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闺房情趣(1/1)

荣莉说着,冒起冷汗,踉跄起身。

撞到桌角,焚香倒落。

惶惶中,她又望沈惜。

姑娘白润润的巴掌脸,身段柔软,眼神婉转。

那个十六年前细瘦伶仃的小丫头已经长大了。

出落得明艳端丽,妥妥一张惹人怜爱的俏模样。

荣莉倒吸凉气,抓住儿子手臂

“驰渊,你与惜儿,你们……”

“啪嗒”,香炉倒,香灰撒在桌面。

顾驰渊幽暗的深眸,如沉渊,如冰潭,

他握住荣莉颤抖的手,

“母亲不舒服?”

沙发上的沈惜,惊惶地抓住衣角---

顾驰渊是何等的心思缜密,他扳出林丽莹制造车祸的事,一定能想到荣莉会有怀疑。

他竟不惜让荣莉起疑心,也要将林家的丑事抖落出来。

荣莉嗓音颤抖,“你不要蒙骗我,你跟沈惜有没有不该发生的事?”

话到最后,尾音已经颤抖。

顾驰渊凛声问,“什么叫不该发生?”

他是那样沉着冷静,如寂寂冷月下,岿然不动的松。

布料下,男人的肌肉坚硬灼热。

荣莉手心一抖,身子瘫软,脑袋一歪,往下栽倒。

顾驰渊一把将母亲抱住,对从沙发上跳起的沈惜喊,“叫救护车,送医院。”

……

救护车上,荣莉的身下渗出鲜血。

沈惜紧紧握住她的手,望向一旁紧盯仪器的顾驰渊。

医生给荣莉吸上氧,掀开衣服做检查。

翻出病历,抬眼扫着顾驰渊,“这位女士是您什么人?”

“我母亲。”

“五十一岁,”医生皱眉,“情况有些危险。”

顾驰渊急问,“什么病?”

“下面有出血,需要入院做详细检查。”医生知道顾驰渊身份不俗。

出言谨慎,生怕说错一句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下了救护车,荣莉被推进医院国际部急诊室。

这里除了贵,其他没缺点。

并不用家属忙前忙后办手续,还有专门的茶点区供人休息。

顾驰渊却没心思休息,不住地看大屏幕滚动闪过的病人治疗信息。

他眼底有乌青,神情极疲惫。

白天典礼时穿着的板正衬衫,肩膀和手肘处,已经扯出一道道褶皱。

沈惜也好不到哪里去,头发随意挽在脑后,衣袖上还沾着荣莉的血。

这一天发生太多事情,思绪杂乱,来不及梳理清楚。

本想回到老宅,原原本本询问顾驰渊事情原委,不想又是横生意外。

医生拿着初步诊断报告递给顾驰渊,

“验血显示怀孕了,刚才的出血是生化妊娠,胚胎没保住。”

顾驰渊拧眉头,“我母亲五十一岁。”

医生领会他的意思,“只要有生理期,说明生育功能还在,只是随着年龄增长,激素会减弱,身体机能也不行了,怀孕生子很危险。”

电梯门开,接到消息的顾致远匆匆赶过来,翻过检验单,手指到肩膀都颤抖起来,

“医生,我夫人现在有危险吗?”

“已经止血,子宫也清理干净。只是病人心脏不好,也进入更年期,以后……一定要做好措施。”

顾致远懊恼皱眉头,握住医生的双手道谢。

他在官场上,风云变幻三十年,冷静气度不是寻常人可比。

饶是顾致远这样的人物,也经不住亲人生病的惊吓。

医生走后,他扶了下腰,一屁股坐在沙发里,胳膊撑在膝盖上,双手捂住脸,

“驰渊,我又让你母亲受苦了。”

顾驰渊坐在一旁,按住父亲肩膀,“这是意外,您不必自责。以现在的医疗条件,母亲应是很快恢复的。”

顾致远重重叹息,“我没想到,她这年纪,还能意外怀孕的。”

荣莉从来都是要强的性子。

自嫁给顾致远,就是家里家外两把抓。

白天忙生意,跑业务;晚上回家照料丈夫生活起居。

在夫妻感情方面,她一向不懈怠,深暗留住男人的道理和手腕。

注重身材和保养,五十岁的年纪,看上去只有四十出头。

她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美人;

顾致远自结婚,就对她极迷恋。

荣莉的闺房手段多,九十年代随丈夫去日本访问,接触了那个国家的特产杂志和录像带。

她也会买衣服,每次不同风格用在丈夫身上,男人是极受用的。

若不是顾致远在政府当职,必须遵守计划生育政策,顾驰渊肯定会有弟弟妹妹陆续出生。

荣莉要强的这些年,每次都把丈夫榨得干干净净,干净到绝对没心力去外面沾花惹草。

顾致远本身也是洁身自好的男人,对家庭忠诚,女人也只有荣莉一个。

这一点,也遗传到顾驰渊身上。

他虽有让女人着迷的完美皮囊,骨子里,确实内敛又禁欲,不喜欢的,不感兴趣的,绝对不招惹。

顾致远捏着病历报告,想起一定是在养禾疗养院那一次。

他经过多日调养,身体状况恢复很多,但心情依然是郁结的;

那一晚荣莉来陪他,顾致远喝了酒,情绪上涌,拉着妻子浓情蜜意一番。

荣莉最近闹更年期,绝没想到还有怀孕的可能,于是也不像之前那样有措施,结结实实来了一回。

顾致远想到这些事,又看见有沈惜这个小姑娘在场,心下更是绝对羞愧又自责。

万幸荣莉已经平安,只需住院修养观察即可。

病房里,输上镇定药机的荣莉,迷迷糊糊睡过去。

沈惜留在病房,陪护她。

顾致远在床边,给荣莉擦拭了手脚和脸,又按摩了腿和手臂。

这些全做完,他站起身,将顾驰渊叫到走廊里。

作为常年闯荡官场的人,顾致远的心智和眼界,总是镇定和成熟的。

“你告诉我,林家出事,是不是你在幕后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