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6集:新机遇推广后续跟进(1/1)
运输车后视镜里车间的灯一盏盏熄灭,刘好仃刚把生产日志合上,手机就震了。林晓彤发来消息:“唐山凌晨三点的视频传回来了,AR卡在川剧变脸,工人喊‘整两杯’没反应。”
他没回,直接拨通王浩电话:“把佛山的‘裂痕日记’推过去,声音外放,循环播。他们不是听不懂系统,是系统听不懂他们。”
会议室电子钟跳到09:17,王浩抱着平板冲进来,防护服上还沾着炉灰:“刘工!视频播了,系统真动了,可蓝光闪一半又卡住,工人说像看卡带的老电视。”
刘好仃抓起桌角的冻梨散热片,在掌心转了一圈:“那就换带子。把川剧贴纸拆成单帧,震动一来,一帧一帧弹,省算力,还像放鞭炮,热闹。”
林晓彤已经调出客户数据库,屏幕上57个红点密密麻麻:“川渝地区投诉占43%,主要卡顿在吹火动作识别,老手机带不动高帧率。”
“那就别带。”刘好仃敲了敲投影屏,“小李带纳米疏尘涂层去曹妃甸,那边粉尘重,散热片容易堵。王浩,你带两台体验机去南京,老张说江苏客户要用三星S10看动画,我们得让人家手机别变暖手宝。”
南京那边警报来得比人快。华东销售总监老张的视频请求在屏幕上闪得像心跳监护仪:“刘工!动画一开,手机后盖发烫,CPU直接降频,客户说修玻璃还没修,先给手机办了后事。”
林晓彤调出热成像图,手机后盖红得发紫:“环境温度41℃,散热孔积灰,风扇堵了。建议启动动态帧率协议,震动低于0.3g时切静态贴纸,别让虾饺没蒸熟,锅先烧穿。”
“行。”刘好仃点头,“告诉老张,让他们工友喊‘裂咗’前,先把手机放凉水里泡三秒——咱这系统,也得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
唐山现场,王浩敲着高炉观察窗,声音闷在防护面罩里:“刘工,系统刚把‘整两杯’识别成‘饮啖茶’,进度条弹出一笼虾饺,工人差点拿扳手砸屏幕。”
“切换东北库。”刘好仃对着对讲机吼,“加载‘杠杠硬’识别包,把川剧贴纸关了,先保蓝光。等他们拍完大腿,咱们再放脸谱。”
蓝光亮起那刻,王浩松了口气。跟拍的电视台记者凑过来问:“刘工,这系统真能听懂全国方言?”
“听不懂。”刘好仃接过话筒,“但它能学。客户说一遍,它记一辈子。咱们不是做翻译机,是给每道裂痕找个会说家乡话的医生。”
实验室警报响得突兀。小李抱着冒烟的荣耀X50冲进来,后盖已经鼓起一块:“刘工!南京体验机,帧率锁60fps,两小时没停,电池直接鼓包。”
刘好仃戴上防静电手套,拆开后盖,散热片边缘结了一层灰白结晶:“还是尘。把冻梨冰晶结构缩小到0.3毫米,刻在石墨烯膜上,别光散热,还得自洁。”
“可帧率一降,蓝光拖影。”林晓彤盯着测试机屏幕,“像拖着条尾巴,客户说像鬼片开头。”
“那就分档。”刘好仃调出震动波形图,“0.2g以下弹贴纸,0.5g以上才激活蓝光扫描。让系统学会等——等一等,反而更准。”
深夜测试室,热成像仪上CPU温度从68℃滑到52℃,蓝光重新连贯。林晓彤松了口气:“动态帧率跑通了,低端机也能撑住三分钟高负载。”
“不光是撑住。”刘好仃敲下回车,“是让每道裂痕找到自己的节奏。急的不催,慢的不赶,修好了,比啥都强。”
次日清晨,南京传来视频。红米Note12屏幕上,老师傅对着玻璃喊“裂咗”,蓝光一闪,进度条变成金陵盐水鸭,慢悠悠转着圈。评论区炸了:“求粤语包!”“山东人等煎饼果子进度条等哭了!”
王浩转发时加了句:“下一站,济南。煎饼,安排。”
第398小时,控制室警报撕破寂静。大屏上,唐山样机的AR界面泛起一层粉红,像被铁锈染过。
刘好仃抓起检测仪冲进测试舱,拆开散热片,吸附膜上积了厚厚一层暗红粉尘:“氧化铁,含量超标四倍,孔隙全堵了。”
“一代涂层扛不住十年粉尘。”小李调出元素分析图,“得加氟化硅,改疏水性,让粉尘滑下去,不卡住。”
“那就改。”刘好仃把旧涂层样本扔进废料盒,“别怕成本,怕的是客户修到一半,系统先‘生锈’。”
技术组连夜重铸散热片,氟化硅溶液滴上晶圆,0.2微米孔径在显微镜下像蜂巢。林晓彤启动十年模拟程序,风沙、高温、震动全开。
“按华北钢铁的除尘标准,这相当于连续用十年。”她盯着热成像图,“CPU温度49℃,蓝光误差0.08秒,稳了。”
第400小时,刘好仃按下终止键。控制屏弹出“通过”字样,王浩举着香槟冲进来,刚要开瓶,被刘好仃一眼瞪住。
“去给河北钢厂发测试报告。”他撕下生产日志上“384小时色偏”的便签,塞进文件袋,“附上南京老师傅的抖音链接——这才是最好的质保书。”
傍晚,林晓彤发来新消息:“唐山工人拍了段视频,喊完‘整两杯’,蓝光亮了,进度条是驴肉火烧,底下写着‘保熟’。”
刘好仃笑了笑,回了个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