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3集:新机遇推广开展(1/1)
老黄的手指在白板边缘划了一下,像是摸过一块看不见的玻璃。刘好仃把本子合上,夹进工装内袋,转身去拿对讲机。小李正低头改PPT,屏幕右下角弹出一条提示:“数据流同步完成,准备对外共享。”
班组长看了眼墙上的钟,刚想说“明天再推也不迟”,对讲机先响了。
“刘好仃,客户提前到了,十分钟后进车间。”
声音干脆,没留半点缓冲余地。
小李手一抖,鼠标点歪,把标题“看不见的手感”误删了一半。她赶紧撤回,心跳快了两拍。班组长把刚拧紧的水杯盖又拧开,喝了一口,又觉得不对,放下杯子:“说好下周来的,这算哪出?”
刘好仃把对讲机别回腰上,“来都来了,总不能让人看空厂房。”
他转头看老黄:“准备好了吗?”
老黄没说话,只把手套从盒里拿出来,摊在检测台上,和昨天拍照片时摆的一模一样。位置、角度,连指尖朝向都没变。
“行,”刘好仃点头,“就按昨晚试的那套来,不加不减。”
小李飞快保存文件,导出最终版PDF,顺手把二维码生成链接发到群里。班组长抄起打印好的样张,三张一叠,整整齐齐码在文件夹里。老黄站在原地,盯着那双手套,像在等它们自己动起来。
十分钟后,客户代表跟着厂务进了车间。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走路快,问题也快。
“听说你们搞了个‘手感系统’?”他一开口就直奔主题,“老师傅摸玻璃,机器跟着学?这玩意儿能当真?”
没人抢答。刘好仃看了眼老黄,老黄低头,但没退。
“您要不信,现在就能试。”刘好仃走到检测台前,“请挑三片刚下线的,我们现场测。”
客户挑眉:“怎么测?”
“盲测。”刘好仃说,“老黄不看编号,不看参数,只用手摸。摸完,系统调出它自己的判断,您看像不像。”
客户笑了下:“万一你们串通好了呢?”
小李立刻打开后台日志:“所有数据实时上链,不可篡改。您现在扫码,就能看全过程记录。”
她把平板递过去,屏幕上跳出血红的二维码。
客户盯着看了两秒,掏出手机,扫。
等了几秒,数据没刷出来。
网络卡了。
小李心里咯噔一下,手指飞快点开诊断工具。班组长悄悄站到她身后,屏住呼吸。老黄的手指微微蜷了下,又松开。
刘好仃没动,只说:“等五秒。”
三秒后,数据流冲上来,良率曲线开始跳动,报警点一闪一闪,像心跳。
客户盯着屏幕,眉头松了:“还真在动。”
“不只是动。”小李调出刚才那三片玻璃的记录,“您挑的这三片,系统在十分钟前就标记了‘潜在震纹’,预警等级B级。”
刘好仃请老黄上场。
老黄戴上手套,一片一片摸。动作慢,但稳。摸完第一片,他说:“右上角有拖拽感,像砂纸擦过。”
系统弹出提示:“GC-007,预警:右上角应力集中,建议复检。”
第二片,他说:“中间发涩,冷却不均。”
系统:“GC-008,冷却斜率异常,滞涩风险。”
第三片,他摸得最久,最后说:“这片……表面平,但底下有震,像水底的石头。”
系统沉默两秒,弹出红色警报:“GC-009,内部微震纹,建议剔除。”
客户盯着屏幕,又看向老黄:“你……真没看过数据?”
老黄摇头:“我只摸。”
客户没再说话,低头看自己手机——那张带二维码的看板,他已经收藏了。
接下来,刘好仃带他走到培训角。墙上贴着“手感识别三阶训练法”,下面是打卡表,密密麻麻签了名字。
“我们不指望人人都成老黄。”刘好仃说,“但知道‘不对劲’,就能早点喊停。”
班组长打开“预备队”群,翻出昨天的打卡记录:小王上传了五段盲测视频,附了自评。老黄在下面回了两个字:“接近。”
客户问:“他学了多久?”
