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7集:新效果再评估(1/1)

刘好仃把文件夹往台面一放,手指在放大镜边缘轻轻敲了两下。小周立刻会意,把工作台上的第三块样品转了个角度,灯光顺着弧线滑过去,那道曾经发暗的灯带区,现在亮得均匀又安静。

“气泡排干净了,胶膜也换了薄款。”小周语气里带着点得意,“三组老化测试都过了,高温高湿都没掉光。”

刘好仃点头,顺手调出手机里的冷却曲线图对比着看。“电压稳了,贴合度也对了。”他抬头,“问题不是出在设计,是执行时差了那么一点点手感。现在补上了。”

老赵站在旁边,手里捏着刚才那张材料清单,听见这话,嘴角微微往上提了一下。“以前没人管这些细节,出了事就说是‘个别现象’。现在倒好,连气泡都要写进记录里。”

“气泡也是信号。”刘好仃把放大镜还给小周,“客户看不见它,但能看见灯不亮。我们得比他们先看到。”

林组长这时候从质检室出来,手里拿着一份打印单。“刚统计完上周返修数据。”她把纸递给刘好仃,“弧形灯带的返修量降了四成,但新增了六条安装投诉,都是新合作的经销商那边来的。”

刘好仃扫了一眼内容。“拧螺丝太紧压裂玻璃?支架装反了导致线路弯折?”他念完抬头,“不是产品问题,是说明书太难懂。”

小周笑了一声:“咱们厂的产品手册,一向是‘如图所示’,可图还不清。”

“那就重做。”刘好仃转身走向办公区,“今天就把《简易安装图解》列进任务栏。线条粗一点,颜色标清楚,关键步骤加个警告图标——比如‘这里别使劲’。”

林组长跟上来:“我让仓库配合,下周起每批货都附两份纸质图解,再贴个二维码,扫码能看三分钟教学视频。”

“行。”刘好仃坐下打开电脑,“谁来做视频脚本?”

小周举手:“我可以试试,拍个真人演示,边装边说。”

老赵插话:“记得把常用错误也拍进去。上次有人把防水胶涂在接头上面,结果一通电全短了。”

“那就叫‘别这样装’系列。”刘好仃笑着敲下备注,“名字俗点没关系,能看懂就行。”

小李这时候从行政区走过来,手里拿着系统权限表。“回应组的文档还是只能三个人编辑,其他人只能看截图。昨天有同事问我能不能导出用户反馈分类,我说不行。”

“那就改。”刘好仃直接拨通系统组电话,“我是刘好仃。麻烦把‘回应组’整个文件夹设成共享只读目录,全员可见,今天就能开权限吗?”

对方应了声,他挂了电话。“以后谁想查客户留言、测试进度、材料清单,打开就能看。不用再靠谁传截图。”

小李松了口气:“这下信息对齐了。”

老赵忽然开口:“那个材料兼容清单,能不能放进月度质检通报里?每个月更新一次,全厂都发一遍。”

刘好仃停下打字的手。“你是说,把它从个人笔记变成正式标准?”

“对。”老赵说得干脆,“我不可能天天盯着仓库发预警。但要是成了通报固定栏目,大家自然就知道哪款胶不能用在哪种产品上。”

刘好仃盯着屏幕看了几秒,然后点开邮件模板,在主题栏写下:“关于将《材料兼容使用清单》纳入月度质检通报的建议”。

“就这么办。”他按下发送,“抄送生产、采购、质检、仓库。标题写明白,这是制度性安排,不是临时提醒。”

林组长笑了笑:“你这是把咱们这群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忙活,慢慢砌成了墙。”

“墙要结实,得一块砖一块砖码。”刘好仃合上笔记本,“我们现在做的每件事,看起来都不大,但连起来就是一条路。”

中午过后,会议室重新聚了人。刘好仃把投影打开,屏幕上并列三条曲线:一条是“回应组”自启动以来的任务完成数,一条是客户满意度评分周变化,还有一条是产线不良率走势。

“你们看时间点。”他拿笔圈住几个节点,“五月十号,我们闭环了第一起‘灯带边缘发暗’反馈;三天后,满意度从86升到89。五月十八号,材料清单上线,不良率开始往下走。前天,安装图解初稿完成,投诉量明显回落。”

小周盯着图表:“所以这些不是碰巧?”

“不是。”刘好仃指着最后一段上升曲线,“每次我们认真回应一个问题,哪怕只是改一张图、标一款胶,七到十天后,数据就会说话。它不会骗人。”

老赵点点头:“原来我们真在一点点变好。”

“不是一点点。”刘好仃笑了,“是一天天在变好。只不过以前没把这些事串起来看。”

林组长看着图表沉吟片刻:“接下来是不是该定个目标?比如三个月内把返修率再降一半?”

“目标要有。”刘好仃说,“但现在更重要的是确认一件事——我们这套做法,是走得通的。今天我们评估的不只是效果,更是方向。”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四个字:“回应有效”。

底下几个人都安静了一瞬。

小周轻声说:“我以为我们会先说‘技术达标’或者‘流程优化’。”

“那些是手段。”刘好仃转身,“我们要达标的,是人的需求。客户随口一句话,孩子想听歌,家长怕镜子起雾喇叭坏——这些声音,以前被当成噪音。现在我们知道,那是信号。”

小李翻了翻手里的记录:“今天早上又收到一条留言,说希望镜子能在洗澡时提醒‘水温太高’。”

“记下来。”刘好仃打开《用户声音归类表》,新增一行,“归类到‘安全提示·家庭使用’。”

老赵忽然问:“你说我们要不要做个汇总表,专门登记这些还没落地的想法?免得忘了。”

“已经在做了。”刘好仃调出另一个文档,“叫《待回应池》,按场景分了类。等资源允许,优先级高的就拉进来。”

下午四点,打样间再次传来消息。小周抱着三块完成老化测试的新样品走出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全通过!温度循环二十次,湿度九十持续四十八小时,灯带亮度偏差控制在百分之五以内。”

刘好仃接过样品一块块检查,边缘过渡平滑,光线连贯,没有断点也没有闪烁。

“可以准备批量试产了。”他说,“通知装配组,下周安排两条线做验证生产。”

林组长立刻拿出手机记下事项。老赵则把最新的材料清单打印出来,贴在打样间门口的公告栏上,还特意用红笔圈出三种禁用胶水型号。

“以后这就是标准。”他说。

刘好仃回到工位,打开打印机,把《新变化应对策略阶段性评估摘要》一页页输出。封面写着三行字:

1. 技术问题已闭环,边缘光衰达标

2. 客户信任在回升,返修率显着下降

3. 回应机制成体系,经验正转化为制度

他夹好文件,正准备起身,小周突然冲进来,手里举着手机。

“刘师傅!第二批老化测试的数据出来了,比预期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