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牢记历史(1/1)
距离那场在光影实验室里掀起灵魂风暴的分镜头展示,仅仅过去十天。
启明大厦顶层的门被轻轻叩响,秦岚快步走进来,脸上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振奋,手中紧握着一份文件。“周董,央视…央视批了!”她声音微颤,将文件放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李卫东总监亲自打的电话,大风车栏目!目前播的动画还有两天结尾,第三天接档!”
周明目光扫过文件上鲜红的央视台标和播出许可签章,指尖在桌面上轻轻一点,沉稳依旧:“条件?”
“和《封神榜》一样!”秦岚眼中闪着光,“首轮独家电视播映权加广告分成,版权完全归我们!李总监让我转达说…”她顿了顿,模仿着电话那头疲惫却坚定的语气,“‘台里顶着不小的压力,但作品本身的力量说服了大多数人。告诉周总,央视的大门,永远为启明这样有脊梁、有担当的创作团队敞开!希望他多出好作品,我们很愿意合作!’”
压力?周明心下了然。《最可爱的人》那份真实到残酷的分镜头脚本,尤其是涉及南京大屠杀和731部队的部分,足以让任何播出平台心惊肉跳。央视肯再次接下这颗“炸弹”,并沿用最苛刻的版权条款,这份信任和魄力,重若千钧。
“回复李总监,”周明站起身,望向窗外车水马龙的中关村,“启明,不负信任。”
当晚七点整,央视新闻联播的画面准时出现在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上。当播报到文化板块时,画面切换到了《封神榜》气势恢宏的片花剪辑,随后,播音员清晰有力的声音传遍全国:
“…备受瞩目的国产动画史诗巨制《封神榜》已经完美收官5个多月了。值得期待的是,其制作方启明传媒匠心打造的全新力作——大型历史题材动画《最可爱的人》,已确定将于本月30日晚18:06,在央视综合频道‘大风车’栏目震撼接档!该片以真实厚重的笔触,聚焦中华民族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致敬为家国存亡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儿女…”
新闻播报的余音未落,互联网的浪潮已然掀起。
水木清华bbS动画版块瞬间被刷爆:
“卧槽!又是大风车?启明牛逼!”
“《最可爱的人》?看名字就燃起来了!有《封神榜》的质量打底,绝对王炸!”
“蹲住了!30号谁也别喊我出门!”
街头巷尾,下班的人们议论纷纷:
“听见没?启明的新动画要上了!还是央视播!”
“《封神榜》看得我热血沸腾,这部讲抗战的,肯定更震撼!”
这股期待的热浪,甚至冲淡了三月倒春寒的料峭。所有人都在等待,启明传媒这座“血色丰碑”,将以何种姿态矗立在亿万观众面前。
3月30日,晚18:06。央视一套。
片头是极致的黑白。没有激昂的音乐,只有呼啸的北风、行军的脚步和沉重的喘息。镜头掠过一张张年轻却布满冻疮与疲惫的脸,他们穿着单薄的旧棉衣,脚上是破败的草鞋,肩上是几个人共用的“老套筒”。画面下方,一行冷静的楷体字浮现:“1937年冬,八路军某部奉命阻击日军精锐坂垣师团于松骨峰。”
下一秒,地狱降临。
刺耳的炮弹破空尖啸撕裂了宁静!紧接着是重机枪撕裂布帛般的疯狂扫射声!镜头剧烈摇晃,模拟着战士冲锋的第一视角。焦黑的土地上,不断有身影倒下。刺刀捅入身体的沉闷噗嗤声、濒死前短促的惨嚎、骨头碎裂的咔嚓声……没有背景音乐,只有最原始、最残酷的战场之音!长达三分钟的无台词厮杀,只有刺刀的寒光在黑白画面中闪烁,喷溅的污血呈现出更深的墨色,扭曲的面孔和不断倒下的身影,构成一幅令人窒息的血肉磨坊图景。
电视机前,无数家庭陷入了死寂。孩子们忘记了手中的零食,瞪大了眼睛,小脸上满是惊恐。大人们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一个特写镜头:一只冻得青紫、死死攥着打光了子弹的空枪的手;一个腹部被刺穿的年轻战士,用尽最后的力气,死死咬住了鬼子的耳朵!
