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7集:新机遇推广活动开展(1/1)

物流车刚驶出厂区,刘好仃就听见林晓彤在后座轻咳了一声。他没回头,只把副驾的保温杯往她那边推了推。车载屏幕亮着,AR程序最后一次预演正在运行,裂纹从玻璃边缘缓缓爬过,又被银色涂层一寸寸封住。

“卡顿点在第47秒。”林晓彤指着画面,“低温模拟时,离子迁移速率预测偏差0.6毫秒。”

王浩从后排探身,手指划过平板:“咱们的环境变量只覆盖到零下十度,东北客户那边,冬天能干到零下三十。”

刘好仃把车停在展馆后门卸货区,抬头看了眼天:“那就把冷,也焊进程序里。”

凌晨四点,展馆灯光刚亮。三人围在演示舱旁,林晓彤调出云端备份,一帧帧比对数据流。刘好仃蹲在控制台边,用红笔在电路板上圈出需要补偿的模块,像在给老朋友划重点。

“加个温度补偿层。”他说,“让系统自己学会穿棉袄。”

程序重载,模拟重启。屏幕上,裂纹在零下三十度的风雪中缓慢蔓延,喷枪划过,银光如线缝合伤口。进度条走到47秒,画面流畅如常。

“误差率0.25%。”林晓彤松了口气,“比标准还低一截。”

王浩拍下控制台:“这回,是真能扛冻了。”

开展铃声一响,人流便朝主展区涌来。刘好仃站在演示舱侧,看着第一拨客户围上来,有人伸手摸玻璃上的裂纹样本,指尖停在那道八毫米深的伤痕上。

“你们这涂层,真能自己长好?”一个穿工装的男人问。

林晓彤启动AR对比模式。左边屏幕,传统涂层在高温冲击下瞬间龟裂;右边,银色纹路从裂口处生长,像有生命般推进。

“不是长好,是修好。”王浩接过话,“就像人划了口子,血会自己凝,我们的涂层会自己补。”

穿工装的男人笑了:“听着像吹牛。”

“您厂里上回停机多久?”刘好仃问。

“三天。”

“我们三小时修完。”他指着演示舱,“不信,您现在扫码,看全程。”

男人扫码,手机画面跳出AR指引,裂纹修复过程一帧帧展开。他盯着看了半分钟,突然抬头:“试样,怎么签?”

上午十点,李国强走进展区时,正撞上AR系统播放东北极寒模拟。他站在观察窗前,看喷枪在零下二十五度环境中稳定输出,修复速度虽慢了12%,但轨迹精准。

“减量22%?”他转头问,“是不是拿强度换的?”

刘好仃没说话,只指向舱体上的样本:“鞍钢三号炉,三个月前爆的。裂这么深。”他比划着,“他们之前用的涂层,标称耐800度,实际撑到792就崩了。”

林晓彤调出数据图:“我们减的是稀土用量,但通过梯度配比,离子密度反升41%。就像——”她顿了顿,“一个人减肥,脂肪少了,肌肉多了。”

李国强摸着屏幕,看裂纹在虚拟高温下被一点点封住:“六小时内自愈?”

“对。”王浩接道,“而且不需要停炉降温,边生产边修。”

李国强点头:“试样协议,给我一份。”

中午,平台后台跳出提示:访问量突破1.2万,但“磁控溅射工艺”页面跳出率78%。林晓彤翻了眼数据,转身就拆页面。

“三十秒动画版上线。”她敲着键盘,“喷枪当手术刀,离子束当缝合线。”

刘好仃凑过来,听她念解说词:“‘传统涂层裂三次,我们的裂一次;传统修三天,我们修三小时。’”他摇头,“太硬。”

他接过麦克风:“我来。”

录音开始,他的声音像在唠家常:“您不用记角度,不用背参数。您就记一件事:换一次传统涂层,够买三顿火锅;换我们这个,能省下三个月电费。”

林晓彤听完,直接上传:“就这版,接地气。”

下午两点,数据刷新:技术页平均停留时间2分17秒,效益模块点击率92%。

王浩在展位另一头正跟陈芳说话。她翻着方案书,眉头微皱:“试样期间,能派人来现场吗?”

“我们工程师上个月在华南三家电厂驻场。”王浩调出记录,“平均2.7小时完成替换。”

陈芳抬头:“可我们厂在内蒙古,零下二十度,设备冻得跟铁疙瘩一样。”

刘好仃走过来,递上一份新方案:“不用人去。您试样时,戴上AR眼镜,我们这边实时看见现场,手把手教。”

陈芳翻到最后一页,看到“免费提供远程指导系统”那行字,笑了:“要是效果行,首年我采两千平。”

王浩在平板上敲下数字,系统弹出提示:“首日目标达成率113%。”

傍晚六点,展馆灯光渐暗。团队围在控制台前复盘,林晓彤突然指着隔壁展位:“他们挂了‘自修复涂层2.0’的牌子。”

屏幕亮起,竞品宣传视频滚动播放,宣称修复速度比上一代快40%。

王浩皱眉:“比我们还快?”

林晓彤调出参数表:“他们加了银,成本涨了三成七。”

刘好仃在白板上写:“跑得快,吃得多;我们跑得稳,吃得少。”他圈住“稳”字,“明天,就讲这个。”

王浩把话术录入销售PAD,屏幕右下角显示21:47。展馆外的霓虹灯映在演示舱外壳上,裂纹样本在光影里像一道未愈的旧伤。

刘好仃伸手,指尖顺着那道八毫米的裂痕滑过。玻璃冰凉,但他仿佛摸到了热度。

隔壁展位的灯突然全亮,宣传语在墙上打出:“速度,定义未来。”

他没回头,只把AR眼镜往鼻梁上推了推。

“明天,”他说,“让他们看看什么叫修得慢,才是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