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辩论之后的效应(1/1)
省卫视《健康论坛》的辩论余波,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引发的涟漪以惊人的速度向外扩散,远超一场普通电视节目的影响。
张景那番“不是擂台,是汇通”的结语,经由电视信号和网络传播,深入人心,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格局,更将明德堂乃至中医的公众形象,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效应,立竿见影,且来势汹汹。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明德堂的门诊量,以一种近乎恐怖的、井喷式的态势爆发了。
辩论播出后的第二天清晨,桂翠像往常一样提前来到诊所开门,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诊所门外的屋檐下,早已排起了一条长长的队伍,蜿蜒曲折,足足有几十号人!
队伍里男女老少皆有,有人拿着马扎,有人捧着保温杯,更多的人则不停地向路口张望,脸上带着急切和期盼。
“这…这才几点啊?”桂翠看了一眼手表,离正式开门还有一个多小时!
人群看到她的到来,立刻骚动起来。
“开门了!开门了!”
“是明德堂的人吗?快开门吧,我们等了半天了!”
“我们从临市来的,半夜就出发了!”
“我挂张景医生的号!”
声音嘈杂,七嘴八舌,将清晨的宁静打破。桂翠好不容易才安抚住人群,艰难地打开门,人群立刻涌了进来,瞬间将本就不算宽敞的候诊区挤得水泄不通。
咨询电话更是从开门起就响个不停,几乎没有间隔,全是询问如何挂号、能否加号、张景医生在不在。
这不再是之前那种因报道而来的缓慢增长,而是一场真正的、汹涌的洪流!其中大部分是冲着张景来的疑难病患者,也有很多是看了辩论后,对中医产生信任感,前来尝试治疗慢性病或调理身体的普通患者。
黄彪和王森的诊室也前所未有地忙碌起来。虽然点名要找张景的占多数,但分流过来的病人也让他们应接不暇。
黄彪一边忙不迭地号脉开方,一边嘴上抱怨:“这小子出趟风头,倒把老子累得够呛!”但那语气里,却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与有荣焉。
压力最大的,无疑是张景。他被病人层层包围,问诊、思考、处方…每一个病例都需要耗费心神。
他努力保持着冷静和专注,但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依然让他感到疲惫。更让他担忧的是,如此混乱的场面,如何保证诊疗质量?如何避免差错?
“必须立刻启动预约制度!”张景当机立断,对焦头烂额的桂翠喊道,“不能再这样排队了!风险太大!”
桂翠看着眼前乱糟糟的人群,都快哭出来了:“可是…可是怎么预约啊?电话根本打不进来!难道弄个网上预约?我们哪会啊!”
“想办法!手工登记也要先把秩序维持起来!”张景语气坚决。
就在明德堂内部被这突如其来的盛况冲击得手忙脚乱之时,外部的影响也接踵而至。
首先是一封制作精美、盖着红色公章的正式信函,寄到了明德堂。发信单位是——省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张景拆开信函,内容让他怔了片刻。信中高度评价了他在电视辩论中展现出的中医素养和深刻见解,并正式邀请他担任中医学院的客座教授,定期为在校学生开设“经方临床运用”专题讲座,分享其独特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理念。
大学的橄榄枝!
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代表着体制内主流学术界对他能力和贡献的一种初步认可!虽然只是“客座”,但其象征意义非同小可。杨主任得知后,激动得连连叫好,比张景本人还要兴奋。
几乎与此同时,省中医药学会、市卫生局学会办等机构也发来了会议或交流活动的邀请函。甚至还有两家外省的中医培训机构,来信询问合作办学的可能性。
明德堂这艘小船,仿佛一夜之间被推到了时代的浪尖上,机遇与挑战如同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
张景看着桌上堆积的邀请函,听着门外依旧喧闹的人群,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喜悦是有的,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压力和责任。
名声越大,责任越重。无数双眼睛在看着,无数份期待压在肩上。一步踏错,就可能从高处跌落。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依旧不肯散去、等待加号的人群,目光变得越发坚定。
“桂翠,”他转过身,语气沉着,“两件事。第一,预约制度必须立刻上马,你想办法,手工、电话、甚至贴通知,明天开始,没有预约的一律不接诊!告诉黄老师和王森,都一样!第二,回复省医大,客座教授的邀请,我接受。但讲座内容,我必须亲自准备,要讲,就讲最实在的临床干货。”
他知道,乱局必须整顿,机遇必须抓住。
明德堂不能在这突如其来的盛名中迷失方向,更不能被这洪流冲垮。
必须用更强大的内在秩序和更扎实的医疗教学成果,来支撑起这份沉甸甸的声望。
辩论带来的效应,正在将明德堂推向一个全新的、更广阔也更艰难的舞台。
省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的邀请函,静静地躺在张景的诊桌上,烫金的校徽在灯光下泛着柔和而庄重的光泽。
与门外喧嚣拥挤的人群、响个不停的电话铃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薄薄的一纸公文,其分量却重逾千斤。
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邀请,更是一种象征——来自体制内主流学术圈的、某种程度上的认可和接纳。
对于一直游离于体系之外、甚至屡遭质疑的明德堂和张景而言,这无疑是一枚意义非凡的橄榄枝。
杨主任几乎是捧着那封信反复看了好几遍,花白的眉毛高兴得直抖:“好啊!太好了!小老乡!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大学讲台!能去那里讲课,你这‘土郎中’的名号可就彻底摘掉了!这是大好事,天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