“爸…爸爸…”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带着哭腔,扑进父亲怀里,“那个哥哥…疼吗?”
父亲喉咙滚动,声音干涩:“疼…所以我们要记住他们。”
当画面最终定格在卫生员王秀英拖着伤腿,在弹坑间爬行,徒劳地用绷带堵住战友汩汩冒血的伤口,泪水混着血水泥泞了脸庞时,片尾那撼动人心的两分钟开始了。
第一分钟:荧幕上出现一位白发苍苍、脸上刻满岁月与战火伤痕的老兵。他对着镜头,嘴唇颤抖,浑浊的眼中是化不开的悲恸:
“松骨峰…一个连…就剩下我们仨…排长肠子流出来,硬是用腰带勒住,抱着鬼子拉响了手榴弹…我…我背不动他啊…”老人泣不成声,佝偻的身躯剧烈抖动,那穿越时空的痛楚,重重砸在每一个观众心上。
第二分钟:一张张触目惊心的黑白历史照片无声滚动:堆积如山的同胞遗体、被焚毁的村庄、日军狰狞的狞笑……每一张照片下方,都配有冰冷、准确、不带任何煽情的文字说明:
“图:1937年12月,南京城陷落后,日军有组织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与平民,遇难者逾三十万。”
“图:日军‘百人斩’竞赛刽子手向井敏明、野田毅合影。”
死寂。只有照片无声的控诉。
3月31日,晚18:06。
“歪打正着”的轻松与“半块馍”的温情,稍稍抚平了昨日的震撼与伤痛。新兵“豆子”慌乱中扔地雷炸翻鬼子摩托的滑稽,老班长省下最后半块冻硬的馍塞给小战士“石头”的温情,让观众在泪水中挤出一丝心酸的笑意。片尾两分钟,是一位战地护士的采访,讲述如何在缺医少药、弹片横飞中抢运伤员,以及一张日军轰炸后,废墟中仅存的一只小小童鞋的照片。
4月1日,晚18:06。风暴降临。
荧幕色调转为一片压抑的、令人心悸的灰黄。镜头掠过断壁残垣,掠过惊恐奔逃的人群,最终定格在一面残破的城墙上——南京。
没有直接展示屠杀的惨状,却用艺术手法将那份绝望渲染到极致:
一段染血的、属于小女孩的红围巾,在刺骨的寒风中,缓缓飘落在冰冷的秦淮河面。
一只苍白的手,从堆积如山的瓦砾中无力地伸出。
空荡的街道上,只有鬼子皮靴踏在青石板上的咔哒声,由远及近,如同死神的鼓点。
背景音是零星的、压抑到极致的啜泣,和鬼子野兽般的狂笑。
片尾两分钟:是三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无声流泪的面孔特写,以及一组记录日军暴行的、冲击力极强的真实照片——被刺刀挑起的婴儿、遭受凌辱的妇女、被活埋的平民……照片下方的文字说明,如同冰冷的铡刀:
“图:日军在南京进行‘杀人竞赛’。”
“图:日军731部队在哈尔滨进行活体解剖实验(受害者系中国平民)。”
这一夜,互联网彻底沸腾,舆论两极分化!
“太压抑了!我一个大男人都受不了!给孩子看这个?”
“这才是真实的历史!难道要拍成手撕鬼子吗?支持启明!就该让所有人看看鬼子的畜生行径!”
“片尾照片过于血腥!强烈要求删减!”
“删减?删减就是对三十万冤魂的背叛!支持原片播出!”
