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 吕宋建国(2/1)
春日的吕宋,海风带着湿润的热气,吹拂着马尼拉湾新建成的女王宫。
这座宫殿并非雕梁画栋的中原样式,而是采用了石基木构,结合了南洋通风敞亮的风格,更像一个坚固而实用的巨大议事厅兼住所。
此时的吕宋已经建国称王。
原本乔亦雪打算让宁明旭当这个国王,奈何他不愿意放弃大明身份,力推乔亦雪坐上女王座。
待得乔亦雪登基典礼过后,当即封宁明旭为吕宋镇国公、兵马大元帅、枢密使、御林军都督。
大殿之内,气氛却比外面的天气更热几分。
乔亦雪坐在上首,身上并未穿着繁复华丽的宫装朝服。
一袭用吕宋本地出产的优质蓝色细棉布裁成的长裙,质地挺括,色泽沉静。
衣裙的领口、袖缘及裙裾处,用捻紧的银丝线绣着连绵的缠枝莲纹,走动间或光线流转时,方会折射出内敛的微光。
乌发一丝不苟地绾成一个圆髻,固发的不再是寻常玉簪,而是一根点翠如意云头长簪,簪头嵌着一块触手生温的羊脂白玉,色泽莹润。
她手中拿着一卷厚厚的文书,眉头微蹙。
下首左边,是以宁明旭为首的武将班列。
其后依次是抚国公、枢密副使苏彻;
前军都督、定远侯吴象,副都督、敦信伯辛项;
后军都督、安南侯张嗣武,副都督、奋武伯石诚;
左军都督、扬威侯郝杰,副都督、毅勇伯张伯坚;
右军都督、骁勇侯石猛,副都督、果敢伯余九郎;
御林军副都督、忠勇侯邓秃子。
靖海公祖安、伏波侯余五郎领兵在外,并没有在朝堂列班。
另有蔡德、李瑞奇、陈木童、郑士表等将军皆甲胄在身。即便在这略显闷热的大殿里,众人也站得笔直,浑身散发着历经沙场的肃杀之气。
右边则是文官行列,略显单薄,却也初具规模。
以中书令、礼部尚书张嗣宗为首。
其下为参知政事、吏部尚书张嗣文;翰林院承旨、刑部尚书张嗣修;女王尚宫、户部尚书金招娣;兵部尚书王清律、工部尚书乔如松。
再往后则是礼部外交司丞乔如竹、吏部移民司丞方明舒、户部商业司丞范修等人。
原吕宋总督,现礼部海事司丞雷克尔也站在其中,他的西班牙面孔在一众华人中格外显眼。
乔亦雪的目光从文书上抬起,扫过殿内济济一堂的文武臣工。这些面孔,有的熟悉,有的新近才加入,如今都成了她治理这片新土的基石。
“勃泥七国的使者又来了?”乔亦雪放下文书,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
外交司丞乔如竹立刻出列,躬身行礼:“回禀王上,是的。他们愿意献上国土舆图,只求保留王室称号和部分田产,确保宗庙祭祀不绝。”
宁明旭接口道:“七国兵力羸弱,民心早已浮动。我军四面合围,其国内惶惶不可终日。如今请降,也在意料之中。”
“你们怎么看?”乔亦雪目光扫过下方众人。
武将们自然主张出兵攻灭各岛,取缔各国王室,彻底扫平南洋最后一点障碍。
文官这边却有些分歧。
雷克尔操着流利了许多的官话道:“王上,直接吞并最为干脆。但七国王室在当地经营百年,仍有影响力。若处理不当,恐生后患。
“不如效仿旧港梁家、爪哇郑家,许其自治,但需派官驻军,征收赋税,并令其子弟来马尼拉居住,实为质子。”
方明舒掌移民安置,对此更有体会:“王上,吕宋如今汉人虽已有数十万,但相对于这偌大的海外诸岛,仍是少数。”
“骤然吞并七国,恐难以消化。若允其保留部分体面,徐徐图之,或可更稳妥地收拢其民心和土地。”
金招娣也点头:“财政司刚算过一笔账,若是动武,虽能速胜,但军费消耗巨大。不战而屈人之兵,省下的银子可用于安置更多大明流民,兴建更多工坊。”
乔亦雪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她如今思考的早已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整个南洋的长治久安。
“如竹,”她开口道,“你去告诉那些使者。土地、百姓,必须全部归附,没有保留的余地。”
“吕宋不行分封之制。但他们的王室成员,只要真心归顺,可迁来马尼拉,赐予宅邸田庄,保其一生富贵。”
“若是有才干的,亦可量才录用,在朝中或地方为官。”
她顿了顿,声音微沉:“若是不愿,呵呵,吕宋的刀锋,还未曾生锈。”
乔如竹心领神会:“是,臣明白如何应对了。”
处理完外交大事,会议又转向内政。移民安置、粮食分配、港口建设、律法制定等等一桩桩一件件,繁杂却至关重要。
乔亦雪处理起来条理分明,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
几年的磨练,早已让她褪去了当初在白马镇时的些许青涩,变得更加沉稳干练,目光锐利。
她深知,在这远离大明的海外,所谓的王权,必须建立在能让所有人吃饱饭、穿暖衣、有田种、有盼头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之上。
