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8集:优化策略再执行(1/1)
刘好仃的笔尖在纸上停了一瞬,随即划出一道干脆的横线,把“一键生成海报”四个字圈了起来。他抬起头,看着王姐,“这功能先不急着做,但方向对了——咱们得让客户觉得,他们做的事有人看,还有人愿意帮他们说出去。”
王姐点点头,手指已经在平板上滑动起来,“那我先把建议书里的案例再补两个,让人一看就明白能怎么用。”
老陈站在一旁,刚挂完技术组的内部通联电话,“轮值的人定了,小李今天下午就开始盯快速通道。他说只要问题范围清楚,扛得住。”
“不是扛,是接。”刘好仃纠正道,“咱们不是在应付咨询,是在接住机会。今天是V2策略正式跑的第一天,每一个回复都得让人感觉到——这事有人管。”
早上九点整,系统后台弹出第一条来自快速通道的新请求:“连续打卡25天了,能不能提前申请纪念牌?”
王姐眼疾手快,立刻转给老陈,“这是个好信号,说明有人真把这事当回事儿。”
老陈拨通车间内线,确认边角料加工进度后回话:“来得及,下周二第一批挂牌名单里可以把他加上,只要今天完成最后五天打卡。”
刘好仃在记录表上标了个星号,“那就现在告诉他:‘您的坚持我们看到了,只要完成满30天,纪念牌准时送达’。语气要像老朋友聊天那样。”
消息发出不到三分钟,对方回了个笑脸表情,又追加一句:“那我继续坚持,等你们来拍视频的时候喊我出镜啊!”
办公室里响起一声轻笑。
“你看,”王姐扭头看向刘好仃,“不是非得给奖励才有人参与,是得让他知道自己被看见了。”
十点半,第二波咨询高峰来了。
一条新消息跳出来:“节能数据导出PDF时,时间戳能不能自动带上?物业要求必须有原始记录。”
这是个技术细节,但背后牵扯格式规范和系统权限。按老流程,这类问题至少要转手三次才能答复。而现在,老陈直接打开远程协作界面,带着轮值的小李一步步调试输出模板。
十五分钟后,客户收到了带说明的样例文件,附言写着:“您提的需求我们正在优化,当前版本可手动添加时间信息,预计三天内上线自动生成功能,届时会主动通知您。”
刘好仃看了眼响应计时器:38分12秒。
“卡着红线跑,但没超。”他笑了笑,顺手在看板上打了个勾。
与此同时,王姐那边也有了动静。她刚把更新版《打卡数据应用建议书》推入当日打卡提醒推送队列,手机就震了一下——朋友圈监测工具提示,已有三位客户自发转发。
其中一人配文:“原来每天随手一扫的数据,还能拿来申请补贴?这波操作值了。”
另一人直接@了本地一个小商户联盟群,“兄弟们,这个玻璃厂搞的事有点意思,不是纯广告,真能帮咱们省钱。”
刘好仃点开截图看了一会儿,没说话,只是把这条转发链接存进了明日晨会资料包。
中午休息时间刚过,老陈端着饭盒走回来,一边嚼着青菜一边翻值班日志,“上午一共进来九条快速通道请求,八条按时回应,剩那一条问的是镀膜耐酸碱性测试标准,涉及外部认证流程,我让小李先回复‘正在协调专业人员解答’,并标注了四十八小时内必反馈。”
“节奏稳住了。”刘好仃喝了口保温杯里的茶,“关键不是答得多快,是让客户知道,他的问题已经进来了,有人在跟。”
下午两点,第一个真正的考验来了。
惠州那边一个新加盟的小店主发来消息:“我想做个弧形门头玻璃,预算有限,有没有性价比高的方案推荐?”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咨询,而是潜在订单线索。按照旧模式,这种需求会被丢进待办池,等排期、等评估、等开会决定要不要接。
但现在,快速通道有自己的规则。
王姐立刻调出客户标签:中小客户,首次咨询,传播意愿高。
她把信息转给老陈,“走绿色通道,先给个基础方案参考,别谈成交,先建立信任。”
二十分钟后,客户收到一份图文并茂的回复,包含三种可选曲率、对应成本区间、安装注意事项,末尾还加了一句:“如需进一步沟通,我们可安排技术人员一对一支持。”
对方几乎是秒回:“你们这服务太实在了,比我问过的三家都清楚!”
刘好仃看到这条反馈时,正坐在工位前核对明日的跟进清单。他把这句话复制下来,放进团队共享文档的“今日亮点”栏,标题写的是:“客户说‘太实在’,比签单还高兴。”
临近下班,整体数据出炉。
快速通道全天共接收17条请求,15条在40分钟内获得明确答复,其余两条均已启动跟踪机制,并发送了进度告知。
技术组提交的日志显示,轮值人员压力可控,仅有一项跨部门协作任务需要延长处理周期,但已提前沟通预期时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姐整理的朋友圈传播报告显示,建议书阅读量是往常宣传材料的六倍以上,转发用户中已有两人提出具体使用场景咨询。
刘好仃合上笔记本,手指轻轻敲了两下桌面。
“第一天,没出乱子,还有惊喜。”他说,“说明咱们没想偏。”
老陈站在桌边,手里拿着打印出来的排班表,“技术组讨论过了,下周继续这个轮值模式,不过建议每天增加一次十分钟站会,把典型问题拉出来讲一遍,避免重复劳动。”
“行。”刘好仃点头,“明天就开始。”
王姐伸了个懒腰,顺手关掉最后一份文档,“感觉像是给一台老机器换了套新齿轮,咔哒咔哒,居然转得比以前顺。”
“咱们厂这台机器是旧了些,”刘好仃望着窗外渐渐暗下的天色,“但只要每个零件都还在用心转,就不怕赶不上趟。”
打印机忽然响了一声。
一张新的值班表缓缓吐出,纸面还带着微微的温热。刘好仃起身取下,目光落在“周三轮值”那一栏,名字后面多了一行小字备注:“负责解答‘数据能否用于投标’类咨询”。
他正准备签字归档,手机震动起来。
低头一看,是一条来自系统的自动提醒:
“客户【深南大道奶茶铺】已完成第30次打卡,触发纪念牌申请流程,请确认发货信息。”
刘好仃点了确认,备注栏写下:“随包裹附赠一张手写感谢卡,内容由王姐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