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集:策略实施正式启动(1/1)

屏幕上的红光一闪,像一颗被按下启动键的心脏。刘好仃没看它,而是伸手拔下录音模块,轻轻吹了吹接口,插进笔记本的USB口。文件夹弹了出来,他点开那段十秒视频,重命名为“v1_报警模块_客户演示版”,拖进团队共享目录。

上传完成的提示音刚响,他顺手点开群聊,敲了条消息:“明天十点前,把手头非紧急的事清完。后天上午九点,维修角开会——报警模块,首单进场。”

消息发出去三分钟,阿珍回了个小林发了个戴头盔的熊猫表情包,意思是“准备冲锋”。刘好仃关掉屏幕,把笔记本合上,拍了两下。

第二天七点十五,维修角的灯还没全亮,人已经到齐了。

“昨晚我把B厂采购主管的电话又打了一遍。”刘好仃开门见山,“他说想先看看安装流程,怕我们去了半天装不上,耽误他们生产。”

“那不就是不相信我们?”小林皱眉,“咱们C线三个月零误停,数据摆着呢。”

“人不是信数据,是信眼见为实。”刘好仃从包里抽出一张A4纸,上面是他手画的三秒定位流程图,“所以我跟他说:您派个人,明天下午两点,来我们C线,看实装。人到,设备到,不收定金。”

阿珍眼睛一亮:“这招狠,等于我们先押上信誉。”

“不是押。”刘好仃把纸贴在白板上,“是亮出来。咱们不藏着掖着,越干脆,越让人放心。”

小林低头琢磨了一会儿,忽然抬头:“那……我们是不是得准备个‘安装包’?工具、线材、备用模块,全打包好,像送外卖一样准时到?”

“对。”刘好仃点头,“明天就开始整。我要的是——人一到,三十分钟内设备通电,一分钟内出测试信号。不能让他们站着等。”

阿珍掏出本子记下:“我来列物料清单,再做个安装流程检查表,像飞机起飞前的‘滑行检查’那样,一步不落。”

“行。”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首单进场:B厂,明日下午2点”,圈了个红圈,“这是第一枪,必须响。”

会议继续。刘好仃拿出三张不同颜色的便利贴,一张黄的,一张蓝的,一张绿的。

“报警,归档,诊断。”他依次贴在白板左边,“咱们不一口气吃成胖子,一个一个上。”

小林盯着那张黄的:“可我还是觉得,只装报警模块,像把好车拆了卖轮子。”

“轮子能跑就行。”刘好仃笑,“客户不是来欣赏发动机的,是要从A点到B点。咱们的发动机藏在后面,等他们开顺了,自然想换更好的档。”

他在白板右边画出三列时间轴。

“第一周:部署三家,跑通流程;第三周:回款到账,启动归档开发;第六周:推送诊断试用,收升级费。”他用笔尖点着每一格,“钱从哪儿来?从上一个模块来。人从哪儿来?从上一个客户口碑来。咱们不靠天上掉馅饼,靠地上踩出的脚印。”

阿珍在本子上画了个小人,背上扛着一块砖,写着“第一步”。

“那任务怎么排?”小林问,“我现在还在调C线的频谱参数,又要准备安装包,还得对接B厂技术员……”

话没说完,刘好仃已经转身从墙角搬来一块新白板,立在原来那块旁边。顶部用粗笔写着:“模块推进战报(第1周)”。

下面分三栏:

报警部署:B厂确认进场 → 安装包准备 → 现场实演

资金回流:首单定金 → 归档开发启动 → 诊断原型投入

客户反馈:使用时长 → 故障响应 → 升级意向

“以后每天晨会,就看这块板。”刘好仃说,“七点十五,十分钟,只讲三件事:卡点、资源、下一步。谁超时,明天扫地。”

“我扫地也行,”阿珍笑,“但得有人先犯错。”

“制度立了,就得守。”刘好仃把笔放进笔筒,发出“嗒”的一声,“咱们现在不是在搞兴趣小组,是在打一场小战役。每一分钟,都算数。”

小林看着那块新白板,忽然问:“那……我们还叫‘项目组’吗?”

“从今天起,叫‘模块突击队’。”刘好仃说,“报警模块,你们三个都是责任人。谁掉链子,全队受影响。”

“听起来像打仗。”阿珍说。

“本来就是。”他指着C线方向,“咱们在跟时间打,跟成本打,跟别人觉得‘你们不行’的念头打。不赢,就回原地。”

会议结束,各自行动。

阿珍立刻打开电脑,新建文档,标题是“报警模块安装检查表”,第一项写着:“1. 设备编号核对——必须与客户系统匹配”。

小林翻出工具箱,开始清点:万用表、压线钳、备用传感器、电源模块……每一样都用记号笔标上“报警专用”。

刘好仃则拨通B厂技术员的电话:“明天下午两点,我们准时到。您安排一个人对接就行,穿工装、戴安全帽,别的不用准备。”

对方顿了顿:“真不收定金?”

“收。”刘好仃说,“等装完,试运行三天,没问题再付。您不满意,我们自己拆走。”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笑了:“行,我跟主管说一声,让他也来看看。”

挂了电话,刘好仃走到新白板前,在“报警部署”栏的第一行,用绿笔写下:“B厂——确认进场,时间:明14:00”。

他退后一步,看了两眼,没笑,也没点头,只是把笔帽拧紧,插回笔筒。

第二天中午十二点,安装包已经打包完毕:一个黑色防水箱,侧面贴着标签:“报警模块·1号包”,里面每样工具都用绑带固定,角落还塞了两包湿巾和一瓶矿泉水。

“万一人家技术员干完活想擦把脸呢?”阿珍说。

“贴心。”小林把箱子提起来试了试重量,“轻便,能单手拎。”

刘好仃检查了一遍,点点头:“走,提前一个小时到。”

三人带上箱子,出门上车。车刚拐出厂区,刘好仃的手机响了。

是B厂采购主管。

“刘工,我们主管临时有个会,可能得晚半小时到。你们……还能等吗?”

“能。”刘好仃说,“我们到了先做准备。您人到,我们就能开始。”

“那……谢谢啊。”

电话挂断,小林从后视镜看了他一眼:“你不急?”

“急没用。”刘好仃望着窗外飞过的广告牌,“咱们能控制的,是设备、是时间、是态度。别的,等到了再说。”

车停在B厂门口,保安确认身份后放行。三人提着箱子走进车间,找到对接的技术员。

“就这儿。”对方指了指一条玻璃传送线旁的控制柜,“你们要接的信号口在后面。”

刘好仃点头,打开箱子,取出设备。小林负责接线,阿珍记录参数,他则蹲在柜子边,一边检查接口,一边对技术员说:“三分钟内,系统会自检一次,屏幕亮红灯是正常,亮绿灯就代表就绪。”

技术员半信半疑:“这么快?”

“比泡面还快。”阿珍笑着说,“还不用等三分钟。”

设备通电,屏幕亮起,红光一闪,转为绿色。

“好了?”技术员瞪眼。

“好了。”刘好仃把测试按钮递过去,“您按一下,听个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