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小醉(1/1)
交易顺利完成后,川军团伤兵营迅速恢复了往日的运作秩序。林译妥善处理好手头的事务后,便与要麻一同前往鲁村,去接陈小醉。时逢战乱,民用列车早已停运,林译心想,或许只能先将她带在身边,待到时机合适再做安排。
抵达鲁村后,林译意外发现,原来团长的夫人也在此地安顿。团长夫人一见林译,笑容瞬间绽放,但随即又收敛起来,静静地在一旁等待林译开口。
林译面露歉意地说道:“嫂夫人,我……团长他……”
团长婆娘轻轻地叹了口气,好像心里头早就明白了:“看到你一来,我心里头就有数了。为国捐躯,这是他当兵的命,这个结果还算可以。总比在自家窝里斗死了强。我自己会想办法回去的。家里头的事情早就安排好了,就是其他人咋办呢?抚恤金都发到位没有嘛?”
林译无奈地摇了摇头:“那些重伤不能动的,每人十块抚恤金,五块路费;牺牲的,每人二十。但还没有全部发完,有些人还不在名单上。我也感到很为难。”
团长婆娘硬气地说:“把名单跟钱拿给我,我回了屋头自会好好安排。要是钱不够,我自有办法。我男人的面子,我自个儿要给他撑起。”
说实话,这点法币现在的购买力,连去外面吃顿饭都勉强,竟然还是一条人命的价值。林译将清单递给了团长夫人,并告知她下午会将钱送来。接着,他询问起了陈小醉的情况。
“小醉噻?她哥儿也...”团长夫人惊讶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川军团现在几乎是十不存一了。”林译低着头,声音低沉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哀伤。
“你稍等一哈儿,我去喊她。”团长夫人与林译说了一句,便转身去寻找陈小醉了。
当林译一眼瞥见那位姑娘时,不禁愣住了,这不就是那个让孟烦了心心念念了小半辈子的小醉吗?他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向她开口解释今天来的目的。沉默片刻后,林译鼓起勇气,硬着头皮说道:
“部队即将启程,你哥哥希望你能先回老家暂避。他现在无法带着你同行,等战争结束后再说团聚之事。”
团长夫人也在旁边好生相劝,结果小醉硬是坚决地晃了晃脑袋:“我不回去,屋里头都没得人了,我回去爪子嘛?我就要跟我哥,你带我一路去找他噻。”
两人轮番劝说了许久,小醉却始终不为所动。林译心中暗自思量,这难道就是命运的安排吗?无奈之下,他只得将小醉带回伤兵营。与团长夫人道别后,他们一同返回了伤兵营。为了让小醉有所寄托,林译便安排她做一些洗纱布、洗衣服之类的杂活。这样既能让她自力更生,也不至于……
与此同时,那位与林译完成交易的男子正向一位中年男子细述事情的经过。中年男子闻言,起身负手踱步几步,沉声道:“下去吧,我知道了。”
随后,他拿起了电话:“喂,给我接通新编十三师。……嗯,你说得对,看来战争确实能让人迅速成长。不错,我打算把他送到22师去,先安排在补充团历练一番,考验考验他的能力。要是表现不俗,到时候再提拔他。嗯,好的。”
自此,林译被分配至补充团,担任副团长一职,负责整编工作。团长是黄埔军校第六期的谭耀林。在了解了部队的现状后,谭耀林索性当起了“甩手掌柜”,将一切事务都交由林译打理。
的确,他此刻天天待在部队里也无济于事。全团除了七百多名伤残士兵外,其余皆是轻伤员。他留在部队又能做什么呢?于是,他索性将所有事务都交给了林译处理。
林译深感棘手,伤员的问题倒还容易解决,只要上级补给的物资到位,只需半个月左右,这些伤兵就能重新恢复战斗力。然而,那些残兵却让他颇为头痛。
他们都是南昌会战后被击散的部队成员,来自四面八方,聚在一起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安排和管理。如果团长能指派营连长来管理,他或许还能轻松一些。但现在,这些人各自为政,把军营搞得一团糟。
多次尝试联系团长却无果后,林译决定亲自上手进行整编。全团共计一千八百余人,他将其编排为三个营,每个营五百四十人,下辖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
每个连一百二十人,由三个三十六人的步兵排和一个二十人的重机枪小队组成。步兵排除了包含三个十人的步兵班外,还配备了正副排长、通讯员以及一个三人的掷弹筒小组。全连还设有一个十五人的炊事班和一个七人的连部。
机枪连则由六个二十人的重机枪小队和一个三十人的弹药辎重队构成。营部则下辖一个警卫班和一个通讯班。
团部则更为完备,下辖一个一百二十人的警卫连,一个三十人的辎重队,一个通讯班以及一个骑马的传令班。就这样,整个团被井然有序地编排完成。
完成编排后,林译立即着手组织训练,训练内容基于林译原川军团二营的体系,但增设了针对飞机袭击的规避技巧以及对防御工事的构建与运用,特别加强了躲避炮击和空袭的训练项目。
对于训练表现出色的部队,林译毫不犹豫地给予即时奖励,以此激励士气;而对于消极怠工者,则实施严格的粮食配给制度,以示惩戒。面对队伍中的刺头行为,他坚决执行军法,绝不纵容,这一系列举措迅速而有效地改变了全团的风貌。不过半个月的时间,整个团队已焕然一新。
一个月后,当该团接受检阅时,其崭新的面貌令司令官大为赞赏,眼前一亮。这个补充团的表现迅速引起了多方关注,多个师长纷纷向上级反映,希望能够将这个训练有素、装备齐全且即刻可用的部队纳入麾下。
特别是在万家岭战役之后,各部补充兵员的缺口高达五万,哪个部队不渴望这样的新鲜血液?尤其是像这样人员齐整、战斗力强劲,拿来就能打仗的部队,更是成为各方争相争取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