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约翰牛出手(1/1)

盟军司令部以惊人的效率完成了作战部署。尽管约翰牛方面一再强调派兵支援面临困难,却仍然为辎重部队配备了两个营的护卫兵力,并且推进速度极为迅速。

Stillwell将军难以认同约翰牛对战场形势的理解。他强硬要求将这两个护卫营立刻投入前线作战,并毫不退让地表示:“如果贵方不同意,我将下令华夏军队后撤,由贵部独自穿越被日寇一个联队封锁的运输线。”

约翰牛指挥官被这一席话呛得哑口无言,最终只能同意将护卫部队调往交战区域,并承诺提供空中火力支援及后续保障。

如今的联合军部队都编制已大为改观,不再是昔日编制混乱、员额虚浮的模样。其一个标准营下辖四个步兵连,配备36挺布伦轻机枪与16支斯登冲锋枪。

而此次担任护卫的两个营,还加强了一支直属部队,包括4门6磅反坦克炮和12挺维克斯重机枪。

这样一支装备齐全、火力充沛的部队,实际战力已相当于一个整编团。一旦投入正面战场,必将扭转战局。

然而,林译却向各部下达了一道明确的指令:除非盟军部队率先开火,否则不得主动投入战斗。他实在信不过这些约翰牛的部队,唯有他们真正全力以赴,其他人参战才有价值。

林译的命令很快得到了各部队的响应,特别是花旗教官团队,他们也坚持要求约翰牛护卫部队必须率先开火、投入战斗。

迫于压力,约翰牛最终将部队推进至鬼子联队阵地的正前方,并向各部发电,称将“凭借出其不意的进攻达成奇袭效果”。

林译读罢电文,脸部肌肉不自觉地抽动了一下。在敌人正面拉开阵势,这算什么“出其不意”?又谈何“奇袭”?

“这帮大爷打仗就跟上课似的,一步都不带岔的。”孟烦了在一旁低声说道,“甭听他们怎么说,就看他们怎么做。他们真要开炮压制,咱们就顺势压上去抄后路;他们要是光摆架势不响枪,咱就继续猫着。反正急的不是咱们。”

两人正说话间,约翰牛的炮火突然轰鸣,紧接着,空中传来飞机引擎的呼啸声。林译顿时明白了他们所谓的“出其不意”是什么意思。原来是依靠空中火力强行撕开缺口。

“各部听令:38师北侧抽出一个连,新军南侧调一个连,立即向中央阵地靠拢。协同约翰牛预备队发起正面进攻,我部担任预备队,随时准备突袭接应!”林译毫不迟疑,当即命通信兵将指令传达至各作战单位,开始投入战斗。

就在支援部队于吉大港一带艰苦作战之际,远征军司令部也正紧锣密鼓地筹划下一步行动,旨在抓住当前战机,予日寇以更沉重的打击。

目前战场态势显示,鬼子在缅西南地区发起进攻的有两个师团,并配属了战车联队、重炮联队及飞行大队等支援力量。

相比之下,缅东北留守部队规模有限,最多仅有两个师团。而远征军总兵力已达超过十万之众,且装备今非昔比,重型火力显着增强。

山城方面正根据司令部上报的作战建议进行研究探讨。与此同时,司令部内部对是否主动出击、寻机决战仍存分歧。然而,史迪威将军已明确敦促各部队积极协同、主动接敌,以扩大当前战果。

“机会难得,拉出来打一打吧。”罗司令压低声音劝道。

“我也偏向困死敌军一部,再围着这块硬骨头啃。”

“可谁来牵头?这仗打下来,伤亡怕是要填进去半个师。”辞公眉头紧锁,语气里满是犹豫。

虞老爷子指尖重重戳在地图一角,声音没半分拖泥带水:“我部请战,要打就打最狠的——让犬子去。胜了,是他戴罪立功;败了,便让他把这条命留在这儿,也算完成他报国的心愿。”

众人一愣,看向他时,才明白他的狠辣。果然为了保住地位不惜一切代价。辞公随即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向山城发电。

山城方面的意见很快分成两派。一派主张出兵配合攻势,却也坦言,即便投入兵力,大概率也难有实质突破。

另一派则认为任务核心更明确:只要死死掐断敌军两个师团的联系,集中力量猛打其中一部,得手后立刻撤离,便算达成目标。

“不能急。”案首的男子沉声道,目光落在作战地图的运输线路上,“先看前线能不能争取到支援。我们眼下最要紧的是保路,这条运输线就是命脉。现在贸然把主力砸进去,万一失手,整条战线都得崩,这后果谁也担不起。”

山城方面还在会议上斟酌之际,约翰牛见前线战局渐优,已果断将装甲部队投入战场,连机械化步兵也尽数压上!他们终于下定决心,要打一场漂亮的合围战。

其实从盟军的指令传过来时,林译心里就有了底:成了。这一局,他们注定赢定了。后续的一切,都会循着既定的剧本推进:鬼子增兵的部队会被拦在山坡下寸步难行,而盟军只需依托压倒性的火力,便能稳稳将其逼退。

四小时激战过后,鬼子联队主力被歼。不辣从树林深处找到了自杀的联队长,随手将缴获的物品一并交给林译。

“这是什么东西?”林译拿起其中一份地图,眉头越皱越紧。纸上标注的地点看着平平无奇,绝非什么关键战略要地,可偏偏被联队长贴身藏着,透着股说不出的诡异。他没再多想,小心将地图收进怀里。这谜底,得留到日后再慢慢揭开。

眼下,部队的任务很明确:一边肃清鬼子残部,确保盟军运输线万无一失;一边死死拦住鬼子的增援部队,把到手的战果再扩大些。

可战场之上,战机从来都是稍纵即逝,山城方面那片刻的犹豫,早已把最关键的机会白白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