会议持续了近两个时辰才散。
众臣行礼告退,大殿内只剩下乔亦雪和宁明旭,以及几名远远侍立的女卫。
宁明旭走上前,很自然地拿起乔亦雪桌案上已经微凉的茶水喝了一口,笑道:“你这恩威并施的手段,越发纯熟了。”
“勃泥七国这下,算是彻底收入囊中。这南洋万里海疆,如今真可谓尽属吕宋了。”
乔亦雪舒了口气,靠在椅背上,脸上露出一丝疲惫,但眼神明亮:“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如今摊子铺得这么大,人才却太少。”
“你看今日殿上,能真正独当一面的文臣,屈指可数。”
“慢慢来,”宁明旭走到她身后,力道适中地为她揉按着肩膀,“我们有的是时间。如竹历练得不错,方明舒、金招娣也都是能干之人。”
“再过几年,我们自己的书院培养出人才,局面就会好很多。”
他低头,看着妻子清瘦却坚毅的侧脸,心中满是敬佩与怜惜。
当初那个在江陵城开铺子、种高产粮的女子,如今已真正成长为执掌一方生杀大权的女王。
虽然她从不让人称她为女王,但在这吕宋,她的意志就是最高的律法。
“如意、如愿他们呢?”乔亦雪放松下来,闭着眼问道。
“被如冰带着去妇联下设的慈幼局玩了,如心也跟着去了,闹着要和哥哥们一起。”宁明旭语气温柔,“放心吧,有小百合带着女卫跟着,出不了差错。”
提到孩子,乔亦雪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三个孩子是他们忙碌生活中最温暖的慰藉。
“说起来,”宁明旭语气微转,“昨日收到琉球祖安送来的消息,说大明的海商私下传言,京城那位陛下,似乎对我们在海外坐大,有些不安了。”
乔亦雪睁开眼,冷哼一声:“他不安?他忙着清算张阁老的旧臣,忙着收拢权柄,哪有空真管海外这些他眼中的蛮夷之地。”
“不过是些眼红的海商或者失了势的官员在他耳边吹风罢了。只要我们不去触动大明的海疆,他暂时不会如何。”
她顿了顿,语气笃定:“何况,如今南洋钱粮大半在我手中,大明半数高官的家当都投在白马商盟。他们比我们更怕这里出事。”
宁明旭点头:“这倒是。只是提醒你一声,终究要未雨绸缪。”
“我知道。”乔亦雪握住他放在自己肩上的手,“水师不能松懈,战船要持续建造更新。火枪营的规模也要扩大。雷克尔带来的西班牙铸炮师,要好好用起来。”
“放心,这些我都盯着。”宁明旭反握住她的手,“有我在,这南洋就乱不了。”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尽在不言中。他们是夫妻,更是并肩作战的伙伴,共同支撑起这片崭新的基业。
几日后,勃泥七国使者再次求见,这一次,他们恭敬地献上了代表七国土地和主权的舆图及印玺,完全接受了乔亦雪的条件。
消息传出,吕宋全境欢腾。这意味着持续数年的南洋征伐,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庆功宴上,灯火通明。
乔亦雪和宁明旭并肩坐在主位,接受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节的朝贺。
张居易作为张家新任族长,也带着部分张家族人出席了宴会,看着眼前这番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若非当初乔亦雪出手相助,张家恐怕早已烟消云散。
宴至酣处,众将起哄,要让宁明旭舞剑助兴。
宁明旭也不推辞,拔剑出鞘,在大殿中央舞动起来。剑光霍霍,矫若游龙,带着沙场征伐的凌厉气势,引得众人阵阵喝彩。
一曲舞毕,宁明旭收剑而立,气息平稳。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乔亦雪,忽然朗声道:“今日南洋一统,万象更新。此皆赖王上贤明,将士用命!臣,愿永镇南洋,护王上基业,万世不移!”
他这番话,既是表态,更是对乔亦雪地位的公然确认。
众臣闻言,无论文武,纷纷离席跪倒在地,齐声高呼:“愿永镇南洋,护王上基业,万世不移!”
声浪震天,穿透大殿,回荡在马尼拉的夜空中。
乔亦雪站起身,看着下方跪伏的众人,看着身边英挺的丈夫,看着殿外辽阔的星空和更加辽阔的海洋。
她端起酒杯,声音清晰而坚定:“这南洋,是我们所有人的新家。今日之功,属于每一位在此洒下汗水、付出心血的人!”
“愿我吕宋,国泰民安!愿我子民,安居乐业!干杯!”
“干杯!”
欢呼声中,一个新的时代,在这片曾经陌生的土地上,正式拉开了序幕。
它的主宰,是一位来自大明江陵的女子,和她所选择的同道之人。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此刻,灯火之下,尽是信心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