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4集:方案改进新计定(1/1)

光标在“发送”键上轻轻一落,那条静静停驻已久的链接终于滑进了协作群。刘好仃没看回音,也没等谁冒头接话,手指顺势往下一划,把刚发出去的文档又从群里点开,确认了一遍权限——仅查看,可评论。

没问题。

他把页面缩小,退回到主界面。测试日志还在后台运行着残余数据的归档,流程图则摊在另一侧屏幕,像一张被反复翻阅的地图。他盯着看了几秒,新建文件夹的动作几乎是本能。

《1664_改进计划草案_分层推进》。

标题打完,他顺手加了个备注:初稿,待审。表格拉开,三行标题列得整整齐齐——A类执行层,B类设计层,C类决策层。每一行下面空着四格:问题简述、改进方向、拟采取措施、建议责任人、预计完成节点。

他先填A类。

“规则漏绑,关键词未联动触发应急预案。”

改进方向写得干脆:“补机制,不靠人盯。”

措施更具体:“建立每周自动扫描敏感词库机制,新增‘免费设计服务’等竞品高频话术为必检项。”

责任人暂时空着,节点框了个红圈:3日内上线补丁。

敲完回车,他喝了口茶。杯子早就凉了,但他喝得自然,像是习惯了这种温度。放下杯时,指尖在桌面上蹭出一点水痕,他也没擦。

转到B类。

“移动端用户滑动过快,弹窗判定失效。”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再小的漏洞,卡在客户转化口上,就是一道坎。

改进方向他琢磨了几秒,写下:“让系统学会等半拍。”

接着补充措施:“增加滑动速率识别模块,结合页面加载完成状态,双条件同时满足才触发弹窗。”

他顿了顿,在后面加了一句:“避免误触,也防止漏触。”

时间定在7天内完成原型测试。

C类最难啃。

他盯着那一行空白,手指在键盘上方悬了两秒,才慢慢敲下:

“算法因单一参数临界值误判客户优先级,导致插单风险。”

改进方向改了好几遍,最后定为:“让系统记住老客户的样子。”

措施写得最细:“引入近90天行为数据作为权重因子,降低短期参数波动影响;设置客户稳定性评分模型,防止单次异常请求被过度响应。”

开发周期拉到了15天。他知道这事急不来,得调数据、跑模型、做验证,一步错,全盘偏。

写完三项,他往后靠了靠,椅子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办公室没人,只有空调低低地吹着风。他眯眼扫了一遍表格,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于是又在页脚加了一行总结:

“改进不是修坑,是给路装感应器。”

他笑了笑,自己念了一遍,觉得这话有点意思,但又不至于夸张。就留着吧。

这时候,系统提示音轻轻“叮”了一声。

是文档同步成功的通知。

他点开共享目录,把这份草案上传进去,权限设为“待审阅”,然后退出登录界面,重新切回实时工单监控看板。数字还是老样子,平稳跳动,没有突增,也没有暴跌。

挺好。

他又打开协作群,看到自己的两条消息并排躺着:一个是问题初析文档,一个是新上传的改进计划。没人回复,也没人点赞。正常,这个点大家要么在忙生产单,要么刚吃完饭还没回神。

他不急。

反正东西已经放那儿了,像一颗埋好的种子,只等雨落。

右手食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点,一下,两下,像是在数节奏。他脑子里过了一遍刚才写的每一条措施,看有没有哪个环节漏了钩子。A类靠机制自动跑,B类要前端配合改逻辑,C类得找技术组调模型——三件事都不轻,但也没哪件非得他亲手做。

他只是把路标立好了。

窗外天色暗了下来,楼下的车间灯光一盏接一盏亮起,玻璃搬运轨道上的红外感应灯闪着绿光,有条不紊地指引着运输车前行。他看了眼时间,六点二十三分,还没到交接班的高峰。

他没动。

鼠标挪到任务看板右上角,点击刷新。所有状态栏更新了一轮,A类任务显示“待分配”,B类“方案确认中”,C类“数据接口申请已提交”。

进度动了。

他把表格文档再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错别字,没有漏填项,保存,关闭。只留下主看板和那个待发送消息窗口还开着。

身体微微后仰,肩膀松了一下。这一天的信息量不小,但他脑子还清亮。就像每次跑完长线测试后的那种状态——累,但通透。

他忽然想起早上巡线时,看见新来的实习生在模具区贴标签,一边贴一边念叨:“分类清楚了,做事才不乱。”

当时他还笑人家太认真。现在想想,其实挺对的。

问题也一样,不分清层级,永远只能救火。

他坐正,重新打开改进计划文档,在C类措施后面悄悄加了一句备注:

“建议先用五家稳定客户做小范围模型试跑,避免全量上线翻车。”

加完,他点了保存。

然后盯着屏幕,看了一会儿。

办公室的灯不知什么时候全亮了,照得桌面泛白。他的影子斜斜地压在键盘上,右手搭在回车键旁边,左手捏着那张写满草稿的便签纸,边缘已经被手指折出了好几道印子。

他知道,接下来的事不会再由他一个人推着走了。有人会认领任务,有人会提出疑问,也可能会有争执,有调整。

但现在这一刻,文档还在“待审阅”状态,消息还没被点开,所有人还不知道明天一早等着他们的是一场分层攻坚。

他没起身去喝水,也没掏出手机看新闻。

只是静静地坐着,目光落在屏幕上那行刚刚更新的时间戳上:

2025-04-03 18:27:14

下一秒,鼠标光标自动跳了一下,看板数据开始新一轮抓取。

他的手指随之抬起,悬在F5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