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集:客户需求积极响应(2/1)
刘好仃的手指还悬在手机屏幕上,那条语音静静地躺在后台列表里。他没急着回,也没关掉,而是把手机轻轻翻了个面,屏幕朝下扣在桌角。维修角的灯管嗡了一声,像是提醒他该动了。
他起身走到墙边,撕下旧的“好仃直通码”打印纸,换上一张新的。这次在二维码下方多加了一行字:“我们听见了,正在做。”
阿珍端着茶杯路过,看见他贴完还拍了两下纸角,忍不住问:“真要把实习这种事也当正经活儿办?”
“怎么不是正经事?”刘好仃转身,从抽屉里抽出那张刚打印好的反馈跟踪表,“人家厂里实习生专门录了我们说的话放班会上播,这是多大的信任?我们改个字号都算响应,人家想学做人做事,反倒不算需求?”
小林听见声音从工位探出头:“可人事那边说,咱们没实习接收流程,也没培训计划。”
“那就建一个。”刘好仃提笔在表格最下方新增一行,标题写得清清楚楚:“客户成长需求:实习申请咨询”。他顿了顿,在责任人一栏写下“阿珍”,截止时间标为三天后。
“你这是要把维修角变成招生办?”老张从设备堆里抬头,笑了一声。
“不是招生,是回应。”刘好仃把笔帽咔哒一声按上,“客户提的,不分大小。他们愿意开口,就是信我们还没破。”
晨会开得快,议题就两项:包装划痕怎么改,实习请求怎么回。人不多,但该来的都到了。生产、物流、质检、行政,连人事的小李也被叫了过来。
刘好仃没先说话,而是打开投影,放出三张照片——D厂、C厂、F厂最近三批货的边角划痕。光线角度不同,位置却惊人一致:右上角,搬运时最容易磕碰的地方。
“物流说不是他们管,生产说加固会增成本。”他指着图,“可客户不管这些。他们只认我们。”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物流组长低头翻记录,嘀咕一句:“我们按标准包装走的,没偷工减料。”
“问题是,标准能不能再往前走一步?”刘好仃从包里拿出两个样品——一个是原装护角,另一个是他昨晚用边角料自己做的加厚版,“生产可以试做新护垫,物流测试两种打包方式,三天内出对比报告。成本算我名下。”
没人再说话。最终,生产组长点头,物流组长也签了字。跟踪表更新状态:“方案测试中”,双人确认。
散会后,阿珍拿着表格去找人事。刘好仃则打开手机,点开C厂那条语音,听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他拨通了对方电话。
“您好,刘工。”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点紧张,“那个……我提的事,是不是太冒昧了?”
“不冒昧。”刘好仃坐在维修角的旧椅子上,背挺得直,“您提的,我们列成正式需求了。现在正跟人事商量接待方案,有进展第一时间告诉您。”
挂了电话,他在团队群里发了条消息:“回应不是应付,是把客户的‘随口一说’,变成我们的‘必须做到’。”
群里静了几秒,小林回了个表情包:一个工人扛着“责任”两个大字往前走,累得冒汗,但还在笑。
下午三点,生产送来三款新护角样品,材料不同,厚度递增。物流当场打包测试,模拟运输震动。质检跟拍全程,准备做对比分析。
刘好仃蹲在地上看测试视频回放,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护角是厚了,但封箱带还是普通款,一震就松。”
他立刻叫住准备撤设备的技术员:“把封箱带也换掉,试用加粘型。这一整套,才算新方案。”
技术员愣了一下:“这……也算?”
“算。”刘好仃点头,“客户看到的是整块玻璃,不是哪个环节。我们得替他们想全。”
傍晚,阿珍带回人事的初步反馈:可以接收短期见习,但需明确接待周期、安全责任和基本安排。
“那就写。”刘好仃拿起笔,“见习期两周,安全由我们全程负责,内容不限技术,重点是‘怎么做事’‘怎么对人’。”
阿珍看着他写,忍不住问:“真要把‘怎么对人’写进方案?”
“为什么不写?”刘好仃抬头,“人家就是冲这个来的。我们藏着掖着,反倒显得假。”
他把方案草稿拍下来,放进跟踪表,状态更新为“接待框架拟定中”。然后在客户可见版链接里同步了进度:【已受理,方案制定中,预计3日内反馈】。
第二天一早,维修角门口围了几个人。是隔壁车间的工人,指着新贴的二维码看。
“这也能提问题?”一个年轻工友问。
“能。”刘好仃正好路过,“你们有啥想法,扫码就行。”
“那……能不能提改善建议?不一定是问题。”
“当然能。”他笑着,“提建议的,我们还得谢谢。”
中午,跟踪表弹出一条新记录:C厂客户扫码查看进度,停留时长2分17秒。
刘好仃看见提示,没说话,只是把手机调成静音,放在桌角最显眼的位置。
下午四点,物流提交了第一轮测试数据:加厚护角+加粘封箱带的组合,划痕率下降76%。
刘好仃把数据截图,发到群里:“离零划痕还差一点,但方向对了。”
生产组长回了一句:“第二批样品明天出,用更韧的材料。”
物流组长也跟了一句:“我们安排专人跟车测试,看实际运输效果。”
刘好仃把两条回复截在一起,转发到客户可见版链接的备注栏里,写上:“正在测试优化方案,感谢您的耐心。”
晚上七点,他打开C厂的接待方案文档,在最后一栏加上一行:
“见习内容模块三:客户反馈响应全流程体验——从扫码到闭环,全程可参与。”
他敲下回车,抬头看了眼墙上的表。
差十分钟八点。
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直通码后台的新消息。
他点开,是一张照片:玻璃包装箱的边角,贴着一块陌生的护垫,手写标注:“我们自己加的,你们的新款到了吗?”
照片下面附了一行字:
“等你们的,我们也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