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代号“苍穹”(2/1)

曾子轩连忙赶回寝室,正好寝室没有其他人,他连忙找个椅子坐下,将心神沉浸入系统。仿佛是水木大学大礼堂的喧嚣声浪尚未完全平息,后台化妆间廉价脂粉和汗水混合的气味依旧浓烈。曾子轩胸膛还在微微起伏,指尖似乎还残留着麦克风的余温。那首《精忠报国》,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在他喉咙深处,也烫在台下无数双年轻或不再年轻的眼眸里——“马蹄南去人北望…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最后一句的嘶吼,榨干了他肺里所有的空气,也点燃了某种沉寂已久的、属于这个古老民族脊梁的东西。

“检测到宿主强烈共鸣并激发群体正向核心情感:家国情怀(精忠报国)。符合‘文明火种’传播者深层判定。奖励发放:第七代空天战略作战平台‘苍穹’(代号)全套技术资料(理论、设计、材料、工艺、系统集成)。”

信息洪流瞬间淹没了他。

那不是文字或图片,是直接烙印在思维层面的、近乎宇宙创生般恢弘的蓝图!一架无法用现有语言精准描述的飞行器在他意识中展开:它没有传统的驾驶舱凸起,光滑如镜的机体流线仿佛凝固的黑色闪电,双垂尾锐利如斩断时空的刀锋。更深处,一个微型化的、幽蓝脉动的磁约束聚变核心如同心脏,澎湃的能量无声奔涌;无形的量子传感网络覆盖全身,穿透物质与电磁迷雾;而统御这一切的,是一个冰冷、高效、超越人类反应极限的强人工智能核心——全域自主作战决策中枢!

庞大!精密!超越想象!

曾子轩猛地吸了一口气,对面墙上的镜子里映出他瞬间苍白的脸和骤然收缩的瞳孔。冷汗浸透了他的内衣。不是恐惧,是一种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冲向未知瀑布的战栗。七代机!1993年!龙国空军的主力还是歼-7、歼-8,连引进的苏-27都尚未完全消化!这蓝图,超越了时代近半个世纪!

他闭上眼,指尖用力掐进掌心,用疼痛强迫自己冷静。呼吸慢慢平复,镜中的眼神却淬炼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锐利和沉重。这不是游戏,不是科幻小说。这团足以点燃一个时代甚至可能焚毁自身的火种,必须立刻、安全地交到能守护它、并让它生根发芽的地方。

---

三天后,西山深处。

雪后的山路覆盖着厚厚的冰壳,军用吉普在武装护卫车的拱卫下,如同钢铁爬虫,艰难地碾过最后一道覆盖着伪装网的厚重混凝土大门。门后是深入山腹的隧道,灯光惨白,空气带着岩石和机油的冰冷气味。这是曾子轩第三次来到这里。第一次,他上交了那份划时代的精简指令集架构和芯片制程路线图,震动了整个微电子所;第二次,他带来的是数种性能超越时代二十年的新型复合材料分子式与合成工艺,让材料院的几位老院士彻夜未眠。

而这一次,他背着一个毫不起眼的帆布书包,书包里是一个同样不起眼的、贴着“水木大学计算机系元旦晚会纪念”标签的旧U盘。U盘里,却装着整个星球未来的天空权柄。

会议室的门无声滑开。暖气扑面而来,带着纸张、墨水和浓茶的气息。长桌两侧坐满了人,肩章上的将星和胸前的院士徽章在顶灯下沉默地闪烁,汇聚了龙国航空、材料、核物理、电子、计算机领域的顶尖大脑。他们的目光,如同实质的探针,瞬间聚焦在门口那个穿着朴素羽绒服、面容还带着些许学生气的年轻人身上。

“小曾同志,来了?”坐在主位的老人,代号“火炬”,声音温和却蕴含着千钧之力。他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镜片后的眼神深邃如渊。

“首长,各位老师。”曾子轩微微鞠躬,声音平静,将书包放在桌上。动作轻缓地拉开拉链,没有多余的话语,直接取出了那个小小的U盘。金属外壳在灯光下反射着微弱的冷光。

所有人的呼吸都下意识地一滞。前两次的经验告诉他们,这个年轻人拿出的东西,足以颠覆认知。

“这是您要的东西。”曾子轩将U盘轻轻推到桌子中央,像推出一颗沉甸甸的星辰,“第七代空天战略作战平台,‘苍穹’,全套技术资料。”他顿了顿,清晰地吐出每一个字,“能源核心,微型化磁约束聚变。作战模式,全域强人工智能自主决策。隐身,量子级全频谱覆盖。感知,量子纠缠态超视距成像锁定。速度,理论持续高超音速巡航上限…超过15马赫。”

死寂。

绝对的死寂。

一位头发几乎全白、负责航空动力的老院士,手中的保温杯盖“哐当”一声掉在厚厚的地毯上,滚了几圈。他浑然不觉,眼睛死死盯着那小小的U盘,嘴唇无声地翕动,仿佛在确认自己听到的不是幻觉。另一位材料学泰斗,下意识地扶了扶眼镜,手指微微颤抖。坐在后排的一位计算机专家,猛地摘下眼镜,用力揉着眉心,仿佛要驱散一个过于荒诞的梦境。将军们的脸上,震惊、狂喜、难以置信、沉重的压力感交织在一起,如同风暴在无声酝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小曾同志…”火炬首长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你…确定?”他问的不是真假,而是这信息背后所代表的、足以压垮现有科技树和工业体系的恐怖高度差。

