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集:策略细化工作开展(1/1)

老李那条“裂纹预警声”的音频刚贴上维修角墙面不到十分钟,小林就拿着笔站在底下,一条一条往本子上抄关键词。阿珍从饭盒里夹出最后一块萝卜,边嚼边看电子屏刷新的共享池记录。小周蹲在角落,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来滑去,翻着昨天查到的传感器安装案例。

刘好仃走进来时,手里多了个硬壳文件夹,封面用记号笔写着“转化链001”。他没说话,先把老李的音频重新投到墙上那台旧投影仪上,声音一响,屋里三个人同时抬头。

“这三秒,”他指着屏幕波形,“是咱们‘验证’阶段的起点。不是参考,是证据。”他顿了顿,“从今天起,所有动作,都得有据可查。”

小林放下笔:“那我是不是该做个培训PPT?让夜班也听听这声音?”

“不急。”刘好仃翻开文件夹,抽出三张空白表格,“先立规矩。咱们说的‘链子’,不能靠嘴传,得靠纸写。今天不干别的,就把这三环,一环一环焊实。”

他把表格一张张拍在桌上。

第一张,标题是《传感器测试操作细则》。小林眼睛一亮,伸手就要拿。

“给你。”刘好仃点头,“频率怎么定,数据记什么格式,异常怎么标——你来写初稿。明天贴墙上,所有人照着做。”

第二张是《规程修订流程图》。阿珍放下饭盒,伸手接过:“我来画。从咱们班组提意见,到技术科盖章,得让人看得明白。”

第三张是《停机数据记录表》。刘好仃看向小周:“你来填。C线过去三个月的非计划停机,一条不落,全得归进去。声音有没有,故障是什么,损失多少钱,三列对齐。”

小周没接,手指还卡在手机屏幕上:“刘师傅,这表要是填错了……”

“错不怕。”刘好仃打断他,从兜里掏出一个磨了边的笔记本,翻开一页,“我这三十年,记过两千多次故障。字歪,纸旧,但每一条都有头有尾。漏记一条,回头查不出原因,那才真叫背锅。”

他把笔记本轻轻放在小周面前,纸页上密密麻麻全是手写记录,有些还贴着泛黄的便签。

“咱们现在不是一个人干,是一组人盯。谁岗位,谁记录;当天事,当天清;有问题,必须写原因。”刘好仃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三行字:

不代填

不补录

不隐报

“表填错了,我改。不填,全组担责。”他回身看着三人,“咱们不玩虚的,也不甩锅。行不行?”

小周盯着那本旧笔记,慢慢把手从手机上收回来,接过表格:“我……我能学会。”

阿珍忽然问:“那这些文档,是不是也得有个样儿?不然你画图,他填表,我写说明,乱七八糟的。”

“问得好。”刘好仃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叠A4纸,每张左上角都用蓝色印章盖着“ZHL-001”。

“统一编号,统一格式。”他把纸分给三人,“所有文档,打印出来,A4纸,左上角标号。每页底下留三行:编制人、审核人、日期。写完贴墙,过两天收进柜子,锁起来。”

小林翻着手里的空白表,忽然笑出声:“咱们这阵仗,比技术科出的文件还讲究。”

“讲究才靠谱。”刘好仃把老李那张打印件从墙上揭下来,平铺在桌上,“你看,这张纸,手写,没格式,但它是第一个主动提交的。咱们的‘链子’,就得从最土的地方开始,一步步往正规走。”

阿珍点头:“那我这流程图,符号得统一。我去问问技术科老陈,箭头用实线还是虚线。”

“可以。”刘好仃说,“但别等他点头才动。先画,贴出来,大家提意见。改几版都行,但得有第一版。”

小林已经掏出笔,在细则上写下第一条:“每日早班、中班、夜班各测试一次,测试时间记录到分钟。”

阿珍在流程图上画出第一个框:“班组提交→维修组汇总→技术科审批→厂部备案”,一边画一边念,“得标清楚每个环节谁负责,几天内反馈。”

小周低头看着空表格,笔尖悬在第一行上方:“第一列,日期;第二列,停机时间;第三列……‘是否提前听到预警声’?”他抬头确认。

“对。”刘好仃点头,“有,写‘是’;没有,写‘否’;听到了但没报,写‘漏报’。原因栏必须填具体,不能写‘忘了’。”

“那……”小周犹豫了一下,“要是听到了,但不确定是不是那个声呢?”

