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1集:优化策略再执行(1/1)
刘好仃的手指在键盘上悬了两秒,轻轻敲下“保存”二字。文档角落的时间跳到了十九点零四分,屏幕上的光标还在闪,像等着他补一句没说完的话。他没关窗口,反而双击打开了那个刚建好的共享文件夹——“策略优化_0516”。
小周的《气候适配指南》草图已经传上来了,还加了个笑脸表情做备注:“初稿交差,请领导批阅!”李工和老赵的子目录则安静得像没打开过。
他拿起内线电话拨通技术组:“李工,近半年的调试记录你先筛一遍,挑出温湿度波动大时仍保持稳定的参数组合。别等完美,先交个基础版。”
“明白,我正看着呢。”那边声音沉稳,“不过有几批底材差异明显,直接套用怕出问题。”
“那就标个区间,别写死数值。”刘好仃说,“咱们不是发标准,是给参考。”
挂了电话,他又转头看了眼小周的工位。年轻人正举着手机对着电脑屏幕拍视频链接测试结果,嘴里念念有词:“扫码跳转成功……播放流畅……OK,搞定!”
刘好仃走过去,看了一眼预览画面。“视频再剪短点,三十秒讲清重点就行。”
“哎,您怎么知道我要说这个?”小周抬头笑。
“因为你每次做完事都觉得自己特别完整。”刘好仃也笑了,“但客户只想看结论。”
回到办公室,他新建了一个在线看板,把三项任务列上去:参数归档、投诉排序、指南定稿。每项后面贴上红黄绿标签,默认全红。他发了条群消息:“从今天起,每天十点前更新状态,谁漏了,下周团建请喝奶茶。”
小周秒回:“那我九点五十准时更新,绝不给您制造收入机会。”
第二天一早九点一刻,三人准时站在他工位旁。
“我昨晚整到十一点,把去年雨季前三个月的投诉全翻出来了。”老赵递过一份打印件,“电子档缺了两个月,得找档案室调原件。”
“我已经让行政安排人去扫了。”刘好仃接过纸,“今天能进系统吗?”
“快了,实习生正在录数据字段。”老赵点头,“就是编号太乱,有的客户改过名,还得手动对。”
“先按原始编号存,备注里加现用名。”刘好仃翻开自己的笔记本,在“信息追溯”四个字下面划了一横,“以后不管谁接手,都能顺藤摸瓜。”
李工这时开口:“我这边整理出六组较稳的参数组合,但不确定能不能覆盖所有底材类型。”
“不求全覆盖。”刘好仃说,“先解决八成常见情况。剩下两成特殊单,单独备注处理流程就行。”
“那指南里怎么写?”小周问。
“写‘推荐区间’。”刘好仃说,“比如预处理时间建议三到五分钟,具体看现场反馈调整。留点活口,别让人觉得我们在下命令。”
李工皱眉:“可一线工人习惯要明确指令,模糊了反而容易错。”
“那就加一句话:‘若环境湿度连续两小时超百分之八十,自动启用B方案。’”刘好仃顿了顿,“我们没法让机器自己动,但可以让规则先跑起来。”
小周眼睛一亮:“这不就是‘智能提醒’的土办法嘛!”
“对。”刘好仃点头,“等哪天系统真能联动了,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它的‘童年记忆’。”
看板上的颜色开始变。上午十点零七分,李工把第一版参数汇总上传,标签由红转黄;十点二十三分,老赵更新了初步排序表,附言:“缺三个月纸质档,补录中”;十点五十分,小周发来指南第二稿,新增两个图表,并在群里晒截图:“动态示意图上线,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看不懂技术文档!”
刘好仃把三份文件逐一打开检查,顺手在共享文档末尾新建一页,命名为“动态修订日志”。
他打字:“2025年5月17日 9:15,首次录入稳定参数组合6组,来源:近半年生产记录筛选;依据:良率≥94%,退货率≤1.2%。”
然后@李工:“以后每次调参数,记得在这里记一笔。不用长篇大论,写清楚改了啥、为啥改、效果如何就行。”
“行。”李工回复,“感觉像在写工作日记。”
“其实就是。”刘好仃回他,“只不过这本日记,将来能救急。”
中午饭后,行政部送来一叠扫描件,是近三年的纸质投诉档案。老赵立刻埋头核对,发现其中有三起案例与当前问题高度相似,只是当年未被归纳总结,导致重复发生。
他把这三条摘出来发到群里:“这三个要是早点归类,去年就不至于临时改工艺。”
刘好仃转发进共享文档,在旁边加注:“典型实例A/B/C,可用于指南补充说明。”
小周马上接话:“我下午就把案例做成插图,配上解决步骤。”
下午三点,车间传来消息:一批加急订单临时调整镀膜顺序,可能影响原定测试进度。
李工皱眉:“这下参数采集又要推迟。”
“没关系。”刘好仃看了看任务表,“我们本来就没指望一次到位。先把已有数据用好,后续边做边补。”
他转向小周:“你的二维码视频还能再压短吗?十五秒够不够?”
“剪掉开场白就行。”小周比了个OK手势,“核心操作就四步,咔咔咔,完事。”
四点十七分,看板上最后一项任务——《气候适配指南》——状态由黄转绿。小周上传终版PDF,标题加粗,封面设计简洁明了,底部一行小字写着:“基于实测数据 · 可持续更新版本”。
刘好仃点开浏览了一遍,从头到尾没有冗余术语,连图示箭头都画得清清楚楚。他在文档顶部写下更新记录,然后在群里发了一句:“第一轮闭环完成。”
李工看了看时间:“这才三天不到。”
“因为大家没各自为战。”刘好仃说,“以前是问题来了才碰头,现在是还没冒烟就开始铺水管。”
老赵难得笑了笑:“要是以后每个月都能这么清清爽爽交差,我晨会迟到十分钟也值。”
下班铃响过一轮,办公室里灯还亮着。李工在修改参数库的分类逻辑,小周正把新视频上传到内网测试链接,老赵一边对照扫描件一边在表格里补录缺失信息。
刘好仃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是那个名为“策略优化_0516”的文件夹。三项主任务全部变绿,动态日志页有了第一条正式记录,群聊最新一条是小周发来的预览图确认。
他手指悬在键盘上方,准备写下今日执行小结的第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