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2集:新机遇推广再优化(1/1)

保温杯还搁在测试台上,但这次是横着放的,像是被谁随手一推就再没管。刘好仃没看它,直接拉开抽屉,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拍在桌上。

“三号线老李写的。”他把一张手写纸条贴到白板上,字歪得像刚学会拿笔的小孩,“八天没报警,省了两万六千零三十五块电费,月底奖金全拿,老婆终于肯让我买钓鱼竿了。”

小陈盯着那行“老婆终于肯”看了两秒,忍不住笑出声。

“笑什么?”刘好仃板着脸,“人家写的是实话,咱们PPT写的是天书。”

老周凑近白板,念出声:“‘以前一响我就心慌,现在它安静得像睡着了。’这话说得比我媳妇唠叨还准。”

“那就用他的话。”刘好仃拿起记号笔,在纸条旁边画了个圈,“以后谁问效果,别扯算法,就说——这机器,现在会睡觉了,不装死。”

小陈收了笑,翻开笔记本:“可问题是,谁听我们说?线上广告停了,展会又不能天天办。”

“那就别撒网了。”刘好仃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三个名字:采购经理、车间主任、班组长,“我们以前一股脑儿对着采购经理喊,可真正心疼停机的,是后两个。”

“你是说……分人说话?”老周挠头。

“对。采购经理爱看数字,咱们就给他算账单;车间主任怕担责,咱们就说‘出了事我们来’;班组长只关心机器听不听话,那就告诉他——现在这系统,比你家洗衣机还懂事。”

小陈眼睛亮了:“所以话术得分三套?”

“不止。”刘好仃在白板上画出三条线,“推广也得分三路走。谁急,谁熟,谁有话语权,咱们就先找谁。”

老周突然一拍桌子:“那咱们干吗不干脆让用过的老师傅帮我们说?”

“已经在做了。”刘好仃从信封里抽出一份名单,“七家试用客户,我按地域和厂型分了类。珠三角五家,都是民营厂,一把手说了算,反应快;外省两家,是国企分厂,层层审批,光盖章就得半个月。”

“所以……”

“所以珠三角推‘现场试用+当场装机’,谁感兴趣,咱们当天就上。”刘好仃点了点地图,“外省不指望他们主动问,咱们得把案例打包送上门——不是送给我们认识的人,是送给他们总部的技术口熟人。”

小陈愣了:“可咱们哪认识人家总部的人?”

“不认识,但有人认识。”刘好仃从抽屉里拿出一叠卡片,每张都贴着试用厂的照片和手写反馈,“下周起,咱们启动‘老师傅推荐计划’。谁愿意帮我们介绍客户,成功一家,五百块技术顾问补贴,名字挂进‘标杆用户墙’。”

老周眼睛一瞪:“真给钱?”

“真给。”刘好仃点头,“五百块不多,但老师傅一句话,顶我们讲三天。而且——”他顿了顿,“人家肯推荐,说明真觉得好,不是咱们硬吹。”

小陈赶紧翻出表格:“那我建个推荐台账,谁推荐、谁接洽、进度到哪,全记清楚。”

“你负责。”刘好仃把名单递过去,“老周,你联系三号线老李,让他录段视频,就说说这八天怎么过的,机器没跳,他自己也没被主任骂。”

老周咧嘴:“让他穿工服说?”

“穿啥都行,只要像个人。”刘好仃笑了,“别整那些‘本产品采用先进算法’的台本,就让他唠家常。比如——‘以前半夜总被叫来重启,现在能睡整觉了。’”

小陈边记边念:“所以推广不是讲技术,是讲故事?”

“是讲损失。”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新标题,“谁亏过钱,谁听得懂。”

他转身调出后台数据图:“上回线上广告,点击两万八,咨询二十七。咱们得问问,这二十七个里,有几个是真被‘噪声下降67.3%’吸引来的?”

没人答。

“一个都没有。”他自己接上,“他们点进来,是因为标题写着‘焊机老报警?这个办法让三号线八天没停’。”

老周一拍大腿:“所以标题得改!”

“不只是标题。”刘好仃抽出一份旧宣传单,“全文都得重写。不说‘我们优化了动态阈值’,要说‘少停一次,多赚三千’。”

小陈拿起笔就开始改:“那‘系统稳定性提升90%’改成——‘一个月少停三次,省两千三电费’?”

“再加一句:‘隔壁三号线已经省了两万六。’”老周抢着说。

“对。”刘好仃点头,“让人一看就觉得自己亏了。”

小陈突然抬头:“可外省那边,没人认识三号线啊。”

“那就做‘集团案例包’。”刘好仃打开电脑,调出模板,“把七家试用数据全打进去,做成PDF,不发采购邮箱,发技术主管的私人微信。”

“怎么发?”

“靠熟人。”刘好仃点开通讯录,“老张上周去东莞修设备,认识了个集团技术员,聊得不错。咱们把案例包发他,请他帮忙转给几个分厂的熟人。”

老周嘀咕:“这算走后门?”

“不算。”刘好仃摇头,“这是找对门。以前咱们敲的是采购的门,现在咱们敲技术员的窗——他懂,他也疼。”

小陈低头写方案,忽然抬头:“那话术模板也得分区域?”

“当然。”刘好仃在白板上划出南北分界,“珠三角师傅直接,咱们就说‘装完明天就能省’;外省得绕点弯,先讲集团其他厂用了没出事,再提效益。”

老周掏出手机:“那我现在就联系老李,让他准备视频?”

“等下。”刘好仃从柜子里拿出一叠硬卡纸,正面印着停机损失对照表,背面是二维码,“先做‘停机损失卡’,每张卡写清楚:一次停机,损失三千;一天三次,九千打水漂。试用时人手一张,看完还能带回去。”

小陈接过一张,念:“‘你厂上个月停了几次?’——这问题扎心。”

“扎心才记得住。”刘好仃把卡片分给两人,“下周起,所有试用申请,必须附这张卡。谁签了字,谁就是咱们的‘种子用户’。”

老周数了数卡片:“首批做五十张够吗?”

“先做三十。”刘好仃说,“三省六厂,每厂五张,给班组长和电工看。他们信了,主任才会问。”

小陈忽然问:“那线上……真不投了?”

“不是不投。”刘好仃打开手机后台,“是换打法。以后不推‘技术升级’,推‘你厂焊机是不是也这样?’——点进去,不是PPT,是三号线老李的视频。”

“还得加一句:‘已帮七条产线省下二十万’。”老周补上。

“对。”刘好仃点头,“让数字说话,但让真人出镜。”

小陈合上笔记本:“那咱们现在是——线下靠熟人,线上靠案例,话术分三套,区域分两路。”

“没错。”刘好仃把信封收好,“以前是广撒网,现在是精准敲门。谁家门缝透光,咱们就往里递张卡。”

老周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感觉比改代码还累。”

“可比改代码有用。”刘好仃走到测试台前,按下播放键。录音里,焊机嗡鸣响起,干扰声掠过,信号曲线微微一抖,三秒后回归平稳。

“听。”他说,“它没报警,也没装死。它活得好好的。”

小陈轻声说:“可现在,得让别人也听见它活着。”

刘好仃关掉录音,拿起一张停机损失卡,在桌角压平。

他把卡片放进信封,封口,写上“三号线老李亲笔推荐”。

然后抬头说:

“明天一早,老周去拍视频,小陈做话术包,我去找老张——让他把案例包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