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3集:应对成果拓展延伸(2/1)

车轮碾过雨后路面的水洼,溅起的水花打在刘好仃的裤脚上,他没低头看。手机还在震动,是王浩发来的消息:“沈阳老型号拆完了,接口协议对不上,采样延迟实测1.4秒。”

他回了个“知道了”,把手机塞进兜里,推开技术部的门。墙上那块最大的屏幕正显示北方园区的夜间画面,频闪的顶灯像心跳一样明灭不定,操作工的手在控制面板上悬了两秒,才敢按下启动。

“光感模块在抽搐。”刘好仃走到屏幕前,指尖划过亮度曲线,“不是感应不准,是灯光本身在抖。”

林晓彤从数据台抬头:“北京新传感器的I2C总线延迟是1.2秒,沈阳的老机器差得不多,但压不进安全阈值。”

“那就别等硬件升级。”他拉开抽屉,翻出一叠改造图纸,“把长沙AR投影用的FPGA卡调两块过来,走光流预测,补采样空档。”

技术员小吴愣住:“那不是给视觉系统用的?”

“现在它是救命的。”刘好仃把图纸拍在桌上,“老设备跑不动新算法,我们就让算法适应它。明天把三台老机子的控制柜打开,加装加速卡,用实时渲染技术预判温度走势。”

小吴低头记笔记,笔尖一顿:“可客户说他们只是普通车间……”

“普通车间也会停机。”刘好仃打断他,“武汉那台62℃没报警,是因为我们提前补了0.7秒的空窗。现在差1.4秒,那就补两次。别跟我说‘没必要’,停一次机,两万四没了。”

会议室的灯刚亮,刘好仃就推开了门。投影幕上还停着武汉车间的区块链存证视频,画面里工人正扫码调出AR投影,屏幕边缘有水珠滑过。

“接着放。”他说。

视频继续播放,高温警报始终未响,绿色运行线贴着警戒线下方平稳前行。陈慧站在角落,手里捏着一份热力图。

“把粉尘报告放上去。”刘好仃点着屏幕,“按二氧化硅含量分四档,标出全国高风险车间。”

陈慧点头,切换画面。一张全国地图缓缓展开,红色区域集中在南方冶炼带,橙色点零星分布在华北。

“王浩。”刘好仃转头,“沈阳那几台,加电磁除尘环,让设备自己感知油雾导电性。林晓彤,把财务核算结果打出来——改造单价比平均停机损失低47%。”

林晓彤举起平板:“采购部刚反馈,有三家供应商说‘过度设计’,拒绝报价。”

“淘汰。”刘好仃撕下一页笔记,贴在白板上,“下次招标名单里划掉。我们的设备不是卖给不怕死的人,是卖给怕停工的人。”

会议结束前,他把一张手绘的树状图钉在墙上。主干写着“极端环境包”,分支是湿度变化率、粉尘浓度、温升速度等参数组合。

“以后新设备出厂前,必须跑完这个包。”他说,“跑不过的,降级为普通型号。”

陈慧问:“那普通型号怎么办?”

“送竞品展厅。”刘好仃笑了笑,“等他们抄明白,我们的二代补偿算法已经落地了。”

北方园区的视频接通时,已是凌晨。操作工举着手机,镜头扫过改造后的控制台。原来的光感探头被拆下,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红外测温仪,接线缠着电工胶布。

“试了三轮。”操作工声音沙哑,“灯光频闪最严重的时候,屏幕亮度还能稳住。”

刘好仃盯着波形图,温度每变化0.5℃,显示系数就自动修正一次。他点点头:“用温度波动代替光感,是个歪招,但管用。”

“就是有点费电。”操作工挠头,“红外仪一直开着,功耗高了18%。”

“换小功率的。”刘好仃记下,“下周推固件更新,把采样间隔拉长到1.2秒,够用了。”

他挂断视频,转身调出沈阳车间的实时数据。三台老机器的采样延迟已从1.4秒压到0.9秒,FPGA卡的光流预测模型正在学习第四个温度周期。

“还不够。”他对小吴说,“目标是0.3秒。把卡尔曼滤波的权重再调高,前馈补偿系数设成0.75。”

小吴犹豫:“再高可能误动作。”

“那就让它误几次。”刘好仃盯着屏幕,“总比停机强。”

验收组来得突然。原定只是远程调阅数据,结果早上八点,五个人穿着工装出现在厂门口,领头的直接说:“带我们去熔炉车间。”

刘好仃没拦着。他让王浩把预载的过热保护预案调出来,又让林晓彤把武汉62℃运行的区块链存证打包上传。

“他们想看真家伙?”他套上安全帽,“那就给点真家伙。”

熔炉车间的温度计很快爬过55℃。验收组长擦了把汗,指着控制台:“你们这设备标称上限是58℃,真敢往上冲?”

“标称是保守值。”刘好仃按下启动键,“实际能到63℃,前提是采样够密。”

鼓风机对准出风口,热浪扑面而来。屏幕上,温度曲线稳步上升,每升5℃,系统自动叠加一层卡尔曼滤波。

“49℃,启动一级补偿。”

“54℃,激活前馈预测。”

“57℃,开启冗余采样。”

警报始终没响。绿色运行线像贴地飞行的鸟,紧贴红色警戒线下方。

验收组长盯着延迟数据,0.28秒,比标准要求低了0.02秒。他摘下安全帽,抹了把脸:“你们管这叫普通车间设备?”

“现在叫‘熔炉伴侣’。”刘好仃点开销售系统后台,八家钢厂的合同正在走流程,“每台多收三万二,客户说这是买停机保险。”

组长笑了,转身对组员说:“记下来,技术细节全录。这帮人不是在做机器,是在给车间买时间。”

刘好仃没接话。他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戳,距离上次数据同步还有47秒。他按下录制键,把这一轮运行数据打包,上传至区块链节点。

验收组离开后,王浩发来消息:“沈阳三台机,延迟压到0.31秒,FPGA卡温度正常。”

刘好仃回了个“好”,顺手把墙上那张树状图拍了照,发到技术群。他在下面打字:“极端环境包第一版封存,命名‘水火1.0’。下周开始,所有新线预装。”

林晓彤走过来,递上一份打印件:“财务部问,‘熔炉伴侣’的命名要不要注册商标。”

“不用。”他说,“名字是客户起的,我们只是用了。”

他走到窗边,外面雨又下了起来。玻璃上的水痕蜿蜒而下,和监控屏里的热力图轨迹重叠在一起。

他忽然想起什么,掏出笔在便签上写:“监控屏亮度自适应,增加温度触发模式。”

写完,他把便签贴在控制台侧面,正好盖住一行旧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