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分散作战(1/1)
林译的想法很实用,透着国军中难得的清醒,这个命令显然经过了深谋远虑。他深知自己今非昔比,不再是那无根无基的浮萍。
远征军阵营里的赫赫战功、报纸电台的宣扬、盟军指挥官Stillwell将军的鼎力支持,都成了他坚实的根基。
军阀部队一旦打光,编制便会烟消云散;但他的部队即便被打残,盟军指挥部也会勒令国府为他补充兵力,武器也会源源不断地配给到位。这正是他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优势,因此他的生存之道也极为明确——以战养战。
他记得,国军最能打的将领之一、74军的王军长,其成功之道便是如此。王军长的部队虽历经苦战,战斗损失极为惨烈,但他每次补充新兵后,都会立刻投入战场锤炼,部队反而越打越强。
林译对此深以为然,他看得透彻:普通士兵未经战火淬炼,价值有限;唯有在生死边缘滚爬过的老兵,才是战斗力的核心支柱。
他更清醒地认识到,国军缺乏正规的征兵与训练体系,也没有先进的指导思想。这样的军队,要提升战力别无他法,唯有通过不断的实战,在血与火中积累老兵、凝聚士气、铸就必胜信念。
因此,林译决意采取这样的作战策略:主动分散部队,以小股兵力实施突袭,借此拖延时间,等待总部的统一调度。
这绝非鲁莽之举,而是林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他要在频繁的小规模实战熔炉中,快速淬炼营连级指挥官的才能,让他们在指挥实践中迅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骨干。
当年南天门一役虽惨烈异常,却已足见成效!战后,林译自己不就淬炼成了能独当一面的王牌团长吗?
那场硬仗虽付出血的代价,却也在血火熔炉中,锻造出一大批真正能战、敢战的基层军官与铁血士兵。
何况在日寇全面进攻的广阔战场上,一个师级单位所能发挥的作用,终究只限于战术层面。
林译或许能改变局部战况,但最终决定胜负的,仍是全局的得失。他们总结出的结论可能接近真相,却也仅仅是“可能”而已。
既然上层指挥部仍在运作,林译便没有理由擅自决断。将机动兵力部署在有限的作战区域内,一旦局势有变,他也能及时调动。独立旅遵照他的指令分散行动,舍弃了重炮团,仅携带日常作战的弹药开赴前线。
闫森布置完任务后,全团分为三路,分别赶赴曼德勒、腊戍、南坎担负警戒任务。张芷宁的部队主要负责南坎方向左翼的袭扰,赵峥仓的部队则在右翼策应。他们既非主攻,又皆是主攻——用林译的话说,就是放手让营连长们自由发挥。
此刻,南坎方向的战局,正沿着最令人忧虑的轨迹急速恶化,危如累卵,命悬一线。
日寇的突袭凶狠凌厉,其部队配置精良合理,更兼有伪“独立军”数千之众协同作战。这猝不及防的重击,瞬间将滇省守军推入了绝境深渊。
须知当时在正面战场上,鬼子一个标准中队的战力,就能直接向国军一个整编营发起猛攻;而一个加强中队,其锋芒之盛,甚至足以与非嫡系的团级单位硬撼!这种悬殊的战斗力对比,此刻在南坎战场上被再一次验证。
困守南坎的滇军部队,仅有三个兵力约一千八百人的团级单位。这些部队新近仓促整编,尚未经历实战的磨合与淬炼,战斗力远未成型。
如今,他们骤然陷入两个日寇精锐加强大队的凶狠包夹之中,辅以数千伪“独立军”的四面袭扰。
更令人窒息的是,日寇的空中战机轮番俯冲轰炸,地面阵地被鬼子炮兵轰炸,三个方向的敌军步步紧逼,编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
在这等狂暴的三面绞杀之下,滇军部队每坚守一寸土地,都需付出惨绝人寰的血肉代价。
他们孤立无援,在火海与硝烟中苦苦支撑,阵地摇摇欲坠,防线几近崩溃边缘,整个战局已到了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
张芷宁的队伍分散行军,率先抵达战区的五营长迅速掏出地图,眉头紧锁,试图就地部署作战方案。
一旁的要麻看得心急火燎,一个箭步冲上前,急得就差当场跪下了,扯着嗓子嚷道:“哎哟我的活祖宗唉!小鬼子就在山脚下窝起的嘛!这节骨眼上还瞅啥子地图哟?”
他手指狠狠往下一戳,“咱们这地势居高临下的,甩开膀子干就是噻!莫非您还怕咱的子弹长了眼睛,专打自家人不成哦?”
不辣已经把部下聚拢起来,就等着进攻了,这事急得他直跳脚:“洞房花烛夜你要换布鞋,那个要紧不晓得。”
他猛地收住差点脱口而出的“瓜”,硬生生转了个弯,“……长官!您就赶紧下令开火咯!”
五营长被两人呛得面皮发烫,连咳几声“嗯哼、嗯哼”掩饰尴尬,装模作样地端起望远镜扫了两眼,这才扯着嗓子下令:
“炮兵!火速准备,给老子轰开道!掩护部队进攻!都听清了,这是突袭!要快、要狠!得手立马撤!”
他最后一个“撤”字还在嘴边打转,*要麻和不辣早已像离弦的箭,带着各自手下嗷嗷叫着扑下了山坡。
后方的炮兵这时才手忙脚乱地架炮,根本来不及精细瞄准,几个老兵用“跳眼法”草草估了个距离,炮口就匆匆调整了个大概。
眼见两个连的人马已如两把尖刀,隐隐形成交叉合围之势,五营长猛地将手臂向下一劈!
“嗵!嗵!嗵!”数发急促的60毫米迫击炮弹率先划破空气,紧接着,八挺M1917重机枪的轰鸣猛然炸响,编织成一片灼热的弹幕,死死压向鬼子机枪阵地,为冲锋的士兵撕开一道火网。
“跟到老子!莫虚!手榴弹先给老子甩过去!”冲锋前最后一刻,要麻一把逮住旁边有些紧张的豆饼,口水沫子都要溅到他脸巴高头,“冲锋枪!扣一火松一火,瞄个铲铲!看到晃动的黄狗皮儿就搂火!”
“晓得了,要麻哥!”豆饼喉结滚动,重重一点头,紧跟着要麻猛地直起身子,像头被激怒的小牛犊,嘶吼着向前猛冲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