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鬼子的三板斧(1/1)
林译召集了四位营长,神情严肃地布置任务:“鬼子的第一轮攻击已经被我们击退,但第二轮肯定会先进行炮击,然后再发起进攻。他们的三板斧战术,这才刚刚开始。如果我们挡不住这一波,后面的战斗就无从提起。一营长,你和保安团的许营长密切配合,第二波攻势还是按照之前的打法,但要特别注意鬼子的毒气弹和炮击。我已经给一线战士配备了防毒面具,后续的战士可以从受伤或阵亡的战友身上取用。明白了吗?快去准备!”
一营长和许营长领命离开后,林译转向二营长,语气坚定的说道:“鬼子不会一直用添油战术。他们的第二招很可能是穿插进攻。我们后方有一片竹林,鬼子可能会绕过两处丘陵,从那里斜插到我军后方,试图打乱我们的防线。你必须守住那里,不惜一切代价,吃掉这股敌人!”
接着,林译看向三营长,果断下令:“三营长,你带部队去右后侧的山坡埋伏,随时准备掩护我军撤退,同时确保医务室和后勤人员的安全。援军很快就会到,鬼知道他们看到咱们人多做什么打算。而且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快去执行!”
布置完任务,林译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红锡包”,抽出一根烟点上。烟雾缭绕中,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有了一个国军团长的样子。这一切都源于无数次实战的锤炼和带兵的经验。事实证明,实践远比理论重要,纸上谈兵终究是浅薄的。
果不其然,援军很快赶到。然而,他们看到的却是一个个伤员被陆续抬下前线。远处炮声震天,机枪声此起彼伏,显然战斗异常激烈。
援军指挥官走进山洞里的作战指挥室,立正敬礼:“报告!我部奉命前来增援,请问林团长在哪里?目前战况如何?”
闫森掐灭手中的烟头,用脚碾了碾,语气沉重:“林团长正在前线指挥战斗,鬼子的第四波攻势已经开始了。我们团伤亡惨重,已经损失了四百多人。不过,鬼子也没讨到便宜,他们的一个中队被打残,现在这个中队也快撑不住了。你们来得正是时候,准备顶上去吧。战斗才打了四个小时,还只是个开始。敌人的轰炸还没开始呢。”
闫森的话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援军指挥官心中的侥幸。他们原本以为只是来支援,没想到形势如此严峻,很快就要轮到他们顶上前线了。
然而,实际情况是,一线阵地仍有上千名士兵坚守,两侧的重机枪阵地完好无损。尽管前沿阵地因溃兵的撤退而有所伤亡,但各部队的主力依然保存完好,且有七百多名士兵坚守阵地。二营正埋伏在侧翼,等待日军穿插部队的到来。三营则巧妙地隐蔽起来,保存实力。
不久,侧翼的防护措施便证明了其必要性。日军的一个中队果然采取了迂回战术,特意携带了重机枪分队。幸运的是,我军早有准备,伏击的第一波射击便击毙了十多名日军士兵。
然而,日军在树林中迅速展开阵型,凭借其出色的战斗素养,很快稳住了阵脚。他们以散兵线组成小组,采取一人掩护、一人冲锋的交替进攻方式。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中队已全部换装了96式轻机枪,其射速较之前的“歪把子”有了显着提升,已不逊色于捷克造和麦德森轻机枪。
作为老兵,要麻一眼就看出,再这么打下去,二营肯定要吃亏。他吼了一嗓子:“弟兄伙跟到我冲,不冲上去端掉机枪阵地,我们莫得好日子过!”
他身先士卒,第一个带队绕了过去。他虽不懂什么高深的战术理论,但他深谙战场生存之道。麻绳专挑细处断,子弹专找胆小鬼。战场上,越是胆大心细的人,越能活得长久。
要麻突袭鬼子的机枪阵地,确实有效地削弱了敌军的攻势。然而,在贴身白刃战中,部队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接近一比一的战损,使他的突击连折损了近一个排的兵力。
不过,这一行动让二营成功掌握了战场主动权。鬼子渐渐招架不住,最终选择了撤退,二营也因此守住了侧翼阵地。
与此同时,正面的日寇开始使用毒气弹和烟雾弹支援进攻。然而,经验丰富的战士们迅速戴上防毒面具,三发点射后便上了刺刀。机枪手们也毫不迟疑,按照规定的射界进行短点射,有效地压制了敌人的攻势。
日军被这种战术打得十分被动,支队长终于意识到,这支部队不仅战斗经验丰富,火力配置也相当合理,显然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无奈之下,他呼叫了空中支援。
然而,早有准备的林译早已在三处山头布置了观察员。观察员很快发现了日军的动向,立刻用旗语通知了部队。闫森看到信号后,立即命令炮兵不要吝惜炮弹,展开一轮极速射,随后迅速寻找掩体躲避。
林译见九二式步兵炮开始压制,马上命令司号员吹响冲锋号,指挥部队全体冲锋。重机枪阵地则按住扳机,采用连射压制敌人。待弹链子弹清空后,机枪手们迅速转移到指定位置躲避空袭。
于是,当陆航的飞机抵达阵地时,发现完全没有发挥的机会。国军与帝国军人纠缠在一起,其他阵地上也看不到机枪和大炮的踪影,只有空空荡荡的堑壕。飞机无奈之下,只好飞回去报告情况。
鬼子的三板斧已经抡完了,面对眼前的这个补充团,他们束手无策。除了硬拼,支队长再也拿不出新的战术手段,只能一波接一波地展开波浪式进攻。双方由此进入了消耗战阶段,硬碰硬的对决,胜负的关键在于谁的战斗意志更为坚韧。
战争不仅是武器的比拼,更是战士素质的较量,是战士们与指挥官意志的结合,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成败。武器固然重要,但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