渐地,露出了一丝惊讶,接着是赞许,最后,竟是龙颜大悦!

“好!好啊!”皇帝忽然大笑起来,将手中的捷报重重地拍在龙案之上,“真是好一个沈素心!好一个护国夫人!”

这一下,满朝文武,彻底懵了。

李嵩的脸,更是瞬间失去了血色,变得惨白如纸。

他……他听到了什么?

陛下,在夸那个妖女?

“诸位爱卿,都来听听!”皇帝心情极好,竟让身边的太监,当众宣读那份捷报。

太监清了清嗓子,用尖细却清晰的声音念道:

“……护国夫人沈素心,不畏艰险,亲率船队,提前半日,将一万石崭新军粮,悉数送抵大营!解我三军断炊之危……”

“……其人更以雷霆手段,揭发原主将张正虎贪墨军饷、意图构陷忠良之罪,稳控军心,三军将士,无不感念其恩……”

“……尤为可贵者,沈夫人所创之‘三栏账法’,清晰明了,一目了然。军中积弊,一扫而空!臣恳请陛下,将此等良法,推行全军,则国库可安,军心可定矣!”

捷报读完,皇极殿内,雅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这惊人的反转给震住了。

这哪里是弹劾奏折里那个“祸国殃民”的妖女?这分明是智勇双全、功在社稷的女中诸葛啊!

李嵩更是如遭雷击,浑身冰冷,摇摇欲坠。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那天衣无缝的计划,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皇帝的目光,如同两把利剑,落在了他的身上。

“李爱卿,”皇帝拿起那本弹劾奏折,轻飘飘地晃了晃,语气中带着一丝戏谑的冰冷,“你刚才说,沈素心‘军心大乱,粮草尽毁’?”

“你再看看这个,”皇帝又让人呈上了兵部最近一个月的军需账册,直接扔到了李嵩的脚下,“这是你兵部的账,涂涂改改,颠三倒四,朕的户部尚书说,这账册,连他府上三岁的孩童都比你们算得清楚!”

“一个,是账目清晰,提前半日送达万石新米。另一个,是账目混乱,让朕的将士连饭都吃不饱!”

“李嵩,你现在告诉朕,到底谁,才是我朝的‘巨蠹’?!”

“轰!”

李嵩的脑袋,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他双腿一软,“扑通”一声,便跪倒在地,浑身抖如筛糠,冷汗浸湿了朝服。

“臣……臣有罪!臣用人不明,请陛下降罪!”他除了磕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看着他那副狼狈不堪的样子,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厌恶。他甚至懒得再多看他一眼。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太子朱常洛,缓缓出列了。

他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启禀父皇,”太子躬身行礼,态度恭敬,却又不卑不亢,“儿臣以为,李尚书固然有失察之罪,但眼下当务之急,并非追责,而是该如何解决我朝军需供给之积弊。”

他没有落井下石,反而是在为李嵩“求情”,这番姿态,立刻赢得了不少朝臣的好感。

“哦?我儿有何高见?”皇帝饶有兴致地问道。

“儿臣不敢言高见。”太子从袖中,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奏疏,双手呈上,“只是,护国夫人沈素心在离京之前,曾托儿臣,将此《军需供给革新疏》转呈父皇。她说,此法,或可为我大明,节省百万军费,打造一支,再也不必为钱粮发愁的强军!”

又是沈素心!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那份奏疏上。

皇帝接过奏疏,展开细看。

这一看,他便再也挪不开眼睛了。

“以商养战?”

“军商合一,打造北境黄金商路?”

“利润反哺军费,建立自给自足之军需体系?”

奏疏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像一颗颗炸雷,在他心中轰然炸响!

这份奏疏,大胆!疯狂!却又……精妙得令人拍案叫绝!

它提出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解决粮草问题的办法了,而是一个足以改变整个大明财政和军事格局的,宏伟蓝图!

如果……如果此法真能成功,那困扰了大明数十年的边防空虚、国库亏空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妙!实在是妙啊!”皇帝忍不住击节赞叹,他看向太子的眼神,也多了几分前所未有的欣赏,“此疏,构思之巧妙,格局之宏大,远超朕之六部九卿!”

太子心中一喜,但面上依旧平静:“儿臣不敢居功,此皆沈大人一人之功劳。”

“沈素心……”皇帝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眼中光芒闪烁。

他沉默了许久,久到让整个大殿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最后,他缓缓开口,下达了今日的最后一道谕旨。

“传朕旨意,兵部尚书李嵩,玩忽职守,用人不明,罚俸一年,闭门思过!”

“至于沈素心……此女有大功于社稷,当赏!具体如何封赏,容朕,再想想……”

朝会,散了。

李嵩被人搀扶着,失魂落魄地走出了皇极殿,他知道,自己虽然保住了官位,但经此一役,圣心已失,他的政治生涯,已经走到了尽头。

而太子,则在一众官员敬畏的目光中,昂首挺胸,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手握权柄的滋味。

是夜,乾清宫,书房。

万历皇帝屏退了所有下人,只留下太子一人。

他没有说话,只是将那份沈素心的《军需供给革新疏》,又看了一遍,仿佛要将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刻进脑子里。

许久,他才抬起头,看向自己的儿子,问出了一个让太子心头一震的问题。

“此女,”皇帝的语气,听不出喜怒,“真乃一介商贾之女?”

这不仅仅是在问她的出身。

更是在问,她的能力,她的野心,她的背后,是否还站着什么人?

一个人的能力,真的可以,强大到如此地步吗?

太子心中一凛,他知道,这个问题,他必须答好。因为父皇的答案,将决定沈素心未来的命运,是成为国之利刃,还是,成为帝王猜忌之下,那被折断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