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9集:优化策略再执行(1/1)

小周把焊笔放下,抬头看了眼监控摄像头,朝镜头挥了挥手。刘好仃正站在打样间外的记录台前,手里捏着刚打印出来的客户留言单,目光落在那句“孩子每天早上对着镜子唱歌,要是它能跟着哼两句就好了”上。

他没说话,只是轻轻折了纸的一角,夹进随身的笔记本里。

第二天一早,会议室的投影还没关,屏幕上还停着昨天会议结束时的画面:一行加粗字写着“让玻璃学会回应生活”。刘好仃进来后顺手点了下翻页键,切到了新的文档标题——《问题前置响应机制执行表》。

“今天开始,咱们不光解决问题,还得抢在问题前面走一步。”他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清楚,“从三条线同时推进:安装服务协同、包装图解落地、预警模块打样。”

林组长坐在角落翻文件,眉头微皱:“经销商认证系统那边还没回信,IT说端口要排期。”

小李立刻接话:“我已经催了两遍,他们答应今天下午开测试权限,但只能先给三个账号。”

“不够用。”老赵插了一句,“仓库打包组十二个人,质检还要抽查,三个号转来转去,耽误事。”

刘好仃点点头,打开手机记事本,念出昨晚整理的分工:“这样,林组长带人先把风险提示贴纸印出来,红底白字,贴箱体侧面;小李你拿到权限后,立刻建共享目录,把培训视频和认证流程放进去,谁扫码都能看;老赵,打样间今天起每天留两小时,专门复现常见安装错误,拍成对比图。”

小周举手:“那我补拍的特写镜头呢?要不要同步更新?”

“要。”刘好仃翻开他的记录本,“支架受力点那三秒镜头,现在就传到群里。顺便把‘慢点’那句保留,但加个音效——‘叮’的一声,像锅铲碰铁盆那样清脆,让人一听就停下动作。”

屋里有人笑了一声。

林组长也松了口气:“行,那我去协调印刷厂,争取中午前出第一批。”

散会后,刘好仃没回工位,直接去了产线装配区。新一批镜框正在上流水线,工人正往包装盒内层贴图解说明。他蹲下身,抽出一个半成品盒子,盯着里面的示意图看了几秒。

“这个视角不对。”他指着支架连接处,“图纸是俯视,可人拆盒时是低头看,容易把左右搞混。”

旁边的技术员凑过来:“我们按实物比例画的,应该没问题吧?”

“比例没错,可方向感错了。”刘好仃掏出手机,打开小周昨晚发的视频草稿,拖到“自检问答”那段,“你看,视频里是真人操作,有手、有影子、有拧动过程,眼睛一下就抓得到重点。纸上不行,得改。”

他当场拿笔在原图上画了几道箭头,改成动态指引式布局,又建议把关键步骤用橙色边框圈出来。“颜色醒目点,别让人找来找去。”

技术员点头记下,转身去改设计。

刘好仃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灰,顺手拨通小周电话:“图解重做,角度调成四十五度斜拍,带手指操作痕迹。另外,补一句语音提醒:‘兄弟,凸面朝外,别装反了。’”

挂了电话,他又去了打样间。

小周已经在焊第三块电路板,桌上摆着前两块烧坏的样品,边缘线路发黑。

“传感器太挤了。”小周擦了擦额头的汗,“加了温控模块,走线空间只剩两毫米,高温一烤,挨得太近就短路。”

刘好仃拿起放大镜看了一会儿,又翻出客户留言复印件:“这条‘洗澡怕起雾影响喇叭’不能丢。咱们不是为了防一次故障,是为了让客户觉得,我们听到了。”

小周苦笑:“可现在连焊都焊不上。”

“那就换法子。”刘好仃叫来另一位技术员,“试试分层布线,信号层和电源层分开压,传感器也换个更小的型号,能省一毫米是一毫米。”

三人围着工作台忙了一上午,终于在午饭前做出一块完整电路。放进测试箱后,温度升到八十度,持续半小时,显示屏上的电流曲线始终平稳。

“过了?”小周盯着数据,声音有点抖。

“暂定合格。”刘好仃没松劲,“等老化测试结果出来再说。”

下午两点,首批带新图解的包装盒试装配上线。刘好仃守在现场,看着工人拆箱、取镜、安装支架。前三套顺利装完,第四套时,一名年轻员工还是把支架反扣了上去。

“又来了。”他走过去,没责备,只问,“你看图的时候,注意到橙色框了吗?”

工人挠头:“看到了,但我以为那是装饰。”

刘好仃回办公室立刻联系设计组:“所有警示框加文字标注——‘此处必看’。另外,在视频里加一句旁白:‘这圈不是花边,是保命线。’”

小周一边剪辑一边笑:“这么讲,听着像武侠片里的秘籍提示。”

“那就对了。”刘好仃说,“让人记住才重要。”

临近下班,小李跑来汇报:“认证系统测试端口开了,培训页面也能访问,就是登录有点卡。”

“能进就行。”刘好仃打开电脑,把最新版《安装风险清单》上传至共享目录,并设为全员可见。他还特意在首页加了条通知:“本周起,所有新合作经销商需完成线上测试方可下单,请各部门配合推送。”

林组长随后发来消息:首批带红底白字提示贴的货箱已出库,共三百件,发往六个区域。

老赵则带回一条现场反馈:模拟安装测试中,发现螺丝批头磨损会导致滑丝,建议每班组配发一套新工具。刘好仃当即批准采购申请,并备注“优先处理”。

打样间那边,第三块集成温控模块的样品顺利完成八小时连续运行测试,未出现异常。

刘好仃走进去时,小周正把数据导出到U盘。

“可以交差了吧?”小周笑着问。

“还不行。”刘好仃拿起电路板对着灯看了看,“明天做三天循环老化,湿度也要加上。稳定了,才能进下一阶段。”

小周叹了口气,却又笑了:“您这是要把镜子养成精啊。”

“不是养成精。”刘好仃把板子轻轻放回托盘,“是要让它知道什么时候该提醒人,别等到坏了才说话。”

他翻开笔记本,找出那张被折过一角的客户留言,递给小周:“这事儿也得记着。孩子想听歌,听着是玩笑,可万一哪天真能哼两句呢?”

小周接过纸条,看了很久,忽然说:“其实……能不能做个基础音效?比如开机时‘滴’一声,代表镜子醒了。”

“可以。”刘好仃点头,“先列进待研项目。”

窗外天色渐暗,厂区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映在玻璃幕墙上,像一片安静流动的河。

刘好仃坐在打样间的记录台前,写下最后一行日志:“温控模块初稳,待老化测试。”

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七点四十三分。

焊笔还热着,他顺手吹了吹焊点边缘残留的松香烟气,把那张儿童留言打印出来,夹进明日晨会资料册。

小周戴上耳机调试音频文件,突然抬头喊了一声:“刘师傅!您听这个——”

他按下播放键,一段清脆的电子音响起,像是风铃碰到了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