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首长的震惊:林天研发一代装备一代预研一代(1/1)

作为首长他们对49式自动步枪,107火箭炮,以及单兵防空导弹都有一点的了解。

所以,当林天报出库存的时候。

他们彻底不淡定了。

对于扛惯了“小米加步枪”的各位老首长来说,他们好一会才接受这个震撼的消息。

49式自动步枪……那可是在春城保卫战中一战成名的新式步枪。

林天居然生产了十万字?

那还得了?

我军要是装备了……战斗了直线上升啊!

还有白磷手榴弹,在西南战役中直接把果党一个师给吓坏了。

举手投降。

林天生产了20万枚?

我军战士要是全都佩戴这种装备,岂不是大大增强了单兵作战能力?

太可怕了。

不过,更让众首长惊讶的是,上万门107火箭炮……那可是妥妥的大杀器啊。

一门炮顶一个榴弹炮营。

那就意味着我军有一万个榴弹炮营!

听着就让人十分激动。

一轮齐射下去……美军能扛得住?

首长不相信……

再说了,美军最大的优势是制空权,但我军现在装备了单兵防空导弹,机动性强,低空杀敌精度高。

该武器在魔都保卫战一战成名。

已经实战证明过了。

上万门啊!

每门五个弹药基数。

鹰酱飞机的优势没了……彻底没了。

此时,众首长想想都觉得热血沸腾。

不过,这50式步兵战车,他们还是有些不是很了解。

这是什么玩意?

还有这50式坦克?

咱们家什么时候有坦克了?

我们怎么不知道?

所有人的目光从惊讶到不可思议,再到接受事实。

他们的表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人更是激动的站起来:“林天,你刚刚说的都是真的?”

“我们真有十万支49式自动步枪,一万门107火箭炮,5亿发铜覆钢子弹,20万枚白磷手榴弹20万枚,以及一万门单兵防空导弹?”

“没错,在102兵工厂全体职工的努力下,我们三班倒,日夜加工,最终完成了这些库存。”

林天:“目前,各车间还在加速生产所需武器和弹药,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战役,做足充裕的后勤准备。”

“好,太好了!”老人激动的说着,他似乎想起了当年林天回国后说抗鹰备战的事情。

现在看来,林天不是简单的说说啊!

现在看来效果显着!

最关键是,林天太有远见了。

部长:“首长,这批装备完全可以列装东北边防军!”

“进一步加强东北军的战斗力。”

“没错!”老人的底气更加足了,腰板挺直:“这多亏了林天,功不可没。”

“我替祖国人民感谢你!”

“敬礼……”

全场朝着林天致以崇高的敬意。

林天立即双腿一并,回了一个军礼:“首长,你客气了,我只是完成了本职的工作。”

“有你的掌舵,我们才有前进的方向。”

“说得好!”

众人再次被林天的发言和给折服了。

动人情,知进退,不抢功,还谦虚……林天太完美了。

接下来,大家开始商讨一下,如果真的要进入半岛作战。

我军应该什么时候进入合适?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敌人展开战斗?

目前,北棒子还没正式向龙国发出求援。

但具体的作战策略需要提前准备。

这就是龙国走一步看三步的处理方式。

比如,在军工上,研发一代装备一代预研一代……

随后,大家各抒己见。

不过样板有限,以及我军对敌人并不是很了解。

没交过手,经验很少……无法制定出有效的战术。

然而就在大家愁眉苦脸的时候。

林天站起来说道:“其实,我之前在留美的时候,对美军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的特点好很明显:火力密集、机动迅速、依赖后勤。”

“所以,我们可以针对以上这些特点进行探讨战术。”

“如果是这样……”

大家开始探讨起来。

“核心是‘运动战’,然后以‘阵地战’和’游击战’为辅的战术体系,这是我军最大的优势……”

“没错……”

随后,讨论进入了白热化,你一句我,我一句的十分激烈。

最终探讨出以“运动战”为主,打“近战、夜战、迂回包围战”。

以此来规避美军火力优势、放大自身灵活机动的特点。

敌人拥有绝对的空中、炮兵和坦克火力优势,远程交火志愿军伤亡会大幅增加。

因此会议明确“拉近交战距离”,通过隐蔽接敌,比如利用地形摸进、伪装潜行。

将战斗距离压缩到百米内甚至贴身肉搏,让美军的飞机、大炮难以精准打击。

让敌人担心误伤己方。

同时发挥志愿军轻武器的优势,比如步枪、冲锋枪、手榴弹等,以及拼刺技能的优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另外,美军依赖雷达、照明弹和空中侦察,但夜间视野受限、空中支援效率大幅下降。

我军可以“以夜战为主”,白天隐蔽休整、构筑简易工事,夜间发起进攻或转移等方式。

通过夜暗掩护部队机动、穿插,避开美军白天的火力封锁,实现“夜间歼敌、白天固守”的节奏。

“哈哈,这个办法好……”

“对了,美军的作战依赖‘线式防御’和后勤补给线,且部队机动多沿公路展开,侧翼防护较弱。”

“我们可以用迂回穿插战术……”

以轻装步兵为主,不配重武器以加快速度。

绕到美军侧翼或后方,切断其退路和补给线,形成“包围态势”。

再集中兵力歼灭被围的美军部队。

“不错……对,这应该作为指挥战术核心。”

“不过,我们应该丰富战术,比如阵地战和游击战配合,构建多层防御。”

经过一系列讨论后,大会最终商议后决定。

初期以运动战为主“若运动战无法彻底击溃美军,需转入阵地防御”。

明确“依托地形构筑简易工事”,如防空洞、交通壕、反坦克壕。

利用半岛多山、多林的地形,削弱美军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冲击。

随着战场胶着,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出“坑道战”,将阵地战从“平面防御”升级为“地下立体防御”,抵御美军的饱和火力轰击。

会议还确定了“派小股部队,比如侦察兵、游击队等兵种深入美军后方”。

主要任务包括破坏美军的公路、铁路、桥梁、切断后勤补给,袭击美军的兵站、仓库、机场等方式削弱其持续作战能力,捕捉美军俘虏获取情报。

同时牵制美军兵力,让美军不得不分兵防守后方,无法集中力量在前线与志愿军主力对抗。

部长这时候站起来说道:“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兵力集中与分散结合、速战速决之间的转换方式。”

“比如,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美军单支部队火力强,但若分散部署则防御薄弱。

避免与美军大兵团正面硬拼。

而是通过隐蔽机动,将我军优势兵力,集中3-5倍于敌的兵力,投入到美军的薄弱环节。

比如侧翼、孤立据点。

快速歼灭小股美军,积小胜为大胜,逐步消耗美军有生力量。

同时,避免持久战。

因为,我军后勤补给能力远弱于美军。

礼拜攻势就是很好的例子。

所以,在美军援军、火力支援抵达前,迅速歼灭被围之敌。

然后立即转移或休整,避免陷入与美军的长期对峙,减少自身因后勤不足导致的伤亡。

整个作战计划十分的详细和周全。

林天十分惊叹首长们胆大心细。

咕噜噜……

会议惊喜了大半天,不知不觉中,大家肚子也饿了。

首长正准备喊警卫员为大家送餐。

林天直接站起来说道:“首长,不用了,我有好东西跟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