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6集:成果测试验证工作(1/1)

维修角的灯还亮着,设备显示屏上的时间跳到19:28,距离“上台”指令过去十一分钟。小王正把新一批护角样品装进测试夹具,老周蹲在低温舱旁检查接线,小李拿着游标卡尺在比对模具槽口打磨后的弧度。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把三张写满参数的便签纸翻了个面,用红笔在背面写下“验证启动”四个字。

“从现在起,不试了,只验。”他说,“改是手艺,验是规矩。谁也别想着边测边调,咱们得知道,东西到底行不行。”

他抽出一张A3纸,铺在维修桌上,拿记号笔画出三栏表格。第一栏是荧光丝稳定性测试,第二栏是二维码强光识别,第三栏是低温易拆性。每一项下面,他逐条写下测试条件和记录要求。

“荧光丝这块,七十二小时连续震动,加湿度控制。每两小时记一次位移,不能靠眼看,用显微测量仪拍图存档。”他抬头看向小李,“你主责,每轮数据签名确认。”

小李点头,顺手把卡尺放进工具盒,拿出笔记本贴上“震动记录表”的标签。

“二维码测试分三种光位——顶光直射、斜角强光、移动扫描。每种三十次,记清失败角度和延迟时间。”刘好仃转向小王,“你盯着雕刻参数不变,只测结果。别一发现扫不上就调设备,那是作弊。”

小王笑了下:“明白,这回当裁判,不当教练。”

“低温组最要细。”刘好仃走到老周身边,指着低温舱的操作屏,“-8℃静置两小时,然后一百次撕裂测试。前五次每分钟一次,后面每十次停一下,记材料回弹状态。失败的那次,拍下裂口方向。”

老周掏出随身小本,快速抄下流程。“要是中间断电或者报警呢?”

“就写‘中断’,标时间。”刘好仃说,“真实工况本来就不完美。咱们要的不是理想数据,是它在歪路上能走多远。”

他最后转向小吴:“你统合三组数据,格式统一。环境、操作、结果、标记,四字段,少一个都不收。Excel表我发你模板,命名按‘项目_时间_批次’来,别再出现‘新建文件夹(2)’这种名字。”

小吴咧嘴:“上次是临时存的,没想留这么久。”

“现在得留。”刘好仃把表格贴上白板,“以后每一张数据纸,都要能翻出来查。谁做的,啥时候做的,出了啥问题,怎么标记的,全得对得上。”

凌晨三点十七分,第一轮测试进入第六小时。

荧光丝组已完成三次记录,位移值分别为0.32mm、0.29mm、0.31mm,均在目标范围内。小李每隔一小时拍照上传,显微图像清晰标注了测量点。

二维码组完成了顶光直射测试,识别失败率6.8%,较昨日下降明显。但小王发现,连续扫描二十次后,样品边缘出现轻微磨损,像是激光雕刻的斜面被反复摩擦所致。

他取下样品对着灯看,斜面反光不如刚打样时均匀。

“不是扫不上,是扛不住用。”他嘀咕着,把问题记进“环境-操作-结果-标记”表,最后一栏填上“边缘脆化,待复核”。

低温组进行到第七十二次撕裂时,低温舱突然发出“嘀嘀”警报,屏幕跳出“过热保护”提示。

老周立刻切断运行程序,舱门自动锁死,内部风扇停止转动。

“坏了?”小吴凑过来。

“没坏,撑不住。”老周拍了下控制面板,“连续运行快五小时,散热跟不上。”

刘好仃闻声走来,看了眼温度曲线。“先停三十分钟,把中断前的数据记清楚,标注‘非正常工况’。”他掏出手机拨通机修班值班电话,“借个大功率风扇,接外循环降温。”

挂了电话,他走回样品台,拿起那片磨损的二维码护角,用放大镜细看斜面。

“功率是不是高了?”他问小王。

“调的是标准值,但可能材料批次有点差异。”小王回答。

“那就降5%。”刘好仃把样品放回托盘,“重打三片,这一轮先用旧片收尾,新片下一轮上。记住,验证不是为了证明我们多厉害,是看它在哪一刻开始不行。”

清晨六点四十三分,第一轮全场景测试完成。

小吴把三份汇总表钉在白板右侧,标题统一为“首轮验证数据(初稿)”。刘好仃站在前面,一支红笔在手,逐项核对。

荧光丝:72小时复合工况下,最大位移0.3mm,达标。

二维码:强光识别失败率6.7%,接近达标线,但边缘磨损问题首次正式记录。

低温组:一百次撕裂中成功九十二次,成功率92.3%,未达95%阈值。其中两次失败发生在震动后立即测试,与此前推测一致。

维修角里安静下来。

小李先开口:“荧光丝稳了,能不能算过?”

老周摇头:“低温没到线,不能拆开看。”

小王翻着记录表:“二维码也差一点,但问题是耐久性,不是识别本身。”

刘好仃没说话,把三张数据表从左到右看了一遍,又倒着看回来。然后,他在低温项旁边画了一个红色三角,尖头朝下。

“三项全过才算过。”他说,“现在我们只确认了一件事——问题还在,进步也是真的。”

他撕下一张新便签,写下“第二轮验证任务”。

“低温组加‘震动后静置5分钟’变量,复测一百次,今天十七点前完成。”他把便签贴在白板最上方,“其他两项按原方案重复一遍,看数据能不能稳住。”

小李问:“要是静置后还是不够呢?”

刘好仃拿起笔,在三角符号旁边补了一行小字:“查回弹时间,不是改工艺。”

老周合上记录本:“那我先清舱,重启降温。”

“风扇到了。”小王指着门口,“刚送来的。”

刘好仃点点头,走到样品柜前,拉开最下层抽屉,取出三片刚重打的二维码护角。激光斜面在晨光下泛着哑光,不再刺眼。

他把其中一片递给小王:“这一轮,别让它磨损得那么快。”

小王接过,放在测试夹具里,轻轻压紧卡扣。

设备重启声响起,震动台指示灯由灰转绿。

低温舱风扇开始运转,显示屏上的温度缓缓下降。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把“验证启动”那张纸翻过来,背面空白。

他写下第一行字:

“第二轮测试,开始计时。”

小吴正要把新表格打印出来,打印机突然卡纸。

他抽出半截纸,上面印着“环境-操作-结果-标记”的表头,最后一栏只打出一半。

“重来一张。”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