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一片土地,两幅绘卷(1/1)
四月,本该是万物复苏,春耕农忙的时节。
但在倭国的大部分土地上,春天却迟迟没有到来。
备前国,田间地头一片萧瑟。大片大片的良田或是荒芜,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或是在不久前的战火中被焚烧得一片焦黑,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几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妇人,正领着一群同样瘦弱的孩子,在田间地头挖掘着什么。
她们的手指早已被粗粝的泥土磨破,可挖出来的不过是些草根、树皮。
一个看上去不过七八岁的男孩,将一块带着泥的树皮塞进嘴里,费力地咀嚼着,小脸皱成了一团。
“娘……苦……”
妇人看着儿子,浑浊的眼睛里流不出泪水,她只是麻木地拍了拍孩子的背。
“吃吧,吃了……就不饿了。”
不远处的官道上,一队盔甲残破的足轻押送着几辆吱呀作响的大车经过。车上装满了粮食,那是他们刚刚从附近村落里强征来的最后一批口粮。
田里的妇孺们看到那队士兵,立刻低下头,不敢再多看一眼。
她们的男人、父亲、兄长,早已被各自的大名强征入伍,或是死在了与其他大名争夺地盘的战场上,或是被派去抵抗明协军的进攻,最终化为一堆无人收敛的白骨。
德川纲吉死后,幕府分崩离析。那些曾经宣誓效忠的大名们,为了抢夺德川家留下的遗产,为了争夺那一丁点可怜的土地和人口,彻底杀红了眼。
整个倭国都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为了扩充军力,大名们疯狂地压榨着领地内的最后一丝潜力。
庄稼被践踏,粮食被抢走,壮丁被抓走,加上大明皇家海军的绝对封锁。
饥荒,如同瘟疫,在这些大名的领地内迅速蔓延。
然而,在江户城左近的关东平原,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里的田地被规划得整整齐齐,一道道新修的沟渠将田野分割成块。一头头健壮耕牛,正拖着铁犁,深耕着肥沃的土地。
不过耕牛得数量并不够,因此在耕牛的不远处,还有着一群特殊的“牛马”。
他们赤着上身,皮肤黝黑,身上套着简陋的挽具,正合力拉动着另一架铁犁,在监工的吆喝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挪动。
汗水顺着他们精瘦的脊背流下,在阳光下闪着油光,最终汇入脚下湿润的泥土中。
耕牛是耕牛,牛马是牛马。
这些被倭民解挑剩下的雄性小矮子们,在挖完战壕、填埋完尸体之后,终于是迎来了新的工作。
春耕!
这一次他们真不是被枪抵后背逼来的了。
自愿!完全是自愿!
一个名叫健太的男子,感觉自己的肩膀火辣辣的疼,挽具的麻绳深深勒进了肉里。他咬着牙,将全身的力气都灌注到双腿上,沉重地踏出一步。
“嘿……呼……嘿……呼……”
他身旁的同伴,一个名叫阿大的中年男人,喘着粗气,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声嘟囔着:“早知道……当初就该多吃点饭,长高一点……哪怕只高一寸,现在也能去码头上扛包了,听说那里的工钱,一天能买一合白米……”
健太没有理会他的抱怨,只是埋头拉犁。
自从江户保卫战将德川家打崩,牛马们在填埋处理完那堆积如山的尸体后,便又一次集体失了业。
城内的确有很多工作,招工的告示贴得到处都是。
码头需要搬运工,工厂需要操作工,连新开的商铺都需要伙计。
可这些工作,似乎都与他们无关。
或许是当初倭民解征兵时,那条最低身高要求带来的影响。
如今的江户城内,许多的工作都明晃晃地贴出了最低身高要求。
那些招工启事倒是没有像倭民解那样提出一米四五的苛刻限制,但即便是一米四的门槛,也将健太这样的一大票牛马,彻底打上了“废品”的标签,钉死在了社会的最底层。
加上城内女性地位的愈发高涨,又占据了一大片工作岗位。
这些被挑来拣去剩下的无价值牛马,活得是真的艰难。
如今,好不容易熬到了春耕,总算是又能混口饭吃了。
“都打起精神来!”
田埂上,一名倭民解的军官骑着马,居高临下地巡视着,手里的马鞭不时在空中甩出一个响亮的鞭花。
“天黑之前,必须把这片地翻完!谁敢偷懒,晚上的干饭就别想了,只配喝稀的!”
健太闻言,拉犁的力气更大了几分。
他不想喝稀的。
他想吃干饭,虽然只是杂粮米麦饭,但依旧能把肚子填得满满的。
那种感觉,他已经太久太久没有体验过了。
他抬起头,眯着眼看了一眼远处的江户城轮廓。那座城市,既是希望,也是绝望。那里有白花花的大米,有体面的工作,有穿着漂亮裙子的女人,可这一切都和他们这些“矮子”、“废品”没关系了。
……
这里是大明实际控制区。
自从彻底击溃幕府军后,虽然朱大皇帝不断在往倭国增派朝鲜军团,但这些新增部队既缺少火器装备,又严重缺乏训练,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实在是过于感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倭国各地大名打了一仗又一仗,赢是基本打赢了,但那伤亡数字连朱大皇帝都看得眼皮直跳。
好在,只是一群低层本可消耗性材料,死得多就死得多吧,问题不大。
不过朝鲜军团的拉跨,可不仅仅在于同倭国人的正面对拼上,防守问题同样是个大问题。
往往白天死了一大票人才夺下来村镇,等到晚上,倭国人一次夜袭便又能将朝鲜人杀得屁滚尿流。
所以江户保卫战胜利以来,新增的实际控制区域远算不得多。
朱大皇帝倒是不急了,朝鲜,倭国,人口都还挺多,先消耗一阵再说!
于是以江户与萨摩藩为核心,大明开始稳扎稳打地经营着自己的占领区。
免费发放改良的种子和农具,组织兴修水利,以工代赈,建立公立学堂和卫生所……
来自大明皇家商会的商品开始时充斥占领区,还有每个礼拜免费观影的一集大名风华!
尤其是当那些关于其他地区饥荒遍野、易子而食的恐怖传闻,顺着逃难者的脚步传到这里时,天堂与地狱的对比,太过鲜明。所有人都无比庆幸,自己在大明一方。
而那些无数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的其他地区倭国百姓,则拖家带口,朝着那传说中能吃饱饭的方向,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逃到大明的控制区去。
这股逃难潮,很快便引起了各地大名的恐慌。
百姓是他们的财产,是他们税收的来源,是他们军队的兵源。百姓跑光了,他们还拿什么去争霸,拿什么去抵抗大明?
于是,一道道严酷的法令被颁布下来。
“凡擅离乡土者,视为叛逆,一经抓获,立斩不赦!”
“相互检举者有赏!窝藏逃人者,全家连坐!”
官道上,关隘处,都设立了哨卡。一队队武士浪人被派了出去,四处巡弋,追捕那些胆敢逃离的“叛逆”。
一场围绕着“生存”的追逐与杀戮,在樱花尚未完全凋零的倭国大地上,血腥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