“那就写‘疑似’,备注描述。”刘好仃说,“不确定,也是数据。咱们要的不是完美,是真实。”

三人埋头写起来,屋里只剩笔尖划纸和键盘敲击的声音。刘好仃站在墙边,把三份初稿并列贴上,旁边还留着老李那张手写预警说明。四张纸排成一排,从潦草到规整,像一条正在成形的链条。

小林忽然抬头:“刘师傅,这细则我写好了,要不要现在打印?”

“打。”刘好仃说,“五份,明早每人一份,贴工位。”

阿珍也举手:“我这流程图初稿也快好了,先手绘,晚上我用电脑重做。”

小周咬着笔帽:“我这表……第一行我填了,您看看对不对?”

刘好仃走过去,看到第一行写着:

2023年10月12日|03:15|否|无|——

他指着最后一栏:“原因写‘——’不行。没听到,就写‘未监测’;没上报,写‘未识别’。空白就是漏洞。”

小周点头,拿橡皮擦掉,改成:“未监测”。

刘好仃在表上画了个圈:“从这一行开始,咱们的‘验证’阶段就算动起来了。”

阿珍忽然说:“那以后共享池里的条目,是不是也能这么筛?哪个能进‘链子’,哪个还得再看看。”

“当然。”刘好仃说,“下周咱们做个评估,优先挑那些能省钱、能省时、能写进规程的。一条一条过。”

小林笑:“那老李这条,是不是算第一个正式入链的?”

“他是发起人。”刘好仃看着墙上那张手写纸,“咱们是把他的经验,变成大家的本事。”

小周忽然举起手:“刘师傅,我有个事……传感器明天到货,安装要不要报设备科?”

“报。”刘好仃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报备单,“我已经填好了,下午就送过去。合规,是链子不断的第一环。”

阿珍抬头:“那咱们这三份文档,是不是也得有个审核人?您签?”

“先空着。”刘好仃说,“等初稿贴三天,大家提意见,改完再签。咱们不搞一言堂,也不搞草率定案。”

小林把电脑合上:“那我今晚排版,明早打印。”

阿珍收起手绘图:“我去借扫描仪,把流程图转电子版。”

小周把填好的第一张表平铺在桌上,用一本厚书压住边角:“我……我明天开始,每天巡检多听两遍。”

刘好仃站在墙前,看着四张并列的纸,从老李的手写提醒,到三份初具模样的文档,像一条从泥土里爬出来的线,正一寸寸铺向远方。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

验证阶段启动时间:明日早班

责任人:小林(测试)、阿珍(流程)、小周(记录)

首次数据汇总:后天晨会

小林看着时间表,忽然问:“那……咱们这‘链工’,是不是也该有个标志?不然别人不知道谁在干这个。”

刘好仃想了想,从维修柜里拿出一卷蓝色电工胶带,剪下三小段,一人发一段。

“绑在工作笔记上。”他说,“看见蓝带子的,就是链工。”

小林把蓝带子缠在笔帽上,笑了:“还挺显眼。”

阿珍把带子贴在笔记本封面,说:“像小学生戴小红花。”

小周把带子捏在手里,没说话,最后轻轻夹进那本刚启用的记录表里。

刘好仃看着三人,说:“不求快,不求全。先走稳第一步。明天早班,第一组数据出来,咱们就知道,这链子,是不是真能转。”

小林忽然站起来:“那我现在就去把细则打印出来,贴门口!”

他冲向打印机,阿珍追上去帮忙,小周低头继续填表,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刘好仃最后看了一遍墙上的四张纸,伸手把老李那张手写说明往上提了提,让它和另外三份对齐。

蓝带子静静躺在记录表的第一页上。