“三周。”班组长说,“现在识别准确率八成以上。”
小李调出对比图:老黄的数据曲线和小王的并排显示,重合度越来越高。
客户终于点头:“有点意思。”
临走前,他站在控制台前,看着大屏上跳动的数字,忽然问:“这套东西,能在别的线复制吗?”
刘好仃没急着答。他看向老黄。
老黄深吸一口气,说:“我……我带徒弟。每天教,每天练。手不会骗人,但得有人肯学。”
客户笑了下,这次是真笑:“行,我记住了。”
人一走,小李瘫在椅子上:“我的天,我以为网崩了就完了。”
班组长拍她肩:“你还行,没手抖。”
老黄慢慢摘下手套,放在检测台上,像完成一场仪式。
刘好仃打开对讲机,拨通小李的工号:“把今天的记录全存档,打标‘首推实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小李点头,正要操作,系统突然弹出新提示:
“外部设备扫码订阅成功,开启每日数据推送。”
她愣了下,立刻截图,转给刘好仃。
刘好仃看着那条通知,没说话,只把手机递给大家看。
班组长咧嘴笑了:“他订了?”
“订了。”小李声音轻下来,“他真的在听。”
老黄站在一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检测台边缘。那块玻璃已经被拿走,台面空着,但他好像还能摸到刚才那三片的痕迹。
刘好仃把手机收好,说:“今天不算完。”
“还有啥?”班组长问。
“明天。”刘好仃说,“他们还会来人,得让每个班都知道怎么讲这事儿。”
小李立刻打开电脑:“我做个简易版看板,适合现场讲。”
班组长翻出培训提纲:“我加一节‘常见问题应对’。”
老黄站在原地,忽然说:“能不能……把我教小王的那三招,也写进去?”
“当然。”刘好仃看他,“你来写。”
老黄摇头:“我写不好。”
“那就口述。”刘好仃说,“小李录,班组长编,明天就贴墙上。”
老黄没再推,只点点头。
小李打开录音功能,点开始。班组长拿出笔,翻开本子。刘好仃靠在墙边,双手插进工装口袋。
老黄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但清楚。
“第一招,摸之前,先洗手。手要干净,感觉才准。第二招,别用掌心,用指腹,轻轻划,像怕惊着它。第三招……”他顿了顿,“摸完别急着说,先在心里过一遍,像回放录像。”
小李认真记,班组长写得飞快。
刘好仃看着老黄,忽然想起三十年前自己刚进厂时,也有个老师傅这么教过他。那时候没人录音,没人写稿,话说完就散了风里。
现在不一样了。
这些话会留下。
录完,小李问:“还要再讲一遍吗?”
老黄摇头:“这次,我觉得……说得还行。”
刘好仃笑了:“不止还行。”
他掏出本子,翻到空白页,写下一行字:“经验能传,数据能跑,路就远了。”
傍晚交接班,新一班的人陆续进来。小李把刚打印好的“三招口诀”贴上墙,顺手把看板二维码也贴旁边。
有人好奇问:“这是干啥的?”
班组长走过去,指着说:“以后客户来,你就这么讲。”
那人看了眼,念出声:“看不见的手感,看得见的效益。”
“对。”班组长说,“就这么简单。”
老黄收拾工具箱,准备下班。走到门口,又回头看了眼检测台。
台上空着,但那双手套还在,整整齐齐摆在那儿,像在等下一个要摸玻璃的人。
刘好仃走过去,和他并肩站着。
“明天还得来。”他说。
“嗯。”老黄应了。
两人没再多话,一起走出车间。
天已经黑了,路灯亮起来,照在玻璃幕墙上,反出淡淡的光。
老黄忽然说:“我刚才……是不是说得有点快?”
刘好仃摇头:“刚刚好。”
老黄没再问,脚步却比来时轻了些。
走到厂门口,小李追上来,举着手机:“刚收到,客户那边……又扫了一次码。”
刘好仃看了眼屏幕。
数据流正在跳动。
良率曲线,稳稳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