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8集:改进新计速实施(1/1)

九点二十分,调试间的门被推开,刘好仃没看人,先看表。

他走到白板前,手指在计划表上划过,一条一条点下去:“焊点材料,新人甲负责,今天中午前报三家供应商价格;散热盖板,老黄带新人乙,三天出样;电源缓冲,小李牵头,七天内把仿真做完。”

没人说话,但笔都动了。

小李低头翻笔记本,手指在电源模块那页蹭了蹭,刚想开口,刘好仃已经拨通内线电话,只说了六个字:“老陈,配合小李。”挂了电话,看他一眼:“你只管算准数据,门我开了,进去别卡住。”

小李嗓子一紧,点头。

老黄拎着工具包往外走,路过新人乙时甩了一句:“走,拿铝板去。”

三号废料间在厂房拐角,铁门常年半开,堆着边角料和报废模具。老黄弯腰翻出两块铝板,拍掉灰,递过去:“就这个,不占新料额度。”

新人乙接住,沉得手腕一坠。

“切割组那边排满了,”老黄说着已经往里走,“咱不争新料,但得争时间。”

切割组组长老陈正盯着机床调参数,抬头看见老黄,皱眉:“又来插队?”

“不占你排程。”老黄把铝板往操作台一放,“先切毛坯,剩下我带回打磨。”

“毛坯也得排队。”

“我拿废料换工时。”老黄从包里掏出一张纸,摊开——是去年他帮切割组修好的三台老机床记录,“你欠我三小时。”

老陈盯着那张纸看了两秒,笑了:“老东西,你还留着?”

“我不记人情,只记工时。”

机床启动,嗡鸣声填满屋子。十一点三十七分,第一块毛坯铝板切完,边缘还带着毛刺,但尺寸对了。老黄拎着它回调试间,进门就喊:“首件出来了!”

新人乙立刻接过去,卡尺一量,眉头皱起来。

下午一点,他蹲在工作台前,拿游标卡尺反复比对三台旧设备的模块孔位。

“不对。”他自言自语,“每台差两毫米。”

老黄凑过来:“啥意思?”

“不是图纸错了,”新人乙抬头,“是机器老了,孔位偏了。”

“那你咋办?每台单独画图?”

“不用。”新人乙翻开日志本,撕下一页,重新画草图。这次孔位改成椭圆槽,长轴留出四毫米余量。

“这样,不管偏左偏右,都能装。”

老黄盯着看了三秒,伸手拍他肩膀:“行啊,新脑子。”

刘好仃巡查时路过,停下来看了眼图纸,又看日志本上那句“非设计错,是产线老化导致公差累积”,没说话,在新人乙的任务栏轻轻打了个勾。

小李那边卡在第三步。

仿真模型建了一半,缺关键数据——电气组的历史电压波动记录。他发了两次消息,没人回。

下午两点,他站在电气组门口,手里捏着U盘,犹豫要不要再敲门。

手机震了,刘好仃发来一条语音:“你只管提需求,别等态度。”

小李深吸一口气,打开仿真软件,导出一段七十二小时电压模拟动画。画面里,三次电压峰值精准撞上设备宕机时间点,红点闪烁,像心跳骤停。

他把视频发到工作群,附一句话:“这是上周死机那晚的数据回放。”

群里静了三分钟。

然后电气组老陈私聊他:“你等我,我把原始日志发你。”

文件传来,整整八百兆。

小李插上U盘开始导数据,手有点抖。

刘好仃下午三点突然出现在调试间,一句话不说,伸手:“日志本。”

五个人愣住,陆续交上去。

他一本本翻,翻到新人甲那本时停下——空白。

“查银合金,截止何时?”他抽出笔,在空白页写下问题,“有无替代供应商?”

新人甲脸一红:“我……忘了更新。”

“任务不是做完就完,”刘好仃合上本子,“是让人知道你在做。”

他把本子递回去:“明天晨会前,补上。”

傍晚六点,调试间灯还亮着。

新人甲对着电脑比价,三家供应商报价列成表格,加了备注栏:“B厂可分批供货,C厂含税但包邮。”

老黄在打磨铝板,砂纸来回推拉,金属屑卷成细丝,落在桌角。

新人乙拿着新图纸,用记号笔标出椭圆槽加工要点,写完抬头,发现老黄正盯着他看。

“干啥?”

“你这字,比你人靠谱。”

小李的电脑屏幕上,电压波动曲线终于跑通,仿真结果显示:加装稳压模块后,电压波动抑制率提升82%。

他盯着数据看了十秒,截图,发到群里,写:“电源缓冲方案第一阶段完成。”

刘好仃正在整理当天记录,看到消息,抬头看了眼小李。

年轻人没察觉,正揉眼睛。

刘好仃走过去,把一瓶冰镇盐汽水放在他桌上。

“喝完继续。”

小李愣了下,拧开喝了一口,凉气冲得脑门一紧。

“刘师傅,”他忽然问,“咱们这么拼,图啥?”

“图啥?”刘好仃靠在桌边,“图以后有人用这机器,不用提心吊胆。”

“可上面批不批还难说。”

“我们只管把事做实。”

“要是最后白干呢?”

刘好仃没答,转身走到公告栏前,掀开计划表一角,抽出一张纸——是昨天拆下来的旧模块,焊点发黑,像烧过的火柴头。

他把它夹回原处,拍了拍:“它没白干,它撑到被人看见。”

小李低头,手指在键盘上敲了两下,重新打开文档,继续写。

晚上七点十七分,新人甲合上电脑,打印出三页调研报告,附上两家备用供应商联系方式,夹进日志本。

他走到公告栏前,想看看自己的名字还在不在任务栏上。

灯光斜下来,照在“焊点材料调研”那一行,他的名字排在第一。

老黄那边,铝板打磨完最后一道边,用酒精擦净,平放在检测台上。

新人乙拿卡尺再量一遍,点头:“尺寸对。”

“明天装机试?”

“试。”

小李的邮箱弹出新消息,电气组老陈发来一份补充数据包,标题写着:“上周三次峰值的电流波形细节”。

他点开,数据完整,时间戳精确到毫秒。

“行啊。”他小声说。

刘好仃收起日志本,走到白板前,拿记号笔在“第一天”格子里打了个勾。

笔尖顿了顿,又在下面写了一行小字:问题不消失,只转移。

他转身,看见新人乙正把椭圆槽图纸折好,塞进工作服内袋。

“留着?”

“嗯。”

“怕丢?”

“怕忘了。”

刘好仃点头,没再说话。

墙上的钟指向七点四十三分,调试间的灯还亮着,五个人影投在墙上,动作不停。

小李敲下最后一行代码,按下运行键。

屏幕上的仿真模型开始运转,电压曲线平稳上升,稳压模块启动,波动被瞬间压平。

他盯着绿线,轻声说:“这回,该稳了。”

老黄把打磨好的铝板立在桌边,像一面小旗。

新人甲翻开日志本,补上最后一页记录,写完,合上本子。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手指划过三项任务的进度格,停在“散热样品”那一栏。

他拿起笔,准备画第一个标记。

笔尖刚碰纸面——

铝板突然滑倒,砸在桌角,发出一声闷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