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8集:再迎新竞争挑战(1/1)
凌晨两点十七分,手机在床头柜上震了一下。刘好仃没睁眼,手摸过去,屏幕亮起,是小李发来的照片预览:技术员蹲在控制柜旁,手里模块还没装完,背景是厂区空荡的夜,警报灯红得清楚。他看了眼,回了个“好”字,把手机翻过去,脸埋进枕头。
五个小时后,天光刚透进窗帘缝,他又醒了。没赖床,顺手捞过手机,点开客户群。华南那家客户的名字跳了出来:“刚看到你们说派人,其实不用,我们自己改了安装位,现在响应正常了。”
他嘴角动了动,手指滑上去,把这条消息截了图,转进内部群,附了一句:“明天的屏蔽层,照常加。”
林晓彤秒回:“他们自己解决了,还加?”
“加。”他打字,“今天他们碰巧改了位置,明天别人可能没这运气。咱们不能靠运气活着。”
发完这条,他顺手划进行业技术交流群。几百人的群,凌晨本该死寂,可最新一条消息顶在最上面,匿名转发,带图。
图是一张宣传海报,蓝底白字,标题扎眼:“全场景自适应抗干扰警报模块,出厂即防护,价格低15%。”发布时间:凌晨4:17。
刘好仃盯着“出厂即防护”五个字,手指慢慢收紧。他往下翻,竞品参数表列得清清楚楚,响应延迟0.15秒以内,支持断电续报,独立信号通路——全是他们刚走通的路。最底下一行小字写着:“适配高电磁干扰工业环境,无需现场改装。”
他退出群聊,打开浏览器,搜了公司名。官网首页挂着新品公告,视频点开,测试场景是模拟变频器密集区,三倍电磁干扰下,警报准时响起。
他把视频拖到最右,进度条显示:1分48秒。
又点开自己让小李拍的安装视频,粗糙晃动,背景是车间广播杂音,时长3分02秒。
两段视频并排停着,像两个时代的产物。
他关掉页面,抓起外套出门。
七点二十三分,林晓彤刚坐下,打开客户反馈汇总表,正准备归档。门被推开,刘好仃走进来,手机屏幕朝前一推,搁在她桌上。
“看看这个。”
她接过手机,放大海报,眼神一凝:“这参数……怎么跟我们上一轮改的几乎一样?”
“还不止。”他点开竞品宣传视频,拖到中间,“听这背景音。”
她戴上耳机,几秒后抬头:“是电机低频嗡鸣,跟我们华南客户那台泵的声音很像。”
刘好仃点头,调出客户群聊天记录,找到华南客户那条“我们自己改了安装位”,截图放大,和竞品宣传文案并排对比:“他们宣传里写的‘避开强电区安装’,是我们群里客户自己总结的。”
林晓彤手指一顿:“他们看过我们的群?”
“不一定进群。”他把截图标上“泄密路径?”,存进临时文件夹,“但有人在听。”
她没说话,默默打开竞品技术文档,一行行往下拉。突然停住:“他们用了自适应滤波算法,硬件成本压得很低,外壳直接集成屏蔽层……老刘,这不只是抄,是优化了。”
“所以他们能出厂就防护。”刘好仃靠在椅背上,“我们是让客户自己改,他们是替客户改完再卖。”
“那我们刚推的‘基础防护升级’……”
“现在看,像补票。”
两人沉默了几秒。林晓彤抬头:“要不要发个声明?说明我们才是最早做这改进的?”
“谁在乎谁最早?”他摇头,“客户只问哪个现在能用,哪个便宜。”
八点整,小李和老陈一前一后进门。小李手里拎着两杯豆浆,老陈抱着新批次的模块样品。
“昨夜那批加屏蔽层的,五十台,全出了。”老陈把样品放桌上,“工装改了一下,夜班晚了二十分钟,但没耽误。”
刘好仃拿起模块,翻来去看。银色涂层均匀,接缝处做了密封处理。
“如果现在,全线上这个,产能能扛住吗?”
老陈算了一下:“按现在订单量,每天多压两百台没问题。但原材料得加订,财务那边……”
“先不报财务。”刘好仃把模块放下,“我问的是,能不能做。”
“能做。就是产线得调优先级,别的活儿得往后推。”
“推。”他转向小李,“你联系三家重点客户,别说是调研,就问他们最近有没有收到竞品推销电话,语气别急,像闲聊。”
小李一愣:“真有竞品打电话?”
“已经有两家老客户问装配组,‘你们新模块是不是涨价了’。”老陈插话,“问得挺客气,但意思明白。”
刘好仃没说话,走到白板前,写下三行字:
1. 对手知道我们的客户痛点。
2. 对手用更低价格实现“出厂即防护”。
3. 对手正在挖我们的客户。
他圈住第二条,加重:“我们刚把规矩立住,有人想把它掀了。”
林晓彤抬头:“那我们现在……是被抄了?”
“不是抄。”他拿起笔,在“掀”字下面画了一道,“是围剿。他们不光学了我们走的路,还修了条更快的。”
小李咽了口豆浆:“那我们是不是也得降价?”
“降价解决不了问题。”刘好仃把笔帽咔一声按上,“他们能压成本,说明背后有资源。我们现在跟,就是跟着别人节奏走。”
老陈问:“那怎么办?”
“先搞清楚三件事。”他竖起手指,“第一,林晓彤,你把竞品所有公开资料拉一遍,跟我们现有模块做对比表,差在哪,优在哪,别怕得罪人,写实了。第二,小李,客户那边摸底,别只问价格,问他们最担心什么,是不是真觉得‘出厂防护’更省心。第三,老陈,你算一下,如果我们明天就全面改产线,加屏蔽层,成本、周期、交付影响,给我具体数字。”
三人点头,起身要走。
刘好仃叫住他们:“现在不是比谁对,是看谁活得下来。”
林晓彤在门口停了一下:“那……我们之前做的那些,算不算白费了?”
他看着桌上两块模块,一块是他们刚升级的,一块是竞品宣传图打印出来的。
“不算。”他说,“我们让客户知道灯该亮的时候得亮。现在问题是,有人想让灯亮得更早,还更便宜。”
小李低头喝了口豆浆,烫得直哈气。
老陈把样品抱紧了,转身出门。
林晓彤最后走,关门时回头看了一眼。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正用橡皮擦掉“掀”字,重新写下一个“守”字。
她没说话,轻轻带上门。
九点十七分,她调出竞品测试视频,逐帧分析。当画面停在1分32秒时,她突然放大背景角落——一台控制柜的编号,和他们华东客户上个月反馈的编号,一模一样。
她截了图,标上红圈,发给刘好仃,附了一句:“他们不光听过群聊,可能看过现场。”
刘好仃正在回小李发来的客户通话摘要,看到消息,手指停在屏幕上。
他没回,把那张图存进“泄密路径?”文件夹,重命名为“证据1”。
十点零五分,老陈发来产线评估报告:若全面加屏蔽层,月成本增加十九万,交付周期延长三天,但可实现“出厂即防护”。
刘好仃看完,转发到三人小群,只写了一句:“我们也能做。”
群里安静了几秒。
小李回:“那……做吗?”
刘好仃盯着屏幕,敲下三个字:
“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