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集:客户关系深化拓展(2/1)
手机屏幕亮着,照片里那块手写的护垫还贴在箱角,字迹歪歪扭扭:“等你们的,我们也想用。”刘好仃盯着看了三秒,转身就把维修角的白板翻了面,拿记号笔唰唰画出四个框。
“提出、响应、验证、共建。”他一边写一边念,笔尖在最后一个词上顿了顿,“咱们走到了第三步,现在得推一把,让人家进来。”
阿珍端着杯子正要走,被这阵势拦在门口:“谁进来?”
“C厂那实习生。”刘好仃把手机递过去,“人家自己动手改包装,比我们还急。咱们再不让人家看看全过程,反倒显得小气。”
小林从工位探头:“可测试还没完,数据明天才出齐。”
“那就等明天。”刘好仃把白板推到正中间,“明天运输测试,我请他们实习生来现场,全程跟拍,从装车到震动模拟,让他回去也能讲清楚——我们不是光说,是真改。”
老张从零件堆里抬头:“你这是要把客户变监工?”
“不是监工,是搭档。”刘好仃拍了下白板,“他们提问题,我们改;他们试方案,我们调。来回几趟,信任才立得住。”
阿珍抿了口茶:“可人家实习生懂啥?来了也看不懂。”
“懂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不在场。”刘好仃把笔帽咔哒一声按上,“人在,心就到了。心到了,话才愿意往后说。”
会议定在第二天上午。刘好仃没让行政发正式通知,而是自己拨通了C厂负责人的电话。
“您上次提的划痕问题,新护角和封箱带组合测试下来,划痕率降了七成六。”他开门见山,“我们打算下周做实车运输验证,想请您那边实习生来现场参与,顺便听听反馈。”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你们真让他上手?”
“不光上手,还让他拍。”刘好仃笑,“拍完回去能当内部小讲师,也算我们间接帮您做培训。”
对方笑了:“那我得让他穿得正式点。”
“穿啥都行,”刘好仃说,“只要敢提问题。”
挂了电话,他又拨给D厂和F厂。每通电话都从“上次改进”切入,说到最后,自然带出一个提议:每季度一次联合改进会,扫码提议题,限时四十五分钟,厂长可视频连线。
“不念PPT,不搞汇报。”他对D厂负责人说,“就聊三件事:最近卡在哪,我们怎么解,下一步怎么一起验。”
“真就四十分钟?”对方半信半疑。
“超时我请大家喝凉茶。”刘好仃说,“问题不闭环,我也不散会。”
F厂那边更干脆:“你们上次改字体的事,我让财务都看了。一个字号都认真,别的还能差?”
“所以这次想把事做透。”刘好仃顺势提出,“咱们签个《协同改进备忘录》,不搞复杂条款,就三条:信息透明、响应限时、改进共验。”
“签这个有啥用?又不是合同。”
“不是约束,是确认。”刘好仃声音稳,“您确认愿意提,我们确认一定回。白纸黑字一签,谁都不好意思偷懒。”
三家电话始终,答复都是“可以试试”。
第二天运输测试如期进行。C厂实习生小陈准时出现在车间门口,穿着洗得发白的 polo 衫,手里攥着本子。
刘好仃迎上去:“带相机没?”
“带了!”小陈赶紧从包里掏出来。
“拍重点:护角怎么贴、封箱带怎么缠、装车怎么垫。”刘好仃递上一份流程单,“这是测试清单,你对照着记,发现问题随时喊停。”
小陈眼睛一亮:“我能叫停?”
“能。”刘好仃点头,“你是客户代表,流程不顺,你说了算。”
测试开始后,小陈起初还拘谨,拍几张就抬头看人。直到物流组长在模拟颠簸时没固定好缓冲垫,他脱口而出:“这里会移位!”
没人反驳。技术员立刻调整,重新测试。
刘好仃站在一旁没说话,只在本子上记了一笔:“验证环节,客户主动干预一次。”
测试结束,数据比上一轮又降了九个百分点。刘好仃当着小陈的面,把结果录入共享看板,状态更新为“方案可推广”。
“回去能讲吗?”他问。
“能!”小陈用力点头,“我都录了视频。”
“那明天见习第一天,你先给我们讲十分钟。”刘好仃笑,“题目就叫:《客户是怎么把你们逼进步的》。”
会议室里,备忘录已经打印好,三份,每份三页。刘好仃让小陈坐在C厂代表的位置。
“今天你签,代表的不只是厂里,还有所有提过问题的人。”他把笔递过去,“我们改,你们验。这字一签,就算搭上伙了。”
小陈握笔的手有点抖,签完名还特意吹了下墨迹。
刘好仃拍照,发进客户群,配文只有八个字:“我们的改进,他们一起盖章。”
群里静了几秒,D厂负责人回了个鼓掌表情。F厂发来一句:“下回轮到我们实习生来。”
阿珍凑过来看:“你还真搞出个模式来了。”
“不是模式,是习惯。”刘好仃把原件收进文件夹,“以前是他们追着我们要结果,现在是我们请他们进来看过程。谁先迈这步,谁先把信任攥手里。”
下午,联合改进会的首期议题收集通道开启。刘好仃特意把二维码贴在维修角门口最显眼的位置,下面加了行小字:“您提的,可能正在改变整条线。”
不到两小时,后台跳出三条新提交。一条关于装卸坡度建议,一条问能否开放月度质量报告,第三条写着:“能不能让我们技术员也来跟一次测试?”
刘好仃一条条点开,全标记为“已受理”,截止日统一设为七天内闭环。
小林看见了问:“这些都要回?”
“都要。”刘好仃敲下回复,“尤其是最后一个——让他们来。来的人越多,咱们的改进就越不像表演。”
傍晚,他把三份备忘录扫描存档,纸质版分别装进信封。C厂那份,他特意用透明文件袋包好,附上测试视频U盘。
“明天见习课,就从拆这个开始。”他对阿珍说,“让他们知道,一个‘等你们的’,我们真的听见了。”
第二天一早,小陈准时到维修角报到。刘好仃没急着讲课,而是打开投影,放出昨天运输测试的片段。
“这一帧,是你喊停的。”他放大画面,“这个动作,值。”
小陈不好意思地低头。
“不是夸你。”刘好仃切换到下一张,“是告诉所有人,客户插手,不是添乱,是帮我们看见盲区。”
课程进行到一半,刘好仃拿出备忘录复印件,发给在场每个人。
“这不是终点。”他说,“这是起点。从今天起,咱们的改进,得有客户脚印。”
小陈举手:“我能提个建议吗?”
“说。”
“下次测试,能不能加个慢动作回放?我们回去讲更清楚。”
刘好仃当场在本子上记下:“新增需求:测试视频增加慢放标注功能。”责任人写上自己,截止日三天。
散会后,他打开客户群,发了条新消息:“第1期联合改进会议题征集已开启,扫码提交,厂长可视频参会。超时我请大家喝凉茶。”
消息刚发完,手机震动。是C厂负责人。
“小陈刚才回家路上给我打了十分钟电话。”对方声音带着笑,“说你们这帮人,改个包装跟打仗似的。”
“是打仗。”刘好仃回,“不过赢的是我们一块儿赢的。”
他放下手机,走到白板前,在“共建”那个框上又画了个圈。
圈还没闭合,门外传来脚步声。小陈抱着笔记本小跑进来。
“刘工!我想到了!”他气喘吁吁,“能不能在护角上印个编号?每次改进,我们一查编号就知道用的是哪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