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常颜堂(1/1)
云曦一边说,一边不动声色地拉了拉还在激动状态的金无敌的衣袖。
宇文老爷虽有些遗憾,但见云曦态度坚决,也不好强留,只得亲自将他们送至偏殿门口。
云曦拉着还有些懵懂的金无敌快步走出宇文府。
陈瞎子和怀安两个家伙正蹲在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他们一见到云曦出来,马上迎了过去。
云曦没好气地白了他们一眼,但现在不是算账的时候。
她深吸一口气,换上乖巧的笑容,对金无敌介绍道:“二舅爷,刚才忘了介绍,这两位是我的结义大哥和二哥。这位是陈大哥,这位是怀安二哥。刚才……呃,是他们带我找来的。”
金无敌看着眼前一个看似盲眼的糟老头子,一个嬉皮笑脸的年轻人,再想想刚才身手不凡的孙外甥女,脑子有点转不过弯,“啊?大哥?二哥?小云,这……这辈分?”
陈瞎子和怀安立刻发挥戏剧演员本色,热情地迎上来。
陈瞎子摸索着抓住金无敌蒲扇般的大手,用力摇晃,“哎呀呀……原来是金老弟!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啊。云丫头跟我们提过您,果然英雄气概!”
怀安也笑嘻嘻地凑上来:“金大哥,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您这身板,啧啧,一看就是高手。”
金无敌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有点手足无措,只能憨憨地笑着回应。
云曦赶紧打断这混乱的认亲场面,“好了好了,二舅爷,大哥二哥,此地不宜久留。我们先找个客栈落脚,详细商议明日之事。我请客!”
金无敌闻言,有些担忧地小声问云曦,他怕刚认的穷亲戚负担不起。“小云,你有银元吗?住客栈可不便宜……”
云曦凑近他耳边,用极低的声音,神秘说道:“二舅爷放心,我……加入了灵仙宗。”
“灵……灵仙宗?!”金无敌如遭雷击,眼睛瞬间瞪得溜圆,下巴差点掉到地上。
天下第一宗门,传说中的修仙圣地!他看向云曦的眼神瞬间充满了无与伦比的震惊和敬畏,身体下意识地挺直,双手猛地抱拳,对着云曦就是一个无比恭敬的大礼弯腰。
“原……原来是仙宗道人,我金无敌有眼不识泰山。方才多有冒犯,请上使恕罪!”
这态度,比对他亲爹,还要恭敬万分。如果他还记得亲爹是谁。
云曦被他这夸张的反应弄得哭笑不得,赶紧扶住他,“好了好了,二舅爷快起来,什么道人的,我现在就是您孙外甥小云,咱们赶紧走吧。”
其实她有九成怀疑巨人体内有指骨,但常颜堂为何有如此多指骨,她很怀疑,她必须调查清楚,回收指骨。
翌日清晨,东山城在薄雾和市井喧嚣中苏醒。
五福客栈二楼右侧一扇雕花木窗吱呀一声被推开。
云曦探出身来,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早点香气和烟火气的晨风,慵懒地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曼妙的身姿在朝阳下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
“呼,有人味儿的地方,空气就是好!”她满足地喟叹一声。
自从离开诡异冰冷的灵仙宗,独自踏入这红尘俗世,云曦只觉得身心前所未有的舒畅,仿佛挣脱了无形的枷锁,每一个毛孔都在自由地呼吸。
这时,门外传来小心翼翼的敲门声,伴随着金无敌刻意压低却掩不住兴奋的粗犷嗓音。
“小云?你起来了吗?舅爷给你拿了热腾腾的肉包子,还有甜甜的桂花酿米酒,可香了!”
云曦莞尔一笑,转身打开房门。
门口的金无敌让她眼前一亮:这位昨日还胡子拉碴,威猛粗豪的二舅爷,今日竟把满脸的络腮胡刮得干干净净,露出刚毅的下颌线,整个人精神焕发,仿佛年轻了十岁不止,
从五十岁的沧桑猛汉变成了四十出头、英气勃勃的壮年侠士。
他手里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油纸包和一个竹筒,眼神亮晶晶的,满是期待。
“舅爷早。”云曦笑着将他迎进来,“您这……刮了胡子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金无敌嘿嘿笑着,把包子和米酒放在桌上,“快尝尝,刚出锅的,香得很。”
云曦也不客气,拿起一个白胖松软的肉包子咬了一口,肉汁鲜美,面皮暄软,她满足地眯起眼。
三个大肉包子下肚,浑身都暖洋洋的。
至于那竹筒里的桂花酿米酒,她只闻了闻那清甜馥郁的香气,便推开了。
今日要办正事,不宜饮酒。
金无敌就坐在一旁,慈爱地看着她吃,那眼神,仿佛要把过去缺失的亲情都补回来。
吃饱喝足,云曦擦擦嘴,正色道:“舅爷,走,我们去喊醒大哥和二哥,可不能让他们两个滑头找借口溜了。”
两人走到隔壁怀安的房间敲门。
门很快开了,怀安叼着一个油光发亮的大鸡腿站在门口,嘴角还沾着油渍,睡眼惺忪又带着满足。
“早啊……唔……”他含糊不清地打招呼。
云曦探头往他房里一看,空空如也。
“大哥呢?他去哪了?”她立刻追问。
怀安咽下嘴里的鸡肉,耸耸肩,一脸无奈,“师父天没亮就走了。他说近来心绪不宁,卦象不稳,强行参与我们接下来的事恐怕会适得其反,反而招祸。所以他老人家决定去老地方摆摊,替人算卦,既能镇心,也能赚点酒钱。就让我跟着你们了。”
他晃了晃手里的鸡腿,“喏,这就是师父留的盘缠买的。”
云曦蹙了蹙眉,陈瞎子这老狐狸,关键时刻又溜了。
但事已至此,她也无可奈何,只得道:“行吧,那你赶紧收拾收拾,我们去常颜堂。”
三人稍作整理,便直奔城西的常颜堂。
离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就发现今日的气氛格外不同。
常颜堂那气派的大门前方圆数十步,竟是人头攒动,喧闹非凡。
只见常颜堂大门前支起了长长的粥棚,热气腾腾。
一群穿着统一青衣的女子正有条不紊地施粥,分发白面馒头。
领粥的队伍排得老长,大多是些衣着褴褛的贫民和流民。
而在粥棚最前方,指挥若定的,是一位穿着墨蓝色劲装,身姿挺拔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