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传统康复治疗室(1/1)

很快,众人便来到了传统康复治疗室。

和刚刚PT治疗室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根本叫不上名字的器材不同。

这里面的设施对于张景来说,大都比较熟悉。

治疗床、颈椎牵引仪、腰椎牵引床、电针仪、神灯、中频治疗仪……

当然了,明德堂中医诊所自然没法与之相提并论。

看规模,这里应该是按照大型中医院的针灸推拿科来配置的。

因为好些个理疗仪器,张景也没怎么在现实中见到过。

年轻实习治疗师把小豆豆抱到一张治疗床上,用手指了指边上一个身材伟岸,看起来约莫三十五六岁的青年男子。

对着桂翠介绍说:“这位就是我们传统康复治疗室的负责人,也是医院治疗部的刘部长。”

桂翠连忙上前打了个招呼:“刘部长,您好。”

刘部长扫了一眼桂翠身上穿着的白大褂,皱了皱眉:“你是新来的护士?”

“哦,不是的。我是明德堂中医诊所的药师。”桂翠纠正道。

“明德堂?药师?来这里找我有什么事吗?”刘部长一脸的诧异。

桂翠指了指身后的同事和老板马惠,微笑着说道:“刘部长,我们今天是特地来看望小豆豆的,想要向您打听一点情况。”

“你们想知道什么?”刘部长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中似乎有点警觉。

“刘部长,您是新来的吧,记得我们去年来的时候,好像还没有看见您呢。”桂翠见他可能有点误会了,于是想先套套近乎。

没想到刘部长根本不吃这一套,冷冷地回了句:“有话就直说吧,我还很忙的,别浪费大家时间。”

王森见他说话这么冲,当即就想发飙。

马惠急忙拦住了他,自己赶紧上前说道:“刘部长,我是明德堂中医诊所的老板。我们来,其实就是想问问您,小豆豆这段时间的恢复情况怎么样?依照您的临床经验,以后有没有完全康复的可能性呢?”

刘部长见说话的是老板,语气明显缓和了不少:“情况你们也看到了,还是下肢不能站立,上肢的力量倒是有点儿改善,但是进展也很缓慢。至于以后能不能康复,我可不敢打包票。脑-瘫儿你们应该也有了解过,能恢复正常的话可得算是奇迹了。”

“嗯嗯嗯,谢谢您!那您先忙吧,我们就不打扰了。”马惠连忙点头致谢。

刘部长没有再回话,开始让助手帮着固定好小豆豆。

自己则取来一小把针灸针,开始给小豆豆扎针。

别看他脾气不咋好,施针手法倒是极其娴熟,而且认穴也相当精准。

王森看得眼睛都直了。

张景也很是佩服,果然不愧是传统康复治疗室的负责人,确实有两把刷子。

如果单论针灸水平,与自己相比,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更加令张景和王森都没有想到的是,刘部长针完之后,又给每个针柄上套上了一截艾条,在针身与皮肤接触的地方,则分别插入一张硬纸片。

看这架式,他是要给小豆豆做温针灸啊!

果然不出所料,艾条和纸片都准备好后,助手开始拿起打火机挨个点火了。

刘部长看见王森诧异的眼神,不禁轻蔑一笑:“没见过吧,这叫温针灸。”

王森也笑了:“刘部长,你这只怕是有点儿班门弄斧了吧!论做温针灸,我们张医生才是正宗的高手。”

“张医生?来了吗?他也会温针灸?”刘部长诧异地问。

张景微微上前一步,说道:“刘部长,您好,我就是张医生,我叫张景。”

“哦?”刘部长上下打量了张景几眼,见他不过二十几岁,显然刚出校门没多久。

不禁又鄙夷一笑:“你真的也会做温针灸?而且还是个高手?”

张景连忙谦虚道:“别听王医生胡说,高手可不敢当。我只是以前跟着老师学过一点儿,略懂皮毛而已,跟您的针灸水平自然没法比。”

刘部长得意地点了点头:“年轻人,有点自知之明,还算不错。不像某些人,屁大本事儿没有,就知道牛逼哄哄的。”

王森就算是傻子,也能听出他是在数落自己。

不仅如此,对于自己的老师张医生还如此的大不敬。

顿时怒从心起!

立即大声回怼道:“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对张医生这么没礼貌!”

刘部长猛地一怔,眼前这位年轻人莫非还有什么大来头不成?

不然的话,这样一个四十来岁的大壮汉,干嘛对他毕恭毕敬,服服贴贴的。

正犹豫着该怎么开口的时候,黄彪也站了出来。

“这位刘部长,人家张医生那是跟你谦虚,别当真以为他针灸技术不如你。”

刘部长见说话是个白发白眉白胡子的老头,显然是一副中医老专家的派头,顿时心中没底了。

支支吾吾道:“张……张医生,不好意思,您到底是什么来历?”

没等张景开口,黄彪直接回话:“张医生是中医国手的高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景动了动嘴皮子,刚准备纠正黄彪的说法,可转念一想,此时此刻,如果如实说了,岂非直接打脸他老人家了。

况且,李渔虽然是系统里的一位虚拟人物,但确实就是国手级别的名师,黄彪这么说,其实也根本没错。

刘部长一听,直接给吓尿了,颤声道:“张医……啊不,张专家,我有眼无珠,您大人有大量,别跟我一般见识。”

张景洒然一笑:“刘部长,不必如此!叫我张医生就行,专家可万万不敢当。我本来就是个年轻的中医,老师虽然厉害,但我目前学到的还只是些皮毛而已。”

听到这话,无疑就已经承认自己是中医国手的徒弟了,刘部长于是再已不敢有丝毫怠慢。

急忙恭恭敬敬地说道:“刚刚那位王医生说您擅长温针灸,如能指点一二,定当感激不尽。”

张景见他说得很真诚,并且以后小豆豆的治疗还得仰仗于他,于是也不跟他客套了。

直接说道:“刘部长,我见您给小豆豆做的温针灸,虽然也是合用针刺和温灸之意,但是与古法温针灸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张医生,您请讲。”刘部长激动地说。

“古法温针用的是艾绒而并非艾条,是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然后点燃。艾团大小以枣核为度,待燃尽后,取下艾灰,复捻,如此重复操作3到5次即可完成一次治疗。”

“嗯嗯嗯。”刘部长连连点头。

“初看之下,用艾条和艾绒似乎区别并不大。但是细究之下,效果会有明显的差别。因为艾条较为粗大,点燃后热力过猛。为了防止烫伤皮肤,往往需要隔层纸片之类的,不过这样一来,对穴位周边的刺激量就会明显减弱。”

“况且艾条由于较重,会压弯针身,这样一来,对于穴位的刺激方向就会发生偏差。从而影响到针感的传导,最终影响温针灸的整体治疗效果。”

刘部长听了,大为钦佩,毕恭毕敬道:“果然不愧是中医国手的高徒,受教了,受教了!”

紧接着,又连忙问道:“那么请问张医生,怎样才能把艾绒捻到针柄上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