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3集:新成果巩固再升级(1/1)

刘好仃的手指刚从回车键上抬起,屏幕上的“成果固化方案”任务看板自动刷新,优先级标签跳成了深蓝色。他没动,只把显示器往自己这边拉了半寸,让光斑避开眼睛。

“昨天说的那句话,都写好了吧?”他转头看向小周的方向,声音不高,但会议室里三个人的动作同时顿了一下。

小周从笔记本上抬头:“写了!我改了好几遍,保证朗朗上口。”

李工推了推眼镜:“我按您说的,加了个工单号,怕光讲道理新人听不懂。”

老赵翻着自己的本子:“我也补了案例,就是不知道说得清不清楚。”

“那就一个一个来。”刘好仃点开投影,四条经验语录并排出现在白板上。

他指着第一条——“别等火烧起来才找水龙头”,笑了笑:“小周这句,听着像提醒人下班关煤气。”

会议室里一松,小周挠头嘿嘿笑。

“但问题在哪?”刘好仃话锋一转,“这句话是教训,不是步骤。新人看了,知道先查哪里吗?知道第一步打开哪个系统吗?”

笑声停了。

“老赵那句‘客户的每一次抱怨,都是给我们递图纸的人’,我最喜欢。”刘好仃语气缓下来,“可新人要是没见过那张‘图纸’长什么样,怎么接?”

他调出一张旧工单记录:“还记得这单吗?客户说镀层起雾,我们一开始当质量问题处理,结果是你发现他们仓库靠海,潮气直接渗进包装纸。这才有了后来的防潮等级标注。”

老赵点头:“那次真是踩坑里爬出来的。”

“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留一句金句,而是把踩坑的脚印一个个画出来。”刘好仃在屏幕上划出七栏表格,“以后所有经验,全得塞进这个‘七步法’里:问题怎么冒头的,数据在哪查,谁该第一个动手,干完怎么验,最后怎么变成规矩,再怎么传下去。”

小周举手:“那……我的‘水龙头’还能用吗?”

“能。”刘好仃点头,“但得改成:‘第13号报警触发后,立即调取近三日湿度记录,同步通知技术组复核温控参数’。你看,这不是口号,是动作指令。”

李工若有所思:“就像机器操作手册那样,一步一图?”

“对路了。”刘好仃敲下回车,文档标题更新为《标准动作包V1.0》,“咱们这套土办法,现在要穿正装上班了。”

老赵忽然问:“那以后是不是连吵架都有标准流程?”

“当然。”刘好仃笑出声,“第一句不能说‘你搞错了’,要说‘咱们核对一下原始数据’。第二句不能拍桌子,得打开共享屏。第三句——如果还没解决,就标红提报例会。”

几个人都笑了,气氛松了下来。

刘好仃趁势打开客户列表:“笑归笑,接下来才是重头戏。咱们稳住了局面,能不能再往前走一步?”

小周收住笑:“您意思是……主动出击?”

“不是打仗,是送温暖。”刘好仃点出十七家高频复购客户名单,“这些人不是最挑剔的,就是最着急的。但他们愿意一次次回头,说明信我们改得快。”

李工皱眉:“可我们现在已经是极限响应了,再多怕顾不过来。”

“不是让他们多下单。”刘好仃滑动鼠标,调出一份模板草案,“我想每季度给他们发个‘气候适配建议报告’,附上他们自己过去半年的订单参数变化曲线,再提醒一句:‘雨季将至,建议加强包装密封性’。”

办公室安静了几秒。

小周眨眨眼:“这不像是卖货,倒像物业管家?”

“对喽。”刘好仃点头,“玻璃谁都能做,但谁能告诉客户什么时候该擦、怎么存、多久要换一批?我们能。这不是附加服务,是信任积分。”

老赵慢慢点头:“上次华南那批货,要早有人提醒他们提前入库,也不会卡在码头三天。”

“那就从这十七家开始试点。”刘好仃新建文件夹,命名为“重点客户响应档案”,“每家建个小档案,记他们爱挑什么毛病、历史修改记录、对接人脾气如何——别笑,谁急谁慢都得记下来。”

小周兴奋起来:“要不要做个星级评分?五星客户配专属提醒铃声?”

“铃声不用。”刘好仃笑着摇头,“但五角星可以保留。你设计个图标,挂在客户编号旁边,一眼就知道是谁家。”

李工犹豫道:“可产能已经八成九了,这时候扩服务,万一压垮了怎么办?”

“所以我们不全面铺。”刘好仃调出系统误报率统计图,“过去三周,智能提醒误报只有零点七个点。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现在有余力判断真假问题,不用每次都全员出动。”

他新建一页:“先挑五家潜在客户做轻量合作试点,只接样品单,提供基础技术支持,不承诺量产。相当于先握个手,试试手感。”

老赵问:“那资源怎么分?新客老客撞上了,先救谁?”

“分级。”刘好仃打开知识库编辑界面,“新增《客户分级接入指南》:A类老客户,两小时响应;B类试单客户,二十四小时内答复;C类咨询客户,自动回复加人工抽查。谁也不落下,但节奏我们自己定。”

小周快速记录:“那我马上建个响应时效追踪表?”

“建。”刘好仃点头,“顺便把五角星图标嵌进去,绿色代表常规,黄色代表加急,红色代表已逾期。”

李工看着屏幕,忽然说:“您这哪是固化成果,分明是要升级打法。”

“没错。”刘好仃合上笔帽,“稳定不是终点,是起点。以前我们忙着灭火,现在得学会种树——让人知道这片林子有人管,风来了也不怕倒。”

老赵翻出档案袋:“那我这就把十七家的历史订单再捋一遍,把关键节点标出来。”

“去吧。”刘好仃点击保存,文档版本跳到V1.2,“记住,不是找问题,是找规律。哪个月容易出事,哪个环节总被忽略,全都记下来。”

小周举起手机:“我把五角星原型图发群里了,大家看看行不行?”

刘好仃扫了一眼:“行,简洁清楚。明天贴上去。”

李工站起身:“我去整理最近六个月的技术支持记录,给新人手册凑够七个真实案例。”

“别忘了每个案例后面加个‘避坑提示’。”刘好仃提醒,“比如‘切记不可单独调整pH值而不校验温度补偿’。”

“记下了。”李工点头出门。

会议室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的鼠标点击。

刘好仃重新打开主监控页面,右下角的“策略运行天数”静静显示着“22”。他伸手摸了摸U盘接口,确认还在插着,然后把双手放回键盘两侧。

小周忽然探头:“刘师傅,我在想……如果我们真把这套做成培训课,开头怎么说?”

刘好仃盯着屏幕,没回头。

“你就说——”

车间传送带的提示音突然响起,一声短鸣,像是某种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