4月5日,晚18:06。风暴升级。
荧幕上,那个笑容温暖、总在战火中穿梭抢救伤员、被无数观众深深喜爱的卫生员——王秀英,在护送一批重伤员转移时,遭遇日军小队。
为了保护担架上的战友,她毅然引开敌人。镜头没有回避:一颗子弹精准地击中她的后背,鲜血瞬间染红了洗得发白的护士服。她踉跄着扑倒在地,挣扎着回头望向担架远去的方向,沾满泥土的脸上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凄美的微笑,眼神渐渐涣散…
“秀英姐——!”担架旁的小战士“石头”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
荧幕前,无数观众的心,随着王秀英的倒下,瞬间被撕裂!
“凭什么让秀英死?!”
“编剧出来受死!还我秀英姐!”
“启明传媒虐心无下限!为了噱头强行发便当!”
当晚,灵犀平台、各大论坛彻底爆炸!#王秀英牺牲#、#启明传媒还我女神#的话题瞬间冲上热搜榜首。无数愤怒的观众涌向启明传媒官网和《启明星报》留言板,言辞激烈,甚至夹杂着大量辱骂。之前积累的赞誉和感动,似乎在这一刻被汹涌的愤怒所淹没。指责启明“消费苦难”、“刻意虐心”、“不顾观众感受”的声音甚嚣尘上。
压力如同实质的海啸,拍打着启明大厦。
4月6日,上午9:00。
就在舆论风暴愈演愈烈之时,《启明星报》头版头条,没有辩解,没有煽情,只刊登了一篇署名“启明传媒编辑部”的文章,标题如同一记重锤:
《没有主角光环的战争——致所有愤怒与心碎的人》
文章开篇没有回避观众的愤怒:
“我们听到了震耳的质问:‘凭什么让王秀英死?’”
“因为,在那场救亡图存的战争里,没有谁是自带光环、刀枪不入的主角。”
“王秀英的原型,是千千万万个战地护士中的一个。她们温柔,她们坚韧,她们在死神手中抢夺生命。但她们也是血肉之躯。一颗子弹,一片弹片,一次轰炸…就能轻易夺走她们如花的生命。她们的牺牲,并非编剧的笔触,而是冰冷的历史真实。”
“我们理解大家的不舍与愤怒,这份愤怒,恰恰源于我们对王秀英这个角色的深爱。而这,也正是战争的残酷本质——它会无情地带走你最在意的人,在你毫无防备的时候,在你撕心裂肺的呼喊中。你的父亲,你的兄长,你暗恋的姑娘,你敬重的班长…前一秒还在对你微笑,下一秒就可能永远倒在血泊里。”
“我们呈现牺牲,不是为了虐心。而是为了让屏幕前的你,能真正感受到,六十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所经历的,是怎样的痛彻心扉!他们失去的,是活生生的人!是他们最亲最爱的人!这份痛,支撑着他们从尸山血海中站起,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这份痛,也应当被今天的我们所铭记——铭记和平的代价是何等沉重,铭记‘落后就要挨打’是何等锥心!”
“王秀英倒下了,但她的精神,她对生命的守护,她对战友的情谊,将永远留存在‘石头’的记忆里,留存在所有战士的心中,也应当留存在我们民族的记忆长河之中。她不是‘死了’,她是化作了守护这片土地的星辰。唯有直面牺牲的惨烈,才能理解他们牺牲的伟大。”
“《最可爱的人》,不仅是为英雄立传,更是为苦难作证,为和平铸碑。”
这篇文章,如同投入滚油中的冰水,瞬间激荡起更强烈的反应。激烈的谩骂声渐渐小了,取而代之的是海啸般的沉默、反思与汹涌的泪水。
“看哭了…是的,战场上哪有主角光环?是我太天真了。”
“秀英姐…对不起,我不该骂启明…我只是…太难受了…”
“谢谢启明,让我明白了爷爷当年提起他牺牲的战友时,为什么总是老泪纵横。那不是故事,那是他心口永远无法愈合的伤。”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吾辈自强!”
