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被认同(1/1)
夏沫鞠躬的瞬间,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她看到许多同学激动地站起来鼓掌,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当她走下台阶时,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女教师紧紧握着她的手:
“同学,你说得太好了!这才是我们新时代大学生该有的精神面貌!”
夏沫笑了笑,面上不显,但她其实是有些担心的。
她瞄了一眼主席台,发现孙校长正和身旁的副校长低声交谈,不时朝她这边看过来。夏沫想了想,反正话已经说出去了,就这样吧,便把这事儿抛到了脑后。
回到座位上,周围的同学纷纷向她投来敬佩的目光。李晓梅激动地抓住她的手臂:"夏沫,我都不知道你这么会说话!那些话...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夏沫笑了笑,心中却有些忐忑。她知道自己的发言与目前的官方话语体系有一定差距,尤其是那些个人化的表达和引用西方哲学家的做法,在1977年还是相当大胆的。她偷偷看向主席台,发现孙校长正和身旁的副校长低声交谈,不时朝她这边看过来。
开学典礼结束后,夏沫正准备和同学们一起离开,一位学生干部匆匆走过来:
"夏沫同学,孙校长请你去他的办公室一趟。"
李晓梅担忧地看了她一眼:
"不会是因为你的发言吧?"
"没关系,"
夏沫安慰她,尽管她也觉得跟她的发言脱不了干系,
"你先回宿舍吧。"
跟随学生干部穿过校园时,夏沫的大脑飞速运转。
孙长卿,京城大学校长,着名教育家,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在她的历史知识中,这位校长以思想开明着称,在特殊时期保护了不少知识分子。但1977年的政治风向尚不明朗,她的发言确实有些冒险。
校长办公室在一栋古朴的二层小楼里。学生干部轻轻敲门:
"孙校长,夏沫同学来了。"
"请进。"
里面传来一个温和却不失威严的声音。
夏沫推门而入,看到孙校长正坐在一张堆满书籍的办公桌后。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银白的头发上,镜片后的眼睛炯炯有神。
"坐吧,夏沫同学。"
顾校长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然后对那位学生干部说,
"小张,你去忙吧,我和夏沫同学单独谈谈。"
门关上后,办公室里一时安静下来。夏沫端正地坐着,双手放在膝盖上,等待着预料中的批评。
"你的发言,很特别。"
顾校长终于开口,声音里听不出喜怒,
"我主持过二十多届开学典礼,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新生代表发言。"
夏沫抿了抿嘴唇:
"校长,如果我说的有不合适的地方..."
"不,恰恰相反。"
顾校长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
"我很欣赏你的勇气和见识。'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这句话在现代尤其有意义。"
夏沫惊讶地抬起头,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评价。
"你引用亚里士多德,谈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强调知识的普世价值..."
孙校长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
"这与我们正在讨论的教育改革方向不谋而合。对了,这是你的高考答卷复印件,特别是那篇《我为什么上大学》的作文,我已经读了三遍。"
夏沫更加惊讶了,她没想到校长会如此关注一个普通新生的答卷。
"夏沫同学,你的思想很超前。"
顾校长意味深长地说,
"有时候,太超前不一定是好事。但请记住,真正的教育就是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是..."
他停顿了一下,
"在表达方式上,还需要注意场合和分寸。"
夏沫立刻明白了孙校长的良苦用心:
"谢谢校长指点,我以后会注意的。"
"好了,别紧张。"
孙校长的语气轻松起来,
"我叫你来,主要是想告诉你,下个月学校要组织一个师生座谈会,讨论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我希望你作为新生代表参加,准备一下你的想法。"
夏沫有些无奈,但是被看中不是自己追求的吗?既来之则安之,不能怕麻烦,做通了自己的心里工作,她坚定道:
"我一定认真准备,谢谢校长给我这个机会!"
孙校长点点头,突然问道:
"对了,你家里是做什么的?你的思想见识不像是一般家庭能培养出来的。"
夏沫早有准备:
"我父母都是考古专家,在我十多岁的时候他们都已经为国捐躯了,家里有些藏书。我从小就喜欢读书,特别是历史和哲学方面的。"
"难怪。你的父母如果能看到你这么优秀,肯定会为你感到骄傲的!"
顾校长欣慰地点了点头,夏沫从小没有父母,自学都能到这样的程度,他对夏沫的认识又重新拔高了一个高度:
"书香门第出才女啊。好了,你去吧,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来找我。"
走出校长办公室,夏沫长舒一口气。
二月的阳光暖暖的柔柔的,校园里传来新生们的欢声笑语。她抬头望着湛蓝的天空,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她不仅是一个穿越者,更成为了这个伟大时代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远处,李晓梅正朝她跑来,脸上写满了担忧:
"怎么样?校长批评你了吗?"
夏沫摇摇头,露出了被认同后感到找到知音的真心笑容:
"不,恰恰相反。校长说...我的发言很好。"
李晓梅瞪大了眼睛:
"真的?天啊!夏沫,你要出名了!"
夏沫笑而不语。她知道,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她的穿越者身份既是一种优势,也是一种责任。如何运用未来的知识为当下服务,同时不引起怀疑,这将是她面临的最大挑战。
但此刻,她只想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与喜悦。走在1977年大学校园的林荫道上,听着周围朝气蓬勃的交谈声,夏沫感到一种奇妙的归属感——这里,就是她新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李晓梅因为担心夏沫,也没有去食堂吃饭,这会儿见夏沫没事了,两人都感觉到了饥肠辘辘,于是,两人结伴朝最近的食堂走去。
走在去食堂的路上,夏沫想到好像有什么事情被自己遗忘了,嗯,好像是关于食堂厕所的,很好,该算的账也该清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