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游白水洞(1/1)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我们行至雄溪,找到客栈放下行李,即到饭店吃午餐。

在吃盘子粉时,我看见船夫、凌轩和萧遥剑三人在商量着什么,然后凌轩小跑着去找三叔,我远远的看见三叔在点头,估计凌轩的申请获批准了。

果然,萧遥剑走回我身边时,告诉我,等一会,船夫带我们去白水洞瀑布。

我一听就来了精神!

白水洞瀑布早有听闻,但一直未有缘得见。

吃完饭立即出发!

船夫带着凌家的兄弟们共56人,连同萧遥剑、陈婉和我,总共60人的浩浩荡荡大队伍,出城向东沿驿道而行。

走了约五里路,看见一个侗寨在水田尽头的半山上。

船夫指着那个侗寨说:这边走!

我们走过田野,来到山脚下,有石板的台阶向上延伸,我们拾级而上。

进入侗寨,看到一条小路伸入竹林深处,我们沿着这条路,走向着林深之处。

竹林中的小路,引领我们翻山越岭;偶见小溪在路旁流过,流水清澈。

如此走了十里路,先是看见前方山崖林立,到了近前,竟然发现是很大的向阳河谷,我们都不由得纷纷停下脚步,欣赏这难得一见的美景。

船夫手指向河谷,对我们说:看!那边有两条小河,从山上流下来,流过这片河谷,穿过山崖后,与崖南边的?阳河汇合。

只见河谷对面的山崖,高耸入云,如斧劈刀削。

船夫说:你们看这山崖象什么?

我们还都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形状的山崖。

有人回答船夫的话说:象城墙!

船夫笑哈哈地说:这山崖远望过去,像科举殿试放的黄榜一样,高悬青天,人们称它为“榜山对峙”,所以这山崖叫“挂榜崖”,许多人参加科举考试前,都绕道来到这里,临江观榜,祈求高中。

听船夫一说,果真像!

船夫指着与挂榜崖隔溪相望的两座崖说,那座叫掌鼓,那座叫铜鼓。

我们向下行走,途经一条小河,河上东西横跨一单孔青石桥,桥长约20米,宽约四米,目测桥高约六米;桥西有一简易木凉亭,走上桥,桥面呈长方形,桥头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白水洞石拱桥”。

过了桥,行了半里路,看见一个小渡口,一只小船在候客。

我们六十个人,小船分次搭载我们。

船行河中,水清见底,凉风阵阵,吹走了刚才步行的烦热。

眺望左边半山之上,有许多村落,炊烟袅袅,犹如仙境。

船约行一里,就靠岸了。

我们上了岸后,小船折返回去搭载其他人过来。

人到齐后,我们沿着山路走了约半里路,听见了震耳的瀑布声,闪着白光的流水,从山路旁的溪中奔腾而过,我们看见都十分雀跃。

越近,瀑布声越大!

在山路的尽头,一拐弯,看见了在前方两山崖之间,高约30米、宽约20米的白练高悬,瀑声震耳、飞珠溅玉。

瀑布下有一池圆形潭水,水呈碧色,与瀑布的白,相映成趣。

船夫扯着嗓门对我们说:此潭水终年如此,雨亦不溢,旱亦不竭,堪称一绝!

这就是贵州玉屏安坪村的白水洞瀑布,是安坪旧有八景之一,称“白水垂帘”。

眼看瀑布如此壮观,我心想:此瀑秋冬尚且悬如白练,春夏还得了?

船夫对凌轩说:瀑布后边有一个很大的山洞,现在瀑布水算小,可以绕道从瀑布下钻进去。如果是春夏到来,瀑布的宽度很大,拦住洞口,就无法进入。去不去?

凌轩听了,跟其他兄弟商量了一会,我们决定进去一看。

绕着小水潭,踩着潭边的草木,我们小心翼翼地来到瀑布的下边,果然看见瀑布下方有一隐秘的小洞口。

我们跟着船夫鱼贯而入,洞内并非黑暗一片,还能看见脚下的路。

走了约十米,看见一个大洞厅,内有钟乳石结成各种各样形状的东西,如石田、石灶、石盏、石柱。

洞厅一侧,向上有一洞,隐约有光,我们循路而上,穿过一约十米的过道,忽然眼前一亮,我们竟然来到一天坑的底部!

天坑里都是些野花野草,没有高大的树木,外边已是秋冬,这里还停留在春夏,周围尽是高耸的山崖,估计雨季时,这里的水很高,所以长不了林木,只能长些两季的草本。

我们仅在洞口看着天坑,没有再往前走。

停留了好一会儿,我们原路返回瀑布外边。

我们都出来后,这瀑布太美了!我们都不舍得离开,就继续在瀑布附近停留。

萧遥剑忽然发现旁边一座山上有一个洞口,位于悬崖顶的下方,象一只猛兽,向外张着嘴。

萧遥剑拉着船夫,说要上去看看。

船夫一抬头,连忙摇头说:那是铜鼓洞,是当地人的祭坛,如果山外遇上干旱,巫师到此雩洞神,天就下雨了。

萧遥剑说:我又没有与巫师一起来,不会搞出风雨的。

船夫说不过他,就跟凌轩说,凌轩当然不想萧遥剑冒险,但在黄山时,也知道萧遥剑走山钻洞的本事。

凌轩看见萧遥剑如此好奇,就对船夫和萧遥剑说:小心点!

凌轩话音刚落,萧遥剑已小跑离开了,船夫赶紧追上前。

我们在这边,看着他们两人跑到旁边那座山下,不一会儿,看见两人从山脚往上爬,还真的让他们爬到洞口。

过了好一会,他们两人才从洞里出来。

两人回来后,我们都围上去,问他们,那个洞内有什么?

萧遥剑说:山没想象的难爬,洞深数丈,洞顶倒悬着两块钟乳石,石上雕刻有云纹;一块扁而修长,像一道门一样,这块石向里的面,敲之发出清脆的金属声,而敲面向洞口的那面,则发出沉闷的声音。另一块光秃且圆,形如大鼓,敲之咚咚作响,怪不得此洞称作铜鼓洞。

天色不早了,我们要赶回小城。

沿原路往回走,回到刚上上岸的地方,小船早早在等候着我们。

撑船的船夫听闻我们有人上了铜鼓洞,惊吓得目瞪口呆,他说:我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都不敢想过爬上铜鼓洞!听巫师讲,我们这边大山里藏着许多仙怪,万万要小心,不要触犯神灵!

萧遥剑听了,与我对望,没再发声。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