“确定。”曾子轩迎着他的目光,眼神清澈而坚定,“系统传输的信息非常完整,包含理论推导、工程实现路径、关键材料配方、制造工艺节点、核心算法逻辑…甚至包括可能遇到的物理极限瓶颈及理论上的突破方向。”他深吸一口气,“它超越了我们现有的一切,从最底层的物理认知,到最顶层的系统集成。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他环视着那一张张或震惊、或茫然、或陷入巨大思考漩涡的脸庞,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递到每个人耳中:“这意味着,我们面前没有路。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构从基础物理研究到尖端材料制备,从能源革命到信息爆炸的整个工业文明地基!这意味着,我们将挑战人类认知和工程能力的绝对极限!”

他微微停顿,目光扫过桌面上那份他提前准备的、厚达数十页的《“苍穹”基础能力突破矩阵》纲要副本,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5纳米级材料加工”、“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稳定性”、“E级混合计算架构”、“脉冲爆震起爆控制”等令人头皮发麻的词汇。

“但蓝图就在这里!”曾子轩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他指向那个U盘,“方向有了!剩下的,就是用我们的血、汗、智慧和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时间,去搭建通往这苍穹之顶的‘天梯’!”他看向火炬首长,也看向在座每一位国之栋梁,“首长,各位老师,学生不才,愿以这微薄之躯,为这‘天梯’添一块砖,加一片瓦。所有资料在此,后续需要我配合的任何攻关、任何实验、任何推导,我随时待命!”

火炬首长沉默了几秒钟,整个会议室落针可闻,只有沉重的呼吸声。他缓缓站起身,没有去看那个U盘,而是走到曾子轩面前,伸出布满岁月痕迹却异常稳定的手,重重地拍在曾子轩的肩上。

“好!”老人的声音不大,却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个人心头,也驱散了那无形的、名为“不可能”的阴霾。“不是路,那就踏出一条血路!没有梯子,那就用我们的骨头去搭!”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炬,扫视全场,“代号‘烛龙’工程,即刻启动!最高密级!举国之力!”

“材料口!”

“到!”白发院士猛地站起,眼神不再迷茫,只有破釜沉舟的狠厉。

“死磕纳米精度!我要看到分子级操控的路线图!”

“是!拼了这把老骨头!”

“能源口!”

“在!”核动力专家声音嘶哑却洪亮。

“微型聚变是核心中的核心!理论、实验、工程,三线并进!调集一切资源!”

“保证完成任务!吃住在实验室!”

“电子与信息口!”

“到!”计算机专家和电子专家齐声应道。

“量子计算!量子通信!E级算力!这是苍穹的‘大脑’和‘神经’!优先级最高!全国所有相关院所,无条件协同!”

“明白!集中力量,砸开量子之门!”

“动力口!气动口!总体口!”

“到!到!到!”应和声接连响起,如同战鼓擂动。

“在吃透现有体系的同时,给我开辟新战线!爆震发动机、新概念气动布局、系统集成验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允许失败,但必须前进!”

“坚决执行!”

一道道命令,如同开闸的洪流,伴随着一个个挺直的脊梁和燃烧的眼神。巨大的、无形的引擎,在曾子轩带来的这颗“星火”引燃下,开始发出低沉而磅礴的轰鸣,缓缓启动。那U盘被火炬首长亲自拿起,郑重地放入一个闪烁着金属冷光的特制密码箱中,锁扣合拢的“咔哒”声,如同一个新时代开启的沉重门栓。

会议结束,人群带着巨大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散去。曾子轩最后离开,走到巨大的、镶嵌着单向玻璃的观察窗前。窗外并非风景,而是深入山体的巨大洞穴,更远处,是正在挖掘和浇筑新的地下超级实验室的工地,焊枪的弧光在幽暗中闪烁不定,如同黑暗中倔强搏动的星火。

首长无声地走到他身边,一同望向那片代表着未知与挑战的幽暗工地。“害怕吗,子轩?”老人问,声音低沉。

曾子轩看着那些微弱却顽强的光点,感受着肩上那只手掌传来的、沉甸甸的信任和如山般的压力。他摊开手掌,一枚指甲盖大小、材质不明的黑色芯片静静躺在掌心——这是系统给予的“钥匙”之一,一个封装了部分基础量子逻辑门的原型体,触手冰凉。

“怕。”曾子轩诚实地回答,目光却穿透黑暗,无比坚定,“但更怕辜负了这个时代,辜负了…这从天而降的‘苍穹’。”他合拢手掌,将那枚蕴藏着未来之光的冰冷芯片紧紧握住,如同握住了命运的剑柄。

“那就一起,”首长望向远方黑暗中跳跃的焊花,声音斩钉截铁,“点亮它!”

隧道的冷风呜咽着掠过,观察窗前,一老一少的身影沉默伫立,如同两尊指向未来的界碑。黑暗的岩层深处,那象征着七代苍穹第一缕光的焊花,正倔强地,一下,又一下,刺破厚重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