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找寻平衡(2/1)

两周后,巴林。

萨基尔沙漠的空气干燥而灼热,热浪从赛道沥青上蒸腾而起。

莲花车队的维修区内,气氛紧绷得像一根即将断裂的琴弦。

那台编号17的E22赛车静静地趴着,黑金相间的涂装在光线下流淌,像一头蓄势待发的黑豹。与两周前在巴塞罗那不同,它的底板边缘多了一些复杂的、如同鲨鱼腮般的开槽和翼片。悬挂连杆的连接点也经过了细微的调整,一切都显示着工程团队这两周不眠不休的工作成果。

纽维和大部分工程核心成员都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出现在车库后方的大屏幕上,他们的目光与现场的技师、工程师们一同,聚焦在那台赛车上。

林逸风穿戴整齐,防火面罩只露出双眼。他没有和任何人交流,径直走向赛车,动作流畅地滑入那狭窄的驾驶舱。

熟悉的包裹感传来。他伸出戴着手套的双手,轻抚过方向盘上复杂的按钮,最后,指尖在中心那个金色的莲花队徽上,不轻不重地敲击了三下。

他闭上眼。

脑海中,巴林赛道的数据流瞬间铺开——每个弯角的刹车点、APEX点、理想的油门开度、风向对赛车姿态的影响……一切都化作冰冷的数字,覆盖了现实。

“无线电检查,Ethan。”亚历克斯·陈的声音在头盔里响起,清晰而沉稳。

“清晰。”林逸风睁开眼,眼中的数据流隐去,只剩下赛道尽头的维修区出口。

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

身后那台梅赛德斯引擎发出一声低沉的咆哮,唤醒了这头沉睡的野兽。

赛车被降下,轮胎接触地面。林逸风轻踩油门,E22平顺地滑出维修区,驶上空旷的赛道。

第一个系统检测圈,他没有用力推。但当赛车驶上那条长达1.12公里的大直道时,变化瞬间显现。

车速突破280公里/小时,曾经在巴塞罗那让他头皮发麻的剧烈上下跳动,此刻被抑制了。车身虽然依旧有轻微的浮动,但频率和幅度都降到了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范围。就像从一头脱缰的野牛背上,换到了一艘在微风中起伏的快艇。

底板的修改起作用了。

林逸风的内心没有丝毫波澜,这是预料之中的结果。真正的考验,在直道尽头。

重刹,降档。

车头精准地指向一号弯的弯心。然而,就在他准备依靠强大的机械抓地力切进去时,一种迟钝感从方向盘传来。

车头没有像他预想中那样听话地扎进去,而是出现了一丝轻微的推头,也就是转向不足。

林逸风的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他立刻调整了驾驶方式,稍稍放慢了入弯速度,用更柔和的动作引导车头。赛车勉强按照他想要的路线通过了弯角。

紧接着,是二号、三号弯的连续组合弯。那种硬邦邦的、缺乏沟通感的底盘反馈愈发明显。赛车就像一个闹别扭的孩子,你必须用更大的力气和更精确的指令,才能让它走在正确的路径上。

更硬的悬挂,夺走了赛车在慢速弯中的灵活性。

一圈结束,他没有立刻返回维修区,而是直接开启了下一个计时圈。他需要更多的数据,更直观的感受。

当他冲过四号弯,准备进入中速弯区时,他按下了通话按钮。

“亚历克斯。”

“在,Ethan。感觉怎么样?”

“高速段的‘海豚’减小了,车身还算稳定。但慢速弯是灾难。”林逸一针见血,“一号弯和八号弯,车头完全不肯进。出十号弯给油的时候,后轮有轻微的滑动,抓地力比巴塞罗那时差远了。”

他的描述没有夹杂任何情绪,像是在朗读一份技术报告。每一个字,都精准地指向了问题的核心。

维修区内,气氛瞬间凝重。大屏幕上,纽维的眉头紧锁,手指在面前的平板上快速滑动,调出一条条数据曲线。

“转向不足……这是预料之中的代价。”纽维的声音通过扬声器传遍整个车库,带着金属的质感,“我们用悬挂的硬度强行压制了车身的垂直运动,代价就是牺牲了机械抓地力。看遥测数据,Ethan在慢速弯的滚动速率比之前低了15%,轮胎无法获得足够的形变来咬住地面。”

