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集:新机遇根据反馈改进(1/1)

王浩的平板还在震动,屏幕上佛山客户上传的视频缩略图不断刷新。林晓彤盯着后台数据流,手指在触控板上划出三道轨迹:“‘省火锅’这三个字被扫了两千多次,AR案例库的跳出率降到了11%。”

刘好仃把荧光笔盖咬在嘴里,对着玻璃样本上的裂痕描边。那道八毫米的伤痕在晨光下泛着微光,像被谁用银线缝了一针。“扫裂缝能跳视频,那咱们能不能让裂缝自己说话?”

“让它说什么?”王浩抬头。

“说它修过,修得好,还省了钱。”他放下笔,“现在客户不是怕看不出修痕,是怕别人不信他们修过。”

林晓彤调出内蒙古矿区的视频截图,保温杯旁的修补面在低温下泛着霜色。“我们加个温差显影层,-20℃时修复区出蓝光,客户拍照就能发朋友圈——不是遮丑,是亮功。”

技术组的小李抱着新打样的“极光蓝01号”示踪剂进来,瓶身还带着冷却台的凉气。“试了五种配比,低温显色最稳定,就是成本高了两块三。”

“两块三能换一顿火锅吗?”刘好仃接过瓶子,对着灯照了照,“能换就行。客户要的不是完全看不见,是能证明自己做过正确选择。”

林晓彤已经在画新方案草图:客户扫码后,AR画面先显示修复前的裂痕,再叠加温差光晕效果,最后弹出一行字——“这道伤,治好了,还赚了”。

“再加个功能,”王浩凑过来,“让客户自己调显影强度。想低调就淡一点,想宣传就亮一点,像美颜滑块。”

“那就叫‘修复自信度’。”刘好仃笑了,“修玻璃也是修面子,面子要能晒出来。”

方言录音笔的分析结果刚导出来,王浩把“糊片儿”和“闪腰子”的声纹波形投到墙上。林晓彤放大波峰细节:“‘糊片儿’的音调拐了个急弯,像涂层卡住喷枪时的声音;‘闪腰子’的尾音拖得长,跟设备共振频率对得上。”

刘好仃翻出东北客户寄来的冻梨箱,冰碴还在纸板上结着。“咱们在极寒手册里加个动画,冻梨裂纹一开,3D模型就弹出来,标着应力走向。客户看不懂数据,但看得懂冻梨。”

“还能更直接。”林晓彤打开AR案例库后台,“把‘糊片儿’对应的0.15mm厚度偏差做成预警提示,客户填问卷时选‘担心施工不匀’,系统自动推送冻梨动画。”

王浩敲着键盘测试新逻辑,突然“哎”了一声:“东莞客户又扫码了,这次上传的是他们厂长蹲在炉边看修补的画面,标题写着‘老板亲自验伤’。”

“伤都成卖点了。”刘好仃摇头笑,“以前怕客户看到裂痕,现在他们自己拿手机拍。”

林晓彤调出问卷热力图,中小企业主对“施工时间预测”的关注度升到了第一。“他们不是不信数据,是怕算不准。咱们的计算器得像天气预报,带点人味儿。”

“加个语音选项。”刘好仃提议,“客户说‘我们这儿冬天冷得邪乎’,系统就自动切到极寒模式,连话术都带东北腔。”

“技术能实现。”王浩记下,“但得先录一百句方言,还得让算法听懂‘邪乎’是-25℃的意思。”

“那不如做个方言挑战小游戏。”林晓彤眼睛亮了,“客户录一句‘这炉子震得慌’,系统评分,满分送火锅券。既能收语料,又能拉互动。”

刘好仃已经在日历背面画火锅换算表2.0版。基础栏写着“涮羊肉=4小时停机”,进阶栏是“毛肚拼盘=6小时电费”,旗舰栏直接连了ERP接口,标着“本月利润-停机损失=可兑换火锅次数”。

“还可以动态更新。”林晓彤接过笔,“客户填完年产值,进度条就变成火锅店排号——前面还有187家企业在等,您排第89,预计三小时后可用。”

“那得加个叫号提醒。”王浩笑着,“‘您的火锅基金已到账,请及时提现’。”

技术组送来新打样的AR手册,封面裂痕处做了微雕处理。手机一扫,内蒙古矿长举杯的画面跳出来,背景音是风雪声和笑声。“我们把‘闪腰子’做成彩蛋,”小李说,“滑到第三页,设备突然抖两下,用户得稳住手机才能继续。”

“好玩,但得有用。”刘好仃指着裂痕位置,“这里加个温度感应区,客户手捂上去,修复层就变蓝光,像真的从冷变热。”

林晓彤立刻改设计稿:“用户上传自家裂痕照片,系统生成‘极光修复报告’,带时间戳和温差动画,还能分享到工作群。”

王浩的电脑突然弹出警报:华北某钢铁集团的员工宿舍区,AR案例库访问量十分钟内涨了三百次。他点开热力图,发现多数人停留在“老板验伤”视频上。

“他们不是看技术,是看态度。”刘好仃看着屏幕,“一个厂长肯蹲在炉边看修补,说明这事儿真重要。”

林晓彤调出客户旅程地图,在“信任建立”节点插了新标签:“从‘怕被看出修过’到‘主动晒修复过程’,中间差一个能说故事的工具。”

“那就让每道裂痕都带二维码。”王浩说,“扫出来是修复日记,第一页写‘我裂了’,最后一页写‘我好了,还省了十二万’。”

刘好仃拿起荧光笔,在样本裂痕尽头画了个箭头,指向生产线方向。晨光透过窗户,把“极光蓝01号”的投影拉长,正好落在正在下线的玻璃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