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集:转化效果全面评估(1/1)
刘好仃刚点下“发送”键,邮箱右下角弹出“已发送”提示时,手机就响了。是阿珍。
“B厂那边,采购还没回邮件。”
“正常。”他把手机翻过来扣在桌上,“他们不急,咱们也不能催。但该盯的,得记在本子上。”
阿珍顿了顿:“那……还按原计划,今天下午开评估会?”
“开。”他说,“正好拿这事儿当开头——事情有进展,不代表转化完成了。”
三点整,维修角的小会议桌边坐满了人。小林抱着笔记本电脑,阿珍摊开客户跟进表,老张也破例从车间抽身过来,手里还捏着半截油乎乎的笔。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没急着写字,而是把B厂那封“技术答疑安排”的邮件投影到墙上。
“这是好消息。”他指着屏幕,“说明我们递的话,有人听进去了。但也是坏消息——听进去不等于动起来。采购没回,流程没走,合同没影。咱们的努力,还在半道上。”
小林嘀咕:“至少人答应见面了,总比之前强吧?”
“强是强了。”刘好仃点头,“可咱们不能拿‘比以前强’当成绩单。得看结果落在哪。就像跑步,跑了五公里很累,但如果终点在八公里,那还差三公里。”
阿珍笑了:“所以咱们今天不是来庆功的?”
“是来算账的。”他说,“算清楚我们到底跑了多少,剩多少,哪儿喘过气,哪儿摔过跤。”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三个词:数量、质量、效益。
“以后评转化,就看这三样。不看谁嘴皮子利索,也不看谁关系硬。第一,数量——多少项目真正签了字?第二,质量——客户用了说好不好?第三,效益——钱回来没,回了多少,多久回的?”
小林举手:“那B厂这单算不算?还没签呢。”
“不算。”刘好仃划掉投影上的“已安排答疑”字样,“过程不算数,落地才算。就像做饭,切好菜不叫饭熟了。”
阿珍翻着表格:“按这标准,上个月转化项目一共七个,但有三个拖了快三个月才回款,利润率压到8%以下。”
老张插话:“生产那边也卡过两次,客户临时改参数,我们返工,成本全吞了。”
刘好仃把数据一条条记下,又调出三个月的台账汇总。屏幕上的数字像豆子一样撒开,各自为政:销售说结项了,研发说验收了,财务却显示未回款。
“数据对不上。”小林皱眉,“到底算不算成?”
“不是数据错。”刘好仃说,“是我们没统一度量衡。就像量身高,你用米尺,他用步子,当然不一样。”
他让阿珍导出客户跟进记录,小林调取研发结项清单,老张核对生产交付批次。三份表格铺在桌上,像拼图一样对齐。
“同一个客户,销售记的是‘已签约’,研发写‘试用完成’,财务那儿还是‘待回款’。”阿珍指着一行数据,“差了整整42天。”
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漏斗,从“客户进场”开始,一步步标出各阶段人数。
“一百个客户进来,安装完成的有八十五个,愿意试用的六十九个,试用后反馈的只剩四十个。”他圈住那个“40”,“流失最多的一环,是试用结束到决策之间——没人说话,没人问,没人跟。”
小林盯着数字:“他们不用,也不说不用,就晾着?”
“对。”刘好仃点头,“像吃完饭不洗碗,也不说脏了,就堆在水池里。”
阿珍忽然抬头:“我们有没有可能,根本没给他们说话的机会?技术一走,销售没接上,客服又不知道情况。客户想反馈,都不知道找谁。”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所以问题不在客户沉默。”小林慢慢说,“在我们没留出口。”
刘好仃在白板上补了一行字:“试用后48小时内,必须有人主动联系客户。不是等他们说,是我们先问。”
他调出B厂最新状态:技术答疑已定,采购仍未启动比选流程。
“这说明什么?”他问。
“说明……”阿珍斟酌着,“启动了,但没推进?”
“对。”他说,“就像车打着了火,但没挂挡。我们得知道,它卡在哪个离合点上。”
小林翻着记录:“目前有三十二个客户完成试用,但只有十个主动联系我们。三成二。”
“三成二。”刘好仃把数字圈起来,“这叫‘二次互动率’。不高,但也不算零。说明有人愿意搭理我们,只要我们不消失。”
老张突然开口:“那咱们能不能在设备上加个提示?比如运行满七天,自动弹个窗口:‘用得顺手吗?点这儿聊聊’?”
“好主意。”刘好仃记下来,“不过得做得轻巧,别像催债。”
阿珍提议:“也可以定期发个使用小贴士,顺便问一句‘最近有啥问题’?不提订单,只聊服务。”
“对。”刘好仃笑了,“把关心变成习惯,订单自然跟着来。”
小林看着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字,忽然说:“按这三维度一算,咱们优化后,平均转化周期确实短了二十多天。可二次互动率才三成二,回款周期还是卡在六十天以上。”
“说明什么?”刘好仃问。
“说明……”小林顿了顿,“我们把前半程跑快了,后半程却没跟上?”
“没错。”他点头,“就像接力赛,第一棒冲得猛,第二棒却没接住。”
阿珍轻声说:“那咱们是不是太盯着‘拿下单’了?拿下之后的事,反而松了劲?”
没人说话。白板上的数字静静立着,像一面镜子。
刘好仃撕下一张新纸,开始整理评估报告。一页页数据填进去,得分自动计算。最终总分76.3,比上季度高了11.2,但客户黏性项只拿了49分。
他把报告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封面上用黑笔写下一行字:
第1轮转化评估——问题不是漏洞,是路标。
会议快结束时,小林问:“这报告……真要交上去?上面看到分数低,会不会觉得我们没干好?”
刘好仃把报告合上,递过去。
“交上去不是认错。”他说,“是告诉所有人,我们现在知道哪黑了。以前是摸着走,现在是举着灯走。”
阿珍接过报告,指尖划过封面那行字,忽然笑了。
“其实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像什么?”
“像咱们终于不是光靠运气吃饭了。”
刘好仃站起身,把白板上的字全擦掉,只留下最底下那句:“不是客户不买,是我们不知道他们怎么买。”
他看了眼墙上的钟,离下班还有三十七分钟。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B厂采购部的回信。
他点开,只有一行字:
“技术答疑时间需调整,本周排期已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