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8集:推广效果跟踪反馈(2/1)
D厂助理的电话刚挂断,刘好仃就把手机倒扣在维修角的铁皮柜上,像把一件刚修好的工具归位。他没笑,也没说“成了”,只是拉开抽屉,翻出一沓打印纸——那是“好仃直通码”上线三天来的全部客户反馈,语音转文字的、手写拍照的、还有几段他亲自听写下来的录音内容。
“不能光听,得看。”他说着,把纸摊在桌上,“一条一条,咱们得认得清谁在说话。”
阿珍端着水杯路过,探头看了一眼:“这些不都处理完了?还看?”
“做完不等于看懂。”刘好仃抽出一张,上面是F厂那位母亲的语音转录:“孩子发烧,能不能改时间?”他指着这句,“这不是问题,是信任。她本来可以不说,直接取消对接。”
小林抱着笔记本进来,听见这话,顺口接了句:“那咱们是不是该做个‘客户情绪识别系统’?”
“别整虚的。”老张从设备堆里抬起头,“现在连分类都没有,一堆语音、照片、文字混在一起,查个字号问题得翻半天。”
刘好仃点点头,把所有反馈纸重新码齐:“那就从今天起,不靠记性,靠规矩。谁来都一样,说了就有回音,回了就得留痕。”
他当场叫来阿珍、小林、老张,三人围在维修角那张掉漆的长桌前,桌上除了几支记号笔,就一台老式扫码枪——那是小林从仓库翻出来的,还能用。
“阿珍管文字,听写、归类,标出关键词;小林搞个标签系统,简单点,#说明书#、#参数#、#服务时间#,能筛就行;老张你对接技术口,每条反馈先过一遍,能不能改,三天内给话。”刘好仃说着,拿红笔在纸上画出三栏,“咱们不追着问题跑,咱们把问题关进笼子。”
小林敲着键盘,半小时后,一个共享表格弹了出来,表头清清楚楚:反馈类型、内容摘要、责任部门、处理阶段、截止时间。
“名字叫啥?”他问。
“就叫‘反馈跟踪表’。”刘好仃说,“不花哨,能用就行。”
第二天上午九点,维修角临时改成了分析会场。三把折叠椅,一台投影仪,墙上贴着刚打印出来的“客户反馈问题分布图”。横轴是问题类型,纵轴是出现频次。最显眼的两条柱状图,一条是“说明书字号小”,另一条是“边角毛刺反复出现”。
销售小王坐在角落,翻着试用合同:“五套设备都签了,说明客户满意。咱们是不是可以减少回访?省点人力。”
刘好仃没直接答,而是点开投影里的手写反馈扫描件:“技术员真来了,还带了瓶啤酒。”他放大那行字,“这事没写进合同,也没算工时,但它在客户心里,比签单还重。”
“可改个字体,调个参数,都是小事。”技术员小李嘀咕,“开这种会,是不是太当真了?”
“小事?”刘好仃反问,“客户为什么不说‘你们机器不行’,而说‘字太小’?因为他已经过了怀疑产品的阶段,开始提改进了。这是好事,不是负担。”
他站起身,拿起白板笔,在“反馈”两个字右边写下三行:
一阶:24小时内响应——已完成;
二阶:72小时内归因到部门——本周起执行;
三阶:7日内公示处理进展——从下周开始。
“这不是流程,是承诺。”他说,“客户说了,我们听了,还得让他知道,我们没忘。”
说到这儿,他特意在表上标出D厂的驻场请求,贴上一张黄色便签,写上“高价值信号”。
“他们要我讲课,不是讲技术,是讲我们怎么记问题、怎么改问题。这说明,我们的做法,他们想学。一个客户愿意把你的流程当教材,这比多卖十台设备都值。”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阿珍突然举手:“那F厂那位妈妈,改期的事,算不算闭环?”
“算。”刘好仃点头,“她提的是个人困难,我们没按流程卡时间,而是优先处理。这说明系统有人味儿。但光有人味不够,得有记录。”
他转向小林:“把这条录进跟踪表,状态标‘已处理’,备注写清楚:客户因家庭原因申请改期,团队主动协调,服务优先级上调。”
小林敲下回车键的瞬间,投影屏幕右下角弹出一条新消息提醒——直通码后台收到一条新反馈。
照片拍的是玻璃边缘,光线斜照,能看清一道细微的划痕。文字写着:“这批货切得不错,就是搬运时蹭了道印,能不能换个包装?”
刘好仃放大图片,指着划痕边缘:“这不属于切割问题,是物流环节。归谁?”
老张看了看,摇头:“运输不归我们管。”
“但客户不管这个。”刘好仃说,“他只认我们。所以,谁能让包装更结实,谁就得接。”
他提笔在跟踪表新增一行,责任部门写上“生产+物流协同”,截止日定在五天后,阶段标为“归因中”。
散会后,小林把共享表格转成二维码,贴在会议室门口的白板上,旁边是那张旧的“好仃直通码”。刘好仃看了看,撕下旧纸,换上新打印的版本,下方加了一行小字:“每一条反馈,都有进度可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真能查?”阿珍扫了扫,点进表格,看到F厂那条已标绿,D厂的讲课请求也更新了状态:“待准备材料”。
“能。”刘好仃说,“现在不是我在听,是整个团队在听。”
傍晚六点,行政小妹送来一叠新打印的说明书样张。字号从10号调到了14号,排版也重新做了,页边留白更宽。
“生产部刚送来的,说下周贴膜批次就用这个。”她把样张放在刘好仃桌上,“还问要不要加图标,更直观。”
他翻了翻,点点头:“告诉他们,客户提的,咱们都接。别怕改得多,怕的是改了没人知道。”
晚上八点,跟踪表自动推送提醒:D厂驻场需求,处理时限还剩六天。
刘好仃打开表格,在“准备材料”栏写下第一行内容:“1. 备注系统操作流程图;2. 客户反馈闭环案例三则;3. 常见问题响应时间统计。”
他敲完最后一个字,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直通码后台的新消息。
语音。
他点开,一个中年男声传来:“刘工,我是C厂的。上次你们改了说明书,我老花眼也能看清了。我……我能不能再提个事?”
刘好仃没动,手指悬在“回复”按钮上方。
语音继续:“我们厂有个实习生,听你说‘人先得活着,才能谈合作’,她录下来放班会上播了。她想问问,能不能来你们这儿实习?学的不一定是技术,就是想学你们怎么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