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终章 扬帆向海(1/1)

东海的春雨总带着股潮湿的暖意,易林站在青州港的船坞旁,正指挥着水手往一艘正在建造的商船上搬运物资—— 这是他 "病逝" 后的第三个月,此刻的身份是淮南来的 "船商林易"。

这三个月,船商林易在青州最大的船坞,聘请最好的工匠,要打造一艘巨大的商船。而且最近他都在招募水手,准备出海远行。

琉璃提着竹篮从沙丘后走来,篮里的海鱼还在蹦跳,银鳞溅起的水珠落在她的绿裙上。她将一块烤得金黄的鱼干递过来,"新招募的水手都还在犹豫,说从来没人敢往黑水洋以东走。"

"去把这个给他们看。" 易林从怀中掏出一卷泛黄的羊皮,正是那本《航海图志》。图志的开篇是手绘的海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着从东海到南洋的航线,甚至还有几处用小字批注的 "黄金岛" 与 "香料国"。后面的页面还详细记载了航线与风向,月份与天气,岛屿与大陆。

暮色降临时,盐仓浦的临时船坞已是灯火通明。二十名招募来的水手围在图志旁,个个看得目瞪口呆。领头的老舵手陈五曾在福建水师待过,指着图志上的 "麻六甲" 三个字颤声道:"这... 这是真的?传闻中的佛郎机人,真的住在赤道以南?"

"不仅有佛郎机人。" 易林用炭笔在地上画出简易的世界轮廓,"往西行三万里,有个叫 ' 欧罗巴 ' 的大洲,那里的人用玻璃做镜子,能照见头发丝;往南走,有浑身漆黑的部族,他们用象牙换咱们的瓷器。" 他看着众人发亮的眼睛,"咱们造的可不是普通的渔船,而是能载着大家去看这些奇景的 ' 镇海号 '。"

三个月后,当夏初的台风季来临前,"镇海号" 终于下水。这艘长十二丈的三桅帆船,船身刷着桐油,甲板上装着易林专门设计的两门小型佛郎机炮,既能抵御海盗,又能在大雾中鸣炮导航。

最特别的是船尾的舱室,琉璃亲手绘制的星图被裱在木板上,旁边摆着从西域传来的黄铜罗盘。

启航那日,渔民们都来送行。舵手陈五站在舵旁,望着易林升起那面绣着 "周游四海" 的杏黄旗,突然将酒葫芦里的米酒泼向船头:"老规矩,敬海神!"

易林扶着船舷,看着东海的岸线渐渐缩成一道青灰色的细线。

琉璃走到他身边,将《航海图志》摊开在甲板的木箱上,海风掀起纸页,露出其中一页用朱笔写的批注:"海纳百川,方知天地之广。"

"还记得在长安时,你说最想看看太阳从海里跳出来的样子吗?" 琉璃的声音混着涛声,像年少时听过的歌谣。

易林点头,目光投向海天相接处。那里正有一轮红日挣脱云层,将海水染成熔金般的颜色。他知道,他用"金蝉脱壳"逃离长安城,脱的从来不是官身,而是困住人心的樊笼。当长安的朝堂还在争论他是否真的 "病逝" 时,"镇海号" 已经带着新的航标,驶向了更辽阔的世界。

"下一站,去欧罗巴!" 易林对着甲板上的水手们喊道,声音被海风送得很远,"那里的人说,月亮升起时,海底的珊瑚会唱歌。"

水手们的欢呼声惊起一群海鸥。海鸥掠过船舷,追着船尾的浪花,在湛蓝的天幕下划出优美的弧线。《航海图志》的纸页在风中哗哗作响,仿佛在应和着这段刚刚开始的旅程。

琉璃嘴角微笑,含情脉脉地望着易林。她知道,此情此景,易林肯定是要作诗的。她喜欢看易林作诗的样子,她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易林,那个逍遥乐观的易林。

果然,易林心情舒畅,有感而发,双手撑着船舷,朝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大声呼喊。

纵马长安踏紫烟,

何如帆影破长天。

九州万里终须尽,

沧海横舟看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