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0集:改进新计速实施(1/1)
刘好仃把装订好的方案文档放进抽屉,顺手拉开最下层,取出一个蓝色文件夹。封面写着“三号炉改造记录”,边角已经磨白,里面夹着几十张测试波形图和手写备注。他翻到最新一页,写下日期和时间:周三上午九点十七分,改进实施启动。
小李踩着点冲进车间,工装袖口还沾着早餐的油渍。他把U盘往控制台一插,“脚本传你邮箱了,初版。”声音有点喘,“我加了个异常捕获模块,怕新逻辑和旧程序打架。”
刘好仃没说话,打开电脑点进邮箱附件。代码一行行往下扫,眉头慢慢松开。“你这多写了一百多行,就为了拦住那几个乱码信号?”
“对。”小李挠头,“万一哪天电压跳得厉害,系统别自己乱跑指令。”
“行。”刘好仃合上笔记本,“延迟两小时,换来了个保险栓,值。但咱们得抢时间,仿真测试不能等。”
新人甲正坐在另一台机子前建模,听见动静抬头,“我可以先用模拟参数跑框架,等真实脚本进来再替换核心值。”
“就这么办。”刘好仃点头,“你先把过去三个月的电压波动数据导进来,挑出最猛的五组,做成测试场景。”
老黄从配电柜那边直起身,手里捏着一把测电笔。“接线盒查了一圈,主回路没问题。但继电器端子有点发暗,像是氧化了。”
“拍个照,上传巡检系统。”刘好仃起身走过去,“备件库里有新的,换一个,顺便抽检同批次的。”
“至于吗?”小李嘀咕,“就一点点锈。”
“一点点锈,传个信号慢零点几秒,机器就以为你让它等半天。”刘好仃看着老黄,“换。”
老黄没再多话,转身去工具间取备件。新人甲那边已经开始跑仿真,屏幕上的曲线一条条跳出来,像心跳图一样起伏。
刘好仃站在她身后看了一会儿,“第十七组数据别跳过,那个0.08秒的脉冲,厂里常见。”
“可是按现在的判断条件,它会触发冷却。”新人甲指着波形,“信号持续时间不够,但幅度够大,系统还是认了。”
“那就改。”刘好仃掏出笔,在便签上写,“把稳定性判定从0.1秒提到0.12秒,加个二级确认——第一次检测到波动后,隔0.05秒再采一次,两次都超限才算数。”
“那得改脚本。”小李立刻反应过来。
“你现在改。”刘好仃把便签递过去,“她这边同步调模型,边改边测,省时间。”
小李坐回位置,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打。新人甲则在仿真界面里调整参数,重新加载测试序列。老黄抱着新继电器回来,蹲在控制柜前开始拆装。
“你这动作越来越利索了。”刘好仃递过去一把小扳手。
“干了三十年,闭着眼都能换。”老黄咧嘴一笑,“就是年纪大了,蹲久了腿麻。”
“那你麻着也得换完。”刘好仃拍拍他肩膀,“换完还得通电测试,别让我们白等。”
车间里一时间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工具轻碰声和电脑风扇的嗡鸣。新人甲忽然“咦”了一声。
“怎么?”
“第二轮仿真,第十三组数据,新逻辑压住了0.09秒的脉冲,没误触发。”她把屏幕转过来,“但第十七组还是有点悬,差0.01秒稳住。”
刘好仃凑近看,“差一点,就是差很多。说明阈值还得再压一压。”
“再提到0.13秒?”小李回头问。
“先不急。”刘好仃摇头,“把二级确认的间隔从0.05秒缩到0.03秒,反应快一点,看能不能补上这缺口。”
小李立刻改代码。新人甲同步更新模型,重新运行测试。老黄那边也换好了继电器,合上柜门,接上测试仪。
“通电。”他按下开关。
指示灯亮起,仪表数值跳动几下后归稳。
“信号响应正常。”老黄记录下数据,“没延迟,没跳变。”
“传到系统里试试。”刘好仃说。
老黄连上调试端口,发送一组模拟扰动信号。控制台屏幕上,冷却指令未触发,状态灯保持绿色。
“稳了。”老黄松了口气。
“硬件稳了,软件还得再压一压。”刘好仃走到新人甲旁边,“第三轮仿真跑完了吗?”
“刚启动。”她盯着进度条,“这次把二级确认间隔调到了0.03秒,阈值提到0.125秒,应该能扛住。”
屏幕上的曲线缓缓展开。前十二组数据平稳通过,第十三组出现短暂波动,系统未响应。第十五组再次出现0.08秒脉冲,冷却指令依然沉寂。
“成了?”小李探头。
“别高兴太早。”刘好仃盯着第十七组即将加载的标记,“最狠的还没来。”
进度条继续推进。第十七组数据载入,电压瞬间下坠,持续0.078秒,幅度接近极限。
系统采样第一次,超限。
等待0.03秒,第二次采样,信号已回落。
判定为瞬时干扰,不触发冷却。
“压住了!”新人甲轻声喊。
“再跑一遍。”刘好仃说,“换顺序,把第十七组提前到第三位,看是不是偶然。”
新人甲重新排列测试序列,再次启动。刘好仃坐回工位,打开记录本,写下:“09:47,仿真第三轮,新逻辑初步通过极端测试。”
小李伸了个懒腰,“要不……实机试一把?”
“不急。”刘好仃摇头,“再跑两轮,换不同组合,确认稳定性。咱们不能靠运气过关。”
老黄把旧继电器装进密封袋,贴上标签,“这个拿去化验,看看氧化原因。同批次的五组,我都抽出来做通电测试。”
“行。”刘好仃点头,“你列个清单,明天交上去。”
新人甲那边进度条走到尽头,两轮新测试全部通过。她转过身,脸上带着点抑制不住的兴奋,“七组极端数据,三次重复,零误触发。”
“好。”刘好仃站起身,走到控制台前,“把这次的参数锁定,生成正式版脚本。小李,你签名,新人甲核对,我来提交。”
小李打开签名界面,输入工号和密码。新人甲对照文档逐行检查,确认无误后也签了名。刘好仃最后确认,点击“上传至生产系统”。
“下一步,实机验证。”他说。
“还是半夜?”小李问。
“周三凌晨,两点到四点。”刘好仃看表,“还有两天。这两天,脚本不动了,模型也不改了,咱们就盯着这版,反复跑,确保万无一失。”
新人甲点头,“我今晚再跑五轮,换不同随机扰动模式。”
“别通宵。”刘好仃说,“白天分三班跑,累了就歇。咱们拼的不是谁熬得久,是谁能把事做稳。”
老黄收拾工具,“那我下午去把另外五个继电器测一遍,别到时候又出岔子。”
“去吧。”刘好仃看着他背影,“发现问题随时喊我。”
车间安静下来。新人甲重启仿真,屏幕上的曲线又一次开始跳动。小李靠在椅子上,闭眼养神,手指还在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像在默写代码。
刘好仃打开电脑,调出三号炉的实时监控画面。炉体处于待机状态,温度曲线平直,一切正常。他点开新脚本的运行日志,确认版本号和上传时间。
“成了。”他轻声说。
新人甲忽然抬头,“刘师傅,如果客户那边电源更差呢?比如老厂区电压波动超过5%?”
刘好仃没立刻回答。他盯着屏幕,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
“那就再加一层。”他说,“下次,咱们做个自适应模块,电压越不稳,判断越严。让系统学会看环境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