他的目光从屏幕上移开,仿佛穿透了屏幕,直视着赛道上飞驰的林逸风。

“Ethan,我们需要找到那个点。那个空气动力学稳定性和机械抓地力之间的……平衡点。这是我们接下来三天唯一的目标。”

接下来的三天,巴林国际赛道成了莲花车队和林逸风的专属实验室。

E22赛车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钟摆,反复在赛道和维修区之间穿梭。

每一次出站,林逸风都带着一套全新的调校方案。每一次进站,他都会立刻从驾驶舱跳出,头盔还没摘下,就和亚历克斯·陈以及现场的工程师们展开激烈的讨论。

“前防倾杆再软一格,后轮的倾角减少0.1度,我们试试看能不能找回一点车尾的灵活性。”

“这个设定不行,高速弯的车身姿态又不稳了。恢复上一版的防倾杆,把差速器锁止率调低5%。”

“轮胎压力呢?左前轮的温度有点异常,是不是需要调整一下?”

车库内,气动扳手的急促声、键盘的敲击声、工程师们的争论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紧张而高效的交响曲。

与此同时,赛道上另一台黑金涂装的24号车也在飞驰。周冠宇同样在和他的工程师约恩·贝克尔进行着艰苦的测试。

“约恩,这个设定太颠了!我的腰快断了!”周冠宇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来,带着一丝年轻人的抱怨,“圈速是快了0.2秒,但跑不了长距离,绝对不行。”

他选择了一套比林逸风更激进的悬挂设定,试图用更快的圈速来弥补稳定性的不足,但很快就尝到了苦头。

林逸风听着周冠宇的反馈,眼神没有丝毫变化。他知道,这正是纽维想要看到的。两台车,两种不同的测试方向,所有的数据最终都会汇集到一起,构成解决问题的完整拼图。

时间来到测试的最后一天下午。

维修区里的气氛已经从最初的凝重,转变为一种近乎疲惫的专注。

林逸风再一次驾驶着E22冲上赛道。这一次,当他杀入一号弯时,那种恼人的推头感减弱了。车头虽然依旧不如风洞数据里那般犀利,但已经有了足够的回应。

慢速弯组合,车身不再像一块铁板,悬挂似乎重新找回了一丝韧性,轮胎能够更好地贴合地面。

当他全油门冲出最后一个弯角,冲过终点线时,方向盘的屏幕上跳出了一个数字。

1分31秒5。

这个圈速,虽然距离他们在模拟器里跑出的理想数据还有半秒的差距,但已经比测试第一天快了整整1.2秒。

“干得漂亮,Ethan!这个设定看起来有效果了!”亚历克斯的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林逸风松开通话按钮,没有回应。他只是将赛车平稳地驶回维修区,停在指定位置。

摘下头盔,汗水浸湿了他的头发,紧贴在额头上。他没有看向欢欣鼓舞的技师们,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车库后方的大屏幕。

屏幕上,纽维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难得的笑容。

“一个可以接受的平衡点。”他做出了总结,“这还不是最终方案,但足够我们应付揭幕战了。给我四到六周,我保证,赛季进入欧洲赛段时,这头‘海豚’会彻底消失。”

测试结束的钟声响起。

林逸风走出喧闹的维修区,独自一人站在围场边缘。沙漠的落日将天空染成一片壮丽的橘红色。

他没有看日落,目光依旧锁定在赛道上。

远处,一台银色的赛车和一台深蓝色的赛车正减速返回维修区。即便是隔着很远,他也能看到那两台车在高速行驶的末段,依旧带着无法完全消除的、如同海豚跃水般的颠簸痕迹。

梅赛德斯,红牛。

所有人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这场关于“海豚跳”的技术战争,只是刚刚拉开序幕。而真正的较量,将从下周的正赛,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