舆论的风向,在真挚的力量面前,完成了悲壮的逆转。对王秀英的哀悼,化作了对抗战英烈更深沉的敬仰和对历史更清醒的认知。
然而,这场席卷国内的风暴,终究惊动了隔海相望的某些势力。
4月10日。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头版刊发社论:《警惕中国央视煽动历史仇恨!》
文中避重就轻,倒打一耙:
“…中国央视近期播出的动画片《最可爱的人》,以动画为载体,大量使用未经严格考证的所谓‘历史照片’,刻意渲染悲情,描绘所谓‘南京事件’及‘731部队’情节,内容极度血腥暴力,严重歪曲历史事实,煽动对日仇恨情绪…此举是对日本国家和人民的严重污蔑!有悖于中日友好大局!我们敦促中方立即停播该片,删除不实内容,并向日本国民道歉!”
紧接着,日本外务省发言人也在例行记者会上表达了“严重关切”和“遗憾”。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国内民众的怒火瞬间被点燃!新仇旧恨涌上心头!
“小鬼子还有脸抗议?做过的孽不敢认了?”
“血淋淋的历史照片是假的?三十万冤魂是假的?731的活人实验是假的?”
“恶人先告状!无耻之尤!”
4月11日。中方反击,雷霆万钧!
《人民日报》头版刊发重磅评论员文章:《历史不容篡改,正义不容亵渎——评日本某些势力对的荒谬指责》。
文章笔锋如刀:
“…《最可爱的人》所展现的,是基于大量历史档案、幸存者证词和国际社会公认史实进行的艺术创作。其片尾所使用的每一张照片、每一段采访,均经过严格考证,铁证如山!某些日本势力不去深刻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而对真实再现历史的文艺作品指手画脚、倒打一耙,其行可鄙,其心可诛!这是对历史的公然亵渎,对国际正义的严重挑衅,更是对中国人民和所有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再次伤害!”
“我们正告某些人:中国人民有铭记历史的权利!有缅怀先烈的权利!有通过文艺作品表达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的权利!任何妄图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卑劣行径,在铁铸的事实和中国人民的钢铁意志面前,都注定是螳臂当车,徒留笑柄!”
更让日本方面哑口无言的是,央视在当晚的《新闻联播》中,直接播出了《最可爱的人》片尾关于南京大屠杀和731部队的片段——那些真实到令人窒息的历史照片和幸存者含泪的控诉,通过国家电视台的信号,清晰地呈现在全世界面前!
“图:日军在南京进行‘百人斩’竞赛(刽子手为田中军吉、野田毅)。”
“图:日军731部队用于活体解剖的实验台(摄于哈尔滨平房区遗址)。”
“图: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老人(展示当年被日军刺伤留下的疤痕)。”
冰冷的文字,无声的照片,却比任何激昂的控诉更具千钧之力!
铁证如山!掷地有声!
日本媒体的叫嚣瞬间被淹没在滔天的舆论浪潮中。无数海内外华人自发地在社交媒体上转发这些历史照片和证据,配文:“#历史不容否认##真相在此#”。国际舆论场上,越来越多的正义声音开始谴责日本某些势力罔顾历史、混淆是非的行径。
这场由一部动画片引发的舆论风暴,最终演变成一场围绕历史真相与民族尊严的激烈交锋。而启明传媒用真实铸就的《最可爱的人》,和那片尾两分钟无声却震耳欲聋的历史铁证,成为了刺破谎言迷雾、唤醒民族记忆最锋利的剑与最坚固的盾!
周明站在启明大厦顶层,俯瞰着灯火璀璨的北京城。办公室的电视屏幕里,正回放着《新闻联播》播放历史照片的画面。他身后,秦岚和王巍并肩而立,王巍的拳头紧握着,身体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王导,”周明没有回头,声音平静中蕴含着力量,“你听到了吗?”
王巍用力点头,声音哽咽:“听到了…那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我们…该发出的声音!”他的目光投向窗外无垠的夜空,仿佛看到了无数在血色岁月中逝去的英魂,也看到了荧幕前无数被唤醒的、灼灼燃烧的赤子之心。
血色丰碑,已然矗立。它无声